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史密森博物院:打造美國非正式教育實驗室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1 15:25:36 | 文章來源: 湖南省博物館

史密森教育中心網站

史密森教育中心網站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博物館已逐漸從主要為專業人士服務的研究機構演變成了為大眾服務的開放性學習、娛樂場所。新世紀以來,學習模式的多樣化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深入更進一步提高了“教育”在博物館眾多職能中的地位,“博物館教育”也隨之成為世界各地博物館開發的熱點領域。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群落——史密森博物院就以“打造美國非正式教育的‘實驗室’”為核心使命,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善的博物館教育體系。

史密森博物院始建於1848年,是一所集收藏、展覽、研究、交流和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機構。博物院所屬的19所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及9所研究機構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統一以“edu”(教育)為域名,可見博物院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教育機構”。

為了更好地策劃、組織、開展博物館教育項目,史密森博物院專門成立了“史密森教育中心”,成員構成包括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教育人員。教育中心的主要任務包括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資源和職業發展平臺,設計家庭及學生參觀模式和互動活動等。

1. 教育工作者教育項目

(1)課程設計

史密森教育中心匯聚了史密森麾下19所博物館、藝術館等機構的教育專業人士以展覽為基礎設計的課程設計。這些教學資源按照內容分為“藝術和設計”、“科學和技術”、“歷史和文化”、“語言藝術”四個版塊,分別針對幼兒園到12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教育工作者可以直接登錄史密森博物院網站的教育板塊,通過輸入“主題”和“年級”對這些內容翔實、形式多樣、題材廣泛的課程設計進行選擇和下載。

史密森教育中心在教學資源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還在於網站面向全美國各州的所有教育工作者設置了“教育標準數據庫”。用戶在選擇自己所在的州和學生的年級之後,網站將羅列出該年齡段學生在藝術、歷史、技能、思維能力等方面應該達到的標準,並針對每條標準向教師提供相應的“博物館課程設計及教學資源包”。這種“反向操作”不僅為教育工作人員“因材施教”提供了便利,更開拓了他們教育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博物館資源的利用率。

(2)專業發展平臺

教育中心在教育工作者教育項目方面的工作不僅僅局限于單方面的資源輸出,而是將越來越多的精力轉移到提高教師的參與度和自主性上。為此,教育中心開發了“線上論壇”、“線上研討會”、“史密森教師沙龍”、“教師諮詢委員會”等教師互動平臺,供教師與博物館教育專家深入探討。這種做法不僅有助於教師深層次理解和挖掘博物館資源,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各種教育項目的反饋資訊和建議對博物館下一步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和啟發。

2. 學生教育項目

(1)多種參觀模式

史密森博物院充分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為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的學生量身打造了多種形式的參觀模式。學生既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在前臺領取相關的“自助參觀指南”,根據“指南”上的提示在藝術殿堂裏自由探索,也可選擇以班級為單位的“專題導賞”,在受過專門培訓的講解員和教育員的帶領下參觀博物館。

(2)展廳互動

“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理解。”正是秉承這一理念,史密森博物院開發了豐富多樣的展廳互動活動。如在“親自動手角”裏,學生能夠將自己在展覽中受到的啟發付諸實踐,製作出新奇的藝術品;在“思想實驗室”,學生又化身為小小科學家,嘗試月球漫步、測量宇宙有多大……;學生還能在服務台領取《“史密森的秘密”工作紙》,探索博物館“史密森之骨”、“鑽石的咒語”、“登上月球的蜘蛛”等神秘的故事。

(3)網路趣味遊戲

史密森各個博物館均以自己機構的展覽為題材,設計出了形勢多樣的趣味網路遊戲,在傳播文化知識、培養藝術感知力的同時,開發孩子們的智力和想像力。如史密森最近與麻省理工大學教育中心聯合開發了“消失”(Vanished)科學探秘遊戲,娛樂性與教育性兼備,深得熱愛科學和藝術的中學生喜愛。

(4) 線上提問版塊

通常,學生在參觀完博物館後,會專門收集或特別留意與展覽相關的資訊。在這種“博物館後續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史密森網站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你有問題嗎?”版塊,學生們可以線上向博物館專家瓊安(Joan)老師就一些藝術、歷史、國家、文物等問題提問,瓊安老師會將問題的答案發回到學生的電子郵箱裏。

3. 家庭教育項目

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就開始參觀博物館會對孩子的終身學習、社會智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有積極的影響。家長作為孩子最親密、最熟悉的監護人,無疑是孩子啟蒙教育的第一嚮導。史密森博物院在家庭博物館學習指導方面精心籌備,走在眾多同類機構的前列。

(1)博物館親子參觀指南

博物院教育中心制定了《親子參觀指南》,重新調整了博物館教育中的責任分配,將一部分教育職責由博物館講解員、教育人員移至孩子的父母身上。《指南》向計劃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的家長詳細介紹了參觀前、參觀中和參觀後應做的工作,如參觀前如何向孩子介紹博物館和藏品、如何引起孩子的好奇、如何辨別孩子的興趣所在和學習風格,參觀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孩子積極性、如何與孩子發起啟發性對話、如何參加現場活動,參觀後怎樣開展“博物館後續學習”、如何利用網路資源、如何培養孩子的對藝術的熱愛等等。

(2)家庭讀物

史密森教育中心還為家長和孩子出版了一系列的“博物館家庭讀物”。這些讀物分為“藝術和博物館”、“自然和科學”、“歷史和探險”三大類,供家長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挑選。除此之外,史密森還將自己圖書館中150萬餘冊的書籍製作成“電子圖書館”,供家長和其他觀眾線上搜索、閱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