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北京教育規劃綱要》發佈全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5 09:26:08 | 文章來源: 搜狐教育

第一章 總體戰略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與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相適應的教育之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重視教育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適應國家及首都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適應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適應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求,全面提升首都教育現代化水準。

(二)戰略目標

到2020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和先進的學習型城市,進入以教育和人才培養為優勢的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列。

1. 公平的教育: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公共教育服務更加發達,教育機會更加充分。全面普及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9%,建立覆蓋全市的0至3歲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網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校生數佔相應學齡人口總數(以戶籍人口計算)的比例即毛入學率達到100%以上,進一步增強保障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全面普及高水準、多樣化的高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9%。職業教育和培訓更加發達,高等教育普及率穩步提高,每10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達到6700名。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形成,家庭經濟困難群體資助制度更加完善,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水準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準持續提高,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8%,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5年。

2.優質的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高品質教育。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品質顯著提高。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有效銜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統一,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終身教育體系。教育資源佈局與城市發展進一步協調,辦學條件達到現代化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建網學校比例達到100%。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品質不斷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現代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素質教育進一步落實,學生綜合素質和市民素養顯著提升,首都教育的人才培養品質、知識創新水準、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能力明顯提高。

3.創新的教育:充分激發學校和師生發展的活力。教育體制改革取得突破,創新人才培養水準明顯提升。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現代學校制度基本建立,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人才培養體制和招生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品質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自由全面、生動活潑成長的環境,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著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取得突破。

4. 開放的教育: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繫更加緊密。教育與經濟社會聯動協調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為産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為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奠定更為堅實的人文基礎。京津冀區域教育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京港澳臺地區教育合作更加深入。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人才的能力顯著提升,教育在吸引和聚集國際化高端人才中的作用更加顯著,在京外國留學生規模達到18萬人次。

(三)戰略部署

1.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面向人人,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

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公民意識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夯實學校教育主渠道,把德育滲透到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融入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拓展社會教育大平臺,建好用好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完善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網路,健全大中小學生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建設高素質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切實提高育人水準。

堅持能力為重。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種知識能力的要求。建立更加靈活開放的學習制度平臺、資源更加豐富的實踐育人平臺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平臺,著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健全學生成才就業指導服務機制,豐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主動適應社會。

堅持全面發展。廣泛開展學生體育、文藝、科技活動,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校內外體育場所設施的建設與利用,建立健全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機制,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準。重視美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重視安全教育、生存教育、國防教育等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品行高尚、人格健全、意志堅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面向人人。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幸福成長,為每一個學生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礎。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習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堅持平等對待學生,民主管理班級,發揮學生主動發展、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2.戰略方針:優先發展、統籌協調、優質育人、改革創新。立足基本國情和首都實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首都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升教育現代化水準。

優先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基本要求,切實保證教育發展優先規劃、優先投資、優先保障、優先安排;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援教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不斷加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

統籌協調。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城鄉與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統籌中央和地方、學校和社會以及中外教育資源優勢,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科學發展。

優質育人。堅持育人為本,瞄準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教育品質標準,全面提升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品質和人才培養水準。堅持人才強教,著力提高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整體水準,聚集國內外優秀人才從事首都教育事業。

改革創新。著力推進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的改革,積極破解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創新教育體制,擴大開放與合作,創新教育發展模式,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專欄 教育事業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指標

指 標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1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90.3 95 99 2 義務教育毛入學率(%) 105 100以上 100以上 3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98 99 99 4 每10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人) 6369 6700 6700 5 基礎教育階段建網學校比例(%) 90.8 97 100 6 外國留學生規模(萬人次) 7.1 12 18 7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4 15 15.5 8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 35 40 48第二章 基礎教育

堅持高標準、高品質地發展基礎教育,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和幼兒園,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育人機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四)全面提高育人品質

樹立和倡導科學的教育觀、學習觀和成才觀,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建立各級教育品質標準和評價、督導監測制度。各級政府要和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切實減輕學生校內外過重課業負擔。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制度,規範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引導家長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

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寓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完善學校、家庭、社區協同合作的德育工作體系。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強化學生的國家意識、民族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養。加強生命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

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具有北京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及教學資源建設,完善校本(園本)教研製度,加快教研網路建設,構建教學支援服務體系。

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適應學生身心特徵和課程要求的有效教學模式,改進教法、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推行小班教學,創造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

增強學生體質,提高綜合素養。加強體育衛生工作,大力推進“陽光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不少於1小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學生肥胖率、近視率。

重視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藝術修養。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大力發展學前教育

全面提升學前教育的供給能力,為適齡幼兒提供充足的入園機會。實施學前教育保障項目。構建覆蓋0至6歲幼兒的學前教育體系。加大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形成政府主導、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統籌規劃幼兒園佈局。依法保障新城、新建改建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進一步增加城鎮地區公辦幼兒園數量,加強農村地區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利用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富餘教育資源新建幼兒園(或附設幼兒園、幼兒班)。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數量達到總數的50%以上。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民辦幼兒園提供優質平價服務。建立覆蓋城鄉的0至3歲幼兒早教基地服務網路,保教結合,促進科學育兒。

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建立學前教育品質管理體系與標準,核定學前教育機構收費標準,規範收費行為。加大對自辦園的監管力度。實施保教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加強保教人員崗位培訓,提高保教水準。開展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督導工作。

(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依法落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責,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和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流動機制。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高級職務(職稱),原則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

全面落實本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實施現代化中小學建設項目。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保障農村教育發展需求。積極推進學區化管理、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學校託管、優質管理輸出、教師特派等辦學形式和管理機制的創新試點,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區域教育協調發展。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完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保障體制。

建立全市義務教育品質標準和監測制度。鞏固小學和初中建設成果,加強對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水準和教學品質的督導,著力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以提高品質為核心,凝練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準。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著力促進每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七)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探索學校多樣化發展新途徑,開展新型綜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建設試點,推動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形成獨特的教育風格和學校文化。發揮優質高中在特色辦學中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建立健全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督導評價制度。

加強普通高中課程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深化高中課程教材改革。加強研究性、實踐性教學,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探索高中和大學的合作途徑,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試點,為學有餘力的學生開展拓展性學習提供資源支援。

進一步加強內地少數民族班及學校建設,高品質完成培養任務。

(八)關心和支援特殊教育

完善首都特殊教育體系,保障殘疾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優化特殊教育學校佈局,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支援普通學校接受殘疾學生入學,完善隨班就讀支援保障體系。逐步實施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鼓勵高等學校招收符合條件的殘疾學生入學。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手段,創新殘疾人教育模式,制定實施個別教育計劃。完善殘疾學生助學制度。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待遇。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