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教育觀察:防災減災 “課”不容緩 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3 09:41:17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漫畫 張坤

日本大地震來臨時,位於重災區、離海邊僅一百多米的宮城縣戶倉小學的107名小學生,按平時上課學到的應災程式,先是鑽到桌子底下,隨後迅速離開教室跑向操場,跑向高處,從而在這次地震海嘯中倖免于難。

在許多國家,包括地震、火災等自然或人為災害的防災教育,早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人與氣候”。

氣象專家張明英説,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城市衍生災害增多,因此,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災難逃生教育進入校園,“課”不容緩!

城市衍生災害增多

災難逃生教育有缺陷

“北京西北高、東南低的特殊‘北京灣’地形,導致天氣災害種類多,我國14種天氣災害,除颱風外,其餘的暴雨、大風、高溫、冰雹等13種都屢有發生”,張明英説,儘管北京的氣象災害出現有“大年”、“小年”,但災害隨時可能發生,防災減災的意識決不能丟。

張明英説,大城市人口增多、植被減少、大氣污染、燃料使用倍增、城市的柏油水泥化等,使得城市出現了特殊的小氣候,極端天氣事件又會引發供水、供電、交通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並衍生出次生災害。

對此,天津市氣象局副局長郭虎深有同感。他指出,以暴雨為例,發生在城市的短時強降雨可能造成排水不暢,引發交通癱瘓、道路塌陷等問題。近年來,隨著市民生活水準提高,許多市民喜歡到郊區旅遊,但汛期強降雨容易引發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因此,外出前往暴雨區域,起碼要知道如下幾點:不要試圖徒步涉過水已達膝蓋的流水小溪、開車如果輪子陷住立即棄車尋找較高處、水源支流洪水可能稍晚出現等。如果沒有相應的防護措施,這些都是安全隱患。

2007年是全國災害較輕的一年,但就在這一年我國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25364起,造成人員傷亡1801人,直接經濟損失24.8億元。

“現在,社會上災難逃生教育是有缺陷的”,郭虎介紹,2006年黑龍江某地一場局地暴雨引發了山洪泥石流,當時某部隊的戰士正在山上訓練,看到山洪傾瀉而下,眼疾手快的戰士們迅速逃到山腳的民房頂上,但誰也想不到泥石流瞬間衝垮民房連同戰士們一同被卷走。

“山洪暴發的最佳逃生路線恰恰是向山上走”,郭虎説,這些戰士都是高中畢業,哪怕學了一點兒相關知識,也不會選擇這樣的逃生路線。另一個事例曾在北京引發了多家媒體討論,某高校博士生在景區雷雨多發時打手機,引發直擊雷身亡。

校園防災教育

開端良好尚未見成效

氣象專家張明英同時擔任北京理工大學附中、首師大附中等四所學校的輔導員,為學生們教授氣象知識。

每到一個學校,張明英必講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防禦指南。他説,氣象預報、天氣現象等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氣象,一個學生如果能看懂電視、報紙等媒體發佈的暴雨、雷電等災害預警信號,並迅速聯想到相關防禦指南,我的課就沒白上。

目前,本市有30多所中小學建立了學生氣象小組,定期由市氣象科普館的工作人員到府指導。

不僅僅是北京,全國各地都已經著手防災減災進教材、進課堂、進活動,新舉措、新動作頻頻。

去年起,湖北省教育廳將每年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11月9日(全國消防宣傳日)所在的周定名為“全省中小學安全逃生演練教育活動周”,開展以防地震、防火災、防洪水、防冰雪雷電等自然災害和校園傷害事件的安全知識教育、模擬緊急疏散演練活動。成都市實施普通高中課改方案,高中生修滿144學分方可畢業,而《自然災害與防治》列入高中人文方向選修課。浙江省政府針對當地易受颱風等自然災害襲擊的現狀,要求將洪澇、颱風、乾旱等自然災害的防禦知識納入中小學課堂。

“一些學校防災減災教育開端是好的,但好像還不在點上”,這是張明英的一個明顯感覺,很多學校還是停留在興趣或者課外活動補充部分,預防避險的技能培訓少。張明英説,防災減災的教育應當是有系統、有計劃的,在內容上要包括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的預防;理論與實踐並重,定期舉辦防災減災訓練;針對學生年齡階段不同,教育內容和手段不同等。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