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上海夏季音樂節:把“戶外牌”打得更漂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30 14:44:2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上海夏季音樂節演齣劇照

上海夏季音樂節演齣劇照

樂迷對音樂節並不陌生。從元老級的哈爾濱之夏和上海之春,到相對新生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和上海夏季音樂節,音樂節這一稱謂已經為大眾所熟悉。然而,對音樂節的定義和概念的理論支援,並未隨音樂節的興起而跟進。

德語標準音樂工具書《裏曼音樂辭書》對藝術節的定義是:“藝術節和音樂節是呈現一流水準演出或者在通常情況下無法接觸到的藝術形態的活動,同時也因為舉辦場地包含的傳統價值、建築的特殊意義或節日氛圍而顯得與眾不同。”

德國音樂學家兼馬勒研究專家弗朗茲在《德國藝術節一覽》一文中,對音樂節的意義賦予了如下4個標準:出色的節目、典範的演出、無與倫比的呈現形式、鮮明的理念/氛圍。

上海夏季音樂節堪稱國內最符合上述標準的音樂節活動。從創建伊始,上海夏季音樂節就力推“戶外”和“輕鬆”氛圍,打出戶外牌。第二屆在文化廣場舉辦尚屬配合試運作之舉,去年開始移師陸家嘴搭棚,今年再把外灘老碼頭納入門下,擴張路線和主張堅持清晰可辨。

今年的上海夏季音樂節自7月7日開幕以來,15天裏在浦東陸家嘴中心綠地和黃浦區外灘老碼頭兩個會場中,一共呈現了音樂會28場、“夢想舞臺”演出8場、活動4場,邀請到18個演出團體、12名指揮家、30余名獨奏家加盟,共同打造了一場古典音樂的盛宴。其中,由老碼頭倉庫改造而成的“水舍”劇場中,囊括室內樂、合唱音樂會等在內的13場音樂會和4場活動,為觀眾送上了共計2500張免費演出票。同時,筆者也注意到,本屆上海夏季音樂節擁有與國際接軌的志願者培訓管理機制,分佈在各個場館的不同區域提供各種服務。同時,強大的商業贊助模式吸引了不少知名品牌進駐,陸家嘴等候區的禮品發放和贊助商免費活動讓人大開眼界。這些都是音樂節的傲人成就,即使在亞洲範圍內都很難找到與之匹敵者,值得大加讚賞。

倘若以業內典範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的苛刻標準來“吹毛求疵”,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的主題“音樂無界,左右人生”稍顯寬泛。這句話看上去更像是一句宣傳口號或者主辦方對音樂節的定位和憧憬,而不足以成為歸納音樂節特質和理念的主題。對於音樂節來説,主題其實是可有可無的。2006年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演莫扎特全部22部歌劇,主題定為“莫扎特22”,2012年的音樂節則不設主題。英國BBC逍遙音樂會也不設主題,但以標誌性的開幕和閉幕音樂會的固定曲目維持百年來的傳統。

作為大打戶外牌的音樂節,上海夏季音樂節在擴音技術上還可更進一步。第一年搭建在汾陽路上的篷房音樂廳,只可容納800個座位,去年搭建在陸家嘴金融中心綠地的篷房音樂廳,也只可容納1000余個座位。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搭建了戶外大螢幕,並且擴大了篷房外的觀景平臺,讓更多的市民免費欣賞到了同步直播的音樂會盛況。可惜的是,無論是篷房還是大螢幕,拾音的平衡比例失調和擴音設備的表現平平多少影響了聽眾的欣賞。紀念價值和理念優越的上海四重奏團音樂會,由於四把樂器音量稍許失衡,難免有些遺憾。筆者看到,音樂節贊助和支援單位名單上,有酒店、用車、餐飲、票務,甚至指定篷房。也許在明年的音樂節上,可以考慮納入“指定音響設備提供商”。

在提高全城參與度方面,今後的上海夏季音樂節也還有許多文章可做,這可以體現為宣傳文案中“場地、聽眾和傳播”的無界上,也可以體現在同城其他藝術機構的參與上。即使BBC旗下擁有五支樂團,但其主辦的逍遙音樂會無疑也是倫敦其他各大樂團廣泛參與的節日。此外,如果音樂節能夠建立票房、促進旅遊及其他配套服務及參與人數等數據發佈機制,則將為業內外帶來更多驚喜。

可以説,夏季音樂節的出現和成長,填補了上海乃至中國夏季音樂節長期以來的缺失,4年的連續舉辦也已經讓它聲名鵲起。筆者希望,這一珍貴“獨苗”能夠以開明的理念、平和的心態和透明的運作繼續成長,最終成為在所有方面都能向國際看齊的“參天大樹”。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