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教育報評論員:災區教育的新跨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12 08:53:14 | 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報

災區教育的新跨越——寫在汶川特大地震3週年之際

汶川特大地震3週年之際,災區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令人動容的不僅是山間的標準化校舍,操場上的塑膠跑道,課堂上的電子白板,更有教師們勤奮教學、孩子們昂揚向上的“精氣神”。災區教育,從浴火中艱難重生,從廢墟上原地“起跳”,從逆境裏奮力崛起。

3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心手相連,災區人民感恩奮進,鑄就了災後重建的“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壯麗篇章。這再一次充分展示了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再一次充分展示了我國社會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教育重建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民生問題和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災後重建,民生為先。黨中央、國務院始終牽掛災區人民的生活,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提早規劃、科學決策,全力推動災區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教育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根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部署下,教育重建被擺在災後重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1000多個日日夜夜,自力更生與八方支援雄渾交響,凝聚成振興教育的鋼鐵意志。今天,一棟棟堅固的校舍讓孩子們流連忘返,瑯瑯書聲又在校園響起。

教育重建是對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繼承弘揚。教育重建始終以物質重建打基礎,向精神重建要動力,激發出重塑心靈的力量,創造了跨越發展的奇跡。3年來,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災區教育工作者發揚“自強不息、頑強拼搏,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抗震救災精神,直面困難、堅定信念,以飽滿的鬥志和昂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重建工作之中。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災區廣大教師弘揚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崇高師德,從平凡崗位做起,在重建工作中踐行著作為師者的追求。今天,廢墟上挺立的新家園,是抗震救災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最鮮活的教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將教育重建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傳遞給孩子,要讓每個孩子懂得大愛無疆,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無私奉獻;要讓每個孩子懂得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都要有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艱苦奮鬥精神。

教育重建是對西部教育發展的有力推動和提升。老百姓説,“苦幹二三年、跨越二十年”。重建給災區教育發展提供了高起點的平臺,災區學校在地震中損毀的教育基礎設施不僅得到了恢復,而且大大超出震前水準。災區學校擁有了先進的教學資源,災區孩子第一次接觸到圖書館、微機室。地震的洗禮讓災區學校意識到了差距,援建教師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及教學新設施與落後的教育教學方法之間的反差觸動了他們的神經。告別“盆地意識”,向東部取經,向先進經驗學習,重建拓寬了災區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今天,災區的每一所學校,都在結合自身條件,逐步形成適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辦學特色。災區的每一名教師,在領略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同時,千方百計提升教育教學水準。

3年重建路,教育大發展。喜看今日的地震災區,教育正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匯聚升騰起新的希望。我們期待,災區的明天更美好,災區教育的明天更美好。(本報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1年5月12日第1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