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教育

競爭式的職業化美育——五代兩宋的畫院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1 22:11:0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文/李永林

五代兩宋期間,中國建立了制度明確的畫院,並在北宋徽宗時達到其全盛時期。各朝畫院制度或有所區別,大體相襲相類。

畫院不是專門的藝術教育機構,但畫院學生的設置説明畫院兼有培養繪畫專業人才的機制。翰林圖畫院為內廷供奉機構,與專門的繪畫學校國子監畫學性質不同,但畫院在五代兩宋延續200餘年,究其實際,亦兼具教育之功,北宋後期更與畫學有密切關係。在中國古代繪畫教育的歷史上,翰林圖畫院的重要作用,並不因為其與畫學性質的區別而受到影響。

鹹平元年定畫院待詔三人,藝學六人,祗候四人,學生四十人為額。《圖畫見聞志》卷四稱趙幹“事江南為畫院學生”,《聖朝名畫評》卷二稱趙光輔“太宗朝為圖畫院學生”,畫院“學生”固與國子監學校“學生”(生員)不同。由待詔、藝學、祗候、學生的等次以及名額上的懸殊來看,畫院學生應為資歷較淺的後輩,雖不一定有教習課業的學制,卻有恭敬求教于前輩待詔等人的義務,比若民間作坊中的小工徒弟之於師傅工長。《畫繼》卷十雜説論近雲:“又畫院聽諸生習學”,反映了畫院學生習藝學藝的情況。神宗熙寧二年的一份史料甚能説明畫院中學生與待詔、藝學、祗候的關係以及畫院的美術教育機制。

即自太祖置圖畫院以來至熙寧二年約100年時間裏,畫院內雖有等級,但沒有“遞遷”的制度,只以資次挨排。論資排輩固然亦有尊卑上下的道理,但在祗候杜用德等人看來則為不論藝業高低,無以激勸,故提出劃分等次並制訂遞遷制度的建議。後獲准施行。其二,畫院學生自熙寧二年以後分為三等,第一、二等各十人,第三等二十人,由待詔等院中高級畫師按一定揀試規矩,對學生的藝業進行考核,編類等第。其三,祗候有闕,則于學生等第內揀試藝業高低,進呈取旨,補其闕。藝學、待詔有闕,並依此例由低一級職稱人中擇揀撥填,補其闕。由此,建立了畫院內部以藝業高低編類等第並晉級的“激勸”制度,促進了畫院內努力修習繪畫技藝的積極性,從而形成畫院的美術教育機制。

綜觀五代兩宋畫院畫家,各朝並多高手。後蜀如黃筌,南唐如顧閎中、周文矩、王齊翰、衛賢,宋太祖朝如黃居、趙光輔,太宗朝燕文貴、高文進,真宗朝高克明,仁宗朝陳用志,神宗朝崔白、郭熙,徽宗朝張擇端、王希孟,南宋高宗朝李唐、蕭照,孝宗朝蘇漢臣,光宗朝劉松年,寧宗朝李迪、夏圭、梁楷,理宗朝李蒿、馬遠,都是著名畫家,並多有畫跡傳世。其中或以藝高名重而入畫院為待詔如黃筌、黃居、周文矩、李唐、蕭照等,或初入畫院時止為學生、祗候如趙光輔、高文進、陳用志、王希孟、劉松年等,他們作為畫院畫家的歷史,都反映出畫院內教學相長教育機制的重要意義。

由於內廷供奉的實際要求,畫院畫家的配置在專長門類上亦較全面,如太宗朝燕文貴之山水、高文進之佛道人物、高懷寶之花鳥草蟲、牟谷之寫真、李雄之鬼神、蔡潤之船水,皆為一時之勝,對於不同門類、題材、樣式的傳承和教育有重要作用。畫院其內廷供奉的機構性質,決定了畫院繪畫美術教育機制有別於學校教育的形式,它沒有明確的教學制度(包括教師、學生、教材、考試等),教和學都沒有責任要求。其教育機制主要是通過圖壁畫屏、勾絹染素這些屬內廷供奉的繪事工作來完成,這些繪事工作,往往需要合作的方式,不僅有畫院內待詔、藝學、祗候、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有與畫院外民間畫師、工匠的合作,所謂“外有合要畫造人數,今下三司抽差畫行百姓,同共畫造了當。”既有合作則必然存在相互影響,一旦注入編類等第、揀試藝業高低以補闕晉級的制度,這種合作關係即自然形成以提高技藝為要求的教育機制。就內廷供奉繪事的性質而言,畫院教育在本質上實與百工作坊、畫塑行會的美術教育形式相類,俱屬職業化美術教育性質。其中競爭機制是重要的促進因素。固然由於競爭的關係,同等級、同門類的畫家之間或有保守法訣的私念,但總體上並不妨礙交流、傳授的教育進步。

從枝節上另有數端可述,如《畫繼》卷十雜説論近雲:“圖畫院四方召試者,源源而來,多有不合而去者。”此記宋代畫院事,可知畫院有公開招考的入院形式,對於民間美術教育有促動作用。又,父子、兄弟皆入畫院供奉者亦多有,如後蜀黃筌、黃居寶、黃居,蒲師訓、蒲延昌,阮知誨、阮惟德,北宋高文進、高懷節、高懷寶、高懷貴,崔白、崔愨,南宋蘇漢臣、蘇晉卿、蘇焯、蘇堅,李從訓、李玨,馬賁、馬興祖、馬世榮、馬公顯、馬逵、馬遠,李迪、李德茂,由此形成畫院內部的家法師門,構成畫院繪畫教育內容之一。

五代兩宋畫院興盛,有基本一致的繪畫藝術趣味,並在特殊的畫院教育體制之下,形成了“院體”畫風。《圖畫見聞志》卷四花鳥門李吉條雲:“嘗為圖畫院藝學,工畫花竹翎毛,學黃氏為有功,後來院體,未有繼者。”可知北宋熙寧以前已有“院體”名稱,大約以黃筌父子為宗法,鉤勒填彩,旨趣濃艷。徽宗時代,畫院畫學隨其左右,尚精妙生動畫風,巧麗雅致。《畫繼》有“宣和體”之稱,即指徽宗時尚畫風:“李誕,河間人,多畫叢竹,筍籜鞭節,色色畢具,宣和體也。”(《畫繼》卷六)降及南宋畫院,李唐之雄峻,劉松年之精妍,馬遠之峭拔,夏圭之簡遠,形成南宋院體山水畫風,又為一變。然無論北宋“院體”、“宣和體”抑或南宋“院體”山水,皆不離精、工二字,既反映皇室文化要求和趣旨,亦為設院置學、授畫習藝之必然,究竟與文人繪畫教育有所區別。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美術教育之殤(圖)
· 關注內涵 探索中國特色美術教育之路
· 為師·為學·為藝——專家共商高師美術教育良策
· 從圖書出版看美術教育的冷熱面
· 劉海粟、徐悲鴻、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比較研究
· 徐悲鴻與林風眠的美術教育思想比較研究
· 中國百年美術教育的先驅——徐悲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