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跨界:藝術原來可以這麼“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14 09:14:57 | 文章來源: 四川線上-四川日報

近日,相聲演員姜昆、歌唱家鬱鈞劍、作曲家徐沛東在成都集體“跨界”,聯合辦了一次書畫展。雖説他們謙虛地將自己比作書畫界“綠葉”,但展覽仍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跨界”如今是個熱詞畫家周春芽為電影《菩提與蝴蝶》擔任藝術顧問,作家阿來辦起了攝影展,白先勇主持製作起了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而當年以一曲《我的1997》走紅歌壇的歌手艾敬,如今已是圈內小有名氣的畫家。

不過,別以為“跨界”是現代人的專利,其實,從古到今“跨界”者比比皆是:遠者有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詩詞自然不在話下,其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家之一,畫更開創了湖州竹派;近者則有漫畫家豐子愷,他不但寫得一手好散文,還搞音樂教育。

“跨界”之於中國文化藝術其實是一種傳統,只是古人並不以為那是“跨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那可是文人騷客必備之藝術修養,並不像今天説起誰“跨界”了,於是驚覺此人發展全面,一臉艷羨。

這值得今天的藝術家反思。由於現代藝術門類愈發細分,歌手、演員、鋼琴家、畫家等專業人才倒是層出不窮,但有著全面藝術修養、堪稱真正意義上藝術家的卻日漸稀少。術業有專攻固然很好,但如果能對其他藝術領域也“略懂”,無論對加強自身修養,還是加深對本專業的領悟都大有裨益。鬱鈞劍就説了,歌唱有韻律,書畫也有韻律,書畫的黑白、濃淡對比不統一,但意境是統一的,這好比唱歌,每一個音符的唱法不統一,強弱快慢有對比,但整首歌的意境是統一的。他認為,練習書畫甚至能幫他更深地領悟到歌唱的境界。

我認為,這是今天的藝術家應當追求的境界。從古到今,中國的藝術精神和文化精神是融會貫通的,若只停留于某一門藝術技巧的嫺熟,很可能止步為匠人,卻成不了真正的大師。相比古代,今天“偏科”的藝術家太多了,這種“偏科”不光是欠缺對其他藝術門類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欠缺對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領悟以及由外而內的修養。

其實,藝術門類之間並沒有鴻溝,那“跨界”為何還被人津津樂道?不正是因為現在的大眾也呼喚這樣的藝術家,為我們奉獻出真正能直擊心靈的藝術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