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學術論文明碼標價調查:已形成完整産業鏈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17 08:50:31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本科畢業論文每千字150元,碩士學位論文每千字200元,博士學位論文每千字300元,職稱論文每篇800元這是記者從一家論文代寫網站上看到的價格。論文從寫作、交易到發表,已然形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

曾經純潔的學術論文,為什麼會像蘿蔔白菜一樣,擺上案頭,待價而沽?記者進行了調查。

論文“代寫”明碼標價

記者在百度輸入“論文代寫”,檢索到相關網頁六百多萬條,主要為專門的論文代寫仲介網站。一家論文代寫網站這樣介紹自己:本站是由一批名牌高校的博士、碩士以及講師組成的專業論文指導團隊,為您提供精湛、快速、專業、全面的論文指導服務。我們保證論文指導絕對原創,觀點新穎,版權歸您,相關合作資訊絕對保密。

記者以“自己即將評職稱、需要一篇3000字左右的新聞學專業論文”為由,向一家論文代寫網站進行了諮詢。一位自稱“于老師”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以聯繫高校教師代寫論文,相似率保證在15%以內,6月底交稿,“稿費”800元;此外,他們還可以幫記者將論文發表在湖南一家省級期刊《XX天地》上,代寫加代發的總價格是1500元;如果要發到國家級期刊上,他們的要價是2000元。

此外,這家網站還可以代寫學位論文。其中,本科畢業論文價格為每千字150元,碩士學位論文每千字200元左右,博士學位論文每千字300元;如果相似率要求嚴格或者交稿時間緊張,價格還會上浮。“客戶”只需提供畢業論文題目,並付一半定金,他們就可以安排人手代寫。在完稿後,網站會先讓“客戶”看一半文章,如果“客戶”滿意,付完餘款即可拿到全文;網站安排專人免費修改,直到論文通過為止。

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按照本科畢業論文正文8000字、碩士論文2萬5千字、博士論文5萬字的標準計算,三種論文對應的價格分別為1200元、5000元和1.5萬元。

論文代寫的廣告不僅僅在網上鋪天蓋地,在高校的張貼欄裏也是隨處可見。記者在山東大學的校園裏看到,寫著“論文指導”的小廣告比比皆是,不少廣告上的電話號碼條已經被人撕下帶走。一位自稱山東大學在校學生的“論文代理”向記者表示,“咱都是一個學校的,我絕對不會坑你。如果這次合作愉快,下次我還可以給你優惠。”

論文交易背後的利益驅動

記者了解到,隨著我國大學持續擴招,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一個艱難的社會命題。不少學校並不願意以影響就業率為代價,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嚴格把關。一些本科和碩士生忙於實習或找工作,也不願在畢業論文上花費時間,購買論文就成為最為簡便省事的方式。

而對於購買論文用以發表的行為,收益也遠高於成本。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重點院校,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發表論文,是評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的必備條件。2010年畢業于武漢一所重點大學的碩士小程,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都拿過獎學金。他告訴記者,“其實大家成績上的差別並不大,真正拉開距離的就是發表論文的數量。獎學金動輒幾千元、上萬元,有人買論文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加工作後,小程發現,論文成為評職稱的標準之一。“我們業務壓力很大,很少有人會從事理論研究,而且很多同事並非畢業于我們現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讓大家去寫論文,有些強人所難,不少同事的職稱論文都是找人代寫的。”

論文“代寫”仲介和“槍手”從論文交易中獲取的利潤也相當豐厚。2009年從蘭州一所重點院校畢業的博士袁君,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曾為一家仲介代寫論文。“一篇本科畢業論文的‘稿費’在400到500元之間,碩士學位論文3000元左右,博士學位論文1萬元。這個報價都是仲介先定好了的,我只和仲介電話聯繫。三年時間裏我寫了十多篇論文,賺了一萬多元錢,但是大頭還是他們賺走了。”

一家名為“無憂論文代寫”的論文代寫網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成為他們的“寫手”,需要先在網站進行註冊,上傳身份證、學歷證明等證件,並填寫手機號碼、專業水準等資料。這家網站給出的報酬為每3萬字2500元,在論文完成之後按註冊地址匯錢。

論文交易的“罪與罰”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認為,學術成果是衡量個人學術能力的標誌。花錢買論文,是一種學術造假,從學風和人品的角度,都是一種極度不端的行為。通過金錢交易謀取學術名譽、地位,違背社會共同道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復議,可以撤銷。”然而,雖然有令可行,但是真正執行起來,卻是另外一碼事。近年來被取消學位、職稱的造假者中,無一是由於論文買賣而受到處罰。

劉志業也指出,由於論文交易不同於論文抄襲,在網上買賣的論文有相當大一部分為原創作品,因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如果沒有人進行揭露,很難鑒別論文是否由本人完成。

對此,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應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和教育評價體系,用其他的評價指標取代論文的硬性標準。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強月新告訴記者,目前學界也有人提出,用優秀的調研成果、發明設計或作品,取代論文進行考核。近年來,大多數高校都取消了碩士期間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但進一步的改革還只是停留在建議層面,目前並沒有單位將之付諸實施。

強月新和劉志業等人建議,國家和高等院校應當從完善制度入手,加強對學術的監督和監管,嚴厲打擊包括論文交易在內的學術造假,讓學術造假者付出的代價大於能獲取的黑色利益;另一方面,社會也應當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提倡求真務實的學術風氣。劉志業説:“一個社會的學術道德代表著學術人員的社會良心。如果投機取巧就能不勞而獲,這將是對學術的極大傷害。” (陳灝 吳書光)

(新華網 陳灝 吳書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