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大學畢業找工作:把握畢業實習,注意職前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6 11:24:28 | 文章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位大學生在招聘會現場

大學畢業找工作你準備好了嗎?

一年一度的大學畢業生求職熱潮在春末夏初時節如約而至。2011年,將有660萬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畢業生們能否高效高質就業,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本報就當前大學生就業領域的難點、熱點問題,採訪了中國大學生實習就業網CEO毛瑞傑先生,希望能對畢業生如何就業有所幫助。——編者

畢業實習需把握,職前教育莫忽略

畢業在即的大學生往往求職心切,明知自己與社會的齒輪尚不能完全契合運轉,卻依然按照自己理想的“職業規劃”去選擇,到頭來往往會碰得頭破血流,甚至有可能把最初的鬥志喪失殆盡。

社會的高速發展並不代表急功近利與輕浮草率,很多眼高手低的畢業生把畢業實習定義為“廉價勞動力”,甚至是“浪費生命”,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毛瑞傑認為:大學生實習經歷對其求職的兩個好處。一是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實習中學到了大學課堂上沒有的實際操作經驗;二是有效緩解了直接就業的社會壓力,建成了就業的緩衝帶,對緩解就業難有一定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實習生與實習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形成了相當的默契,並最終成功簽訂了就業協議,從而使就業不再那麼難。

在國家有關部門和一些民營機構的共同努力之下,全國大學生實習資訊的共用平臺日漸形成,為在校學生和畢業生提供豐富的資訊源。服務平臺承擔了大量的實習生組織、招募、培訓、後勤服務等實際工作,把實習工作本身交給實習單位來管理,專業化的分工配合使管理更有效率,實習效果更理想。畢業生在求職心切的同時,要多關注此類資訊,在實習過程中把握機會,學習新知,鍛鍊就業能力,把握就業機會。

素質化教育實施多年,中國的大學教育還存在一個明顯的弊端側重知識型與理論型的教育,這恰與企業要求的複合型、實操型、技能型的人才相去甚遠。從企業現實需求出發,畢業生們還需要從技能培訓和職業化培訓兩個方面加強培養,使自己的實際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實現成功對接。

目前先職教育已經在部分高校職業培訓課程中、部分企業新員工培訓中採用,大學生可以依據自身就業需要尋求相應的職前培訓。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受教:簡歷與面試;禮儀與風範;勞動法律與勞動者保護;入職三個月,職場調適;心志磨礪與自我教育。

海量資訊求權威,伯樂也等千里馬

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各類資訊浩如煙海,如何在海量的資訊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實用資訊呢?對此,毛瑞傑建議:為提高求職的效率,應該使用專業的網路資訊服務商。真正有需求的企業首先會在此類平臺上發佈招聘資訊,然後經過管理員的有效甄別管理,再開放給畢業生。專門的資訊,面向專門的人群,輔以專業的管理,使大學生求職的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資訊海量的數字化時代,眉毛鬍子一把抓是不大可取的。

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心理、職業規劃與職業目標不適應企業的需要,有效資訊在傳遞與識別過程中存在不對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兩個主因。

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大學生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職業規劃與輔導,還要善於從海量資訊中,有效選擇需求資訊。這方面大學生可以反選HR(Human Resource人力資源管理),日漸形成的HR聯盟中,有很多的資深HR會根據每個畢業生的自身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職業幫助,並利用各自的人脈資源,提供切實有效的就業需求資訊。高效、專業的深度服務,能使大學生的就業品質真正得以提高。畢業生能否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HR,成為成功就業的關鍵。

創業須審慎,“就業型創業”受鼓勵

對於大學生創業,毛瑞傑有個提法叫作:審慎鼓勵大學生創業。多年來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業挑戰賽評審工作的經驗使他發現,當初參賽的項目在5年之內,沒有一家能夠持續發展成真正的大企業。這説明,大學生創業是“看起來很美”。事實上,即便是有經驗的職場人士,創業成功的比例也是極低的。所以,畢業生還是先就業再創業,在職場積累經驗、知識、資源、資金之後,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在當前就業困境下,也有相關部門提出鼓勵大學生創業,其中更多的是鼓勵“就業型創業”。也就是在就業有困難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的大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體驗商業社會。政府和社會對於“就業型創業”的大學生,已經開始提供各種有利的條件和支援。   

加強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

大學生進入社會,對一些社會現象缺乏判斷分析能力,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陷於各種各樣的騙局。

第一,收費騙局。一些非法機構經常收取置裝費、資訊服務費、培訓費、會員費或者介紹給“貌似第三方” 收費,尤其是一些機構通過手機短資訊收費更有一定的隱蔽性。避免此類騙局的主要方法是,不相信、不傳播此類資訊;如果要利用仲介機構,一定要使用人力資源行業認可的正規仲介機構。

第二,人身限制或傷害。一些非法用工企業,會用高薪誘惑的方式吸引大學生加入。比較典型的是各類傳銷組織和模特、演藝機構。對於此類招聘陷阱,一是需要大學生增加自身的明辨是非能力和對高薪誘餌的抵抗能力;二是需要在嘗試參與此類事情的過程中,要堅持集體活動、及時向親朋好友通報進程,以對參與的全程有效把控。如發現問題,能夠立即尋找協助甚至報案。

海外留學歸國人員

無論創業還是就業,留學回國人員都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留學海外的人員自身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社會經驗,有著豐富的人文積累,有一些人還掌握了當前最新的技術或資訊,這是創業的先決條件。其次,各地政府都對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制訂了優惠的條件,從資金、稅收、場地等多方面給予優惠。從就業的角度,留學歸國人員也有著先天的優勢。無論是從語言優勢,還是從最新的知識、資訊、技術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國內大學畢業生沒有的優勢。即便在目前就業困難的情況下,企業對留學人員的錄用和晉陞也有偏愛。各省市為吸納“海歸”的加入,也紛紛出臺諸如落戶、配房、置安家費的優渥條件。

但是,近年來,卻出現了“海歸”變“海待”的現象。“海歸”就業和創業的受挫,與下述原因密不可分:“海歸”對於國內就業、創業的期望值過高、過理想;熟悉國際經濟政策形勢卻疏忽對於國內相關政策的深度解讀;目前國內企事業單位對“海歸”的盲目推崇較前些年已經有所降溫。海外教育背景、名牌大學畢業證書僅僅是就業的敲門磚,“海歸”能否在就業大潮中“存活”下來,能否活得更好,關鍵還要看他們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

港澳臺同胞

最近幾年,到大陸就業的港澳臺同胞越來越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港澳臺畢業生可以關注內地的一些大企業的赴港澳臺的招聘活動,也可以通過專門的招聘網路了解相關的招聘資訊。對於港澳臺的大學生而言,到內地實習是一種最簡單易行的辦法。通過實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內地企業的管理模式,體驗內地的文化,了解目標企業和行業的市場狀況,對學生畢業後就業地區和企業的選擇很有幫助。通過實習,也可以使企業了解港澳臺地區學生的特點,在加強了解的基礎上,幫助畢業生實現就業目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