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柏林愛樂助陣音樂節 10把小提琴弦歌仲夏夜幻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10 14:28:0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柏林愛樂助陣音樂節 10把小提琴弦歌仲夏夜幻想

上海夏季音樂節進入第三天,其熱度大有追趕氣溫之勢。昨晚,備受期待的柏林愛樂10把小提琴在浦東陸家嘴主會場奏響“和諧的靈感”音樂會。作為古典音樂界的執牛耳者,柏林愛樂曾兩次以全編制交響樂團來到上海,高昂的票價與觀眾熱情證明了這支頂級名團的號召力,而夏季音樂節上的這場音樂會門票同樣早早售罄。

從編制上看,10把小提琴算是這支厚重德奧名團的“小分隊”。悠揚的小提琴演奏著輕快的明朗旋律,維瓦爾第的甜美清爽、肖斯塔科維奇的幽默詼諧、勃拉姆斯輕快變幻、皮亞佐拉的熱情搖擺……熟悉的旋律都在小提琴高度和諧的合奏中煥發出全新的聲音,精緻舒展,帶著靈動,又始終受制于來自德國的嚴謹控制。

10把小提琴融合共鳴

開場的維瓦爾第《a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瀰漫著幾分初夏氣息。雖然一開始因為其中一位樂手的琴出現了問題而短暫離場,打亂了樂隊整體步伐,但經驗豐富的樂團還是很快找回了節奏和平衡。小提琴演奏家丁卡作為主奏,以豐盈而富於彈性的琴音在其他9把琴的伴奏中穿梭奔跑,聽者仿佛能夠感受出那種剛剛換上美麗花色連衣裙的少女所具有的飛揚心情。隨後的維瓦爾第《b小調四小提琴協奏曲》則更考驗演奏的技巧。當然,對於柏林愛樂來説,這根本不在話下,小提琴如火如荼的“對話”絲毫不因為僅用了一種樂器而顯得單調,豐富的變化、清晰的聲部以及高度的融合共鳴都令原本就十分動聽的旋律更加沁人心脾。

相比維瓦爾第或者肖斯塔科維奇,勃拉姆斯的作品是柏林愛樂當仁不讓的強項。他的交響曲難免讓人覺得深沉難懂,不過,好在他還寫了一組匈牙利舞曲來證明他有熱情奔放的天賦。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卜賽民族特色的自由節奏多變而即興,粗獷而豪放的《查爾達什舞曲》被樂手們表現得充滿情趣、歡暢淋漓。

與上交合作《卡農》

下半場的皮亞佐拉作品則完全帶領觀眾進入火熱的盛夏,還有什麼能比探戈更適合表達夏日如火的激情?相比熟悉的手風琴或大提琴,小提琴版本的《自由探戈》相對來説更明快鮮活,雖然少了幾分低音區的性感,高音的激越昂揚卻帶領著人們抑制不住地想要與之共舞一番。《布宜諾斯艾利斯之春》經過改編少了幾分阿根廷風情,倒是多了幾分德式風味。激進的節奏,鏗鏘的弦音, 時不時刺激觀眾耳膜一下的炫技小驚喜,都令人感到這個春日蓬勃的渴望。

另悉,此次來上海助陣夏季音樂節,柏林愛樂10把小提琴還專門邀請了上交14把大提琴作為特別嘉賓,在音樂會上合作《卡農》和《蝙蝠》序曲。

在演出前一天,柏林愛樂的樂手與上交大提琴聲部進行了細緻的排練。丁卡拿出了德國人特有的嚴謹,對上交樂手作出不少細節上的苛求,並在多處地方親身示範,排練時間遠遠超出了原定計劃。昨晚現場,《卡農》表現出高超的歌唱性,上交大提琴聲部的加入使得輕飄飄飛揚的小提琴著陸于一方柔軟溫床,耳熟能詳的旋律令觀眾更容易投入,隨音樂展開隨想。

隨後的《蝙蝠》序曲則展現出豐富的敘事性。這部歌劇序曲是施特勞斯的代表作,展現出圓舞曲般迷人的風姿。大提琴的慵懶與小提琴俏皮展開追逐對話,短短七分鐘濃縮了全劇的精華,變幻多端的音色和緊湊的節奏推進一步展現了樂手們的不凡實力。

丁卡表示,與上交的14把大提琴組合合作演出,是種全新的嘗試,“這次合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中國優秀的年輕音樂家合作的機會,創建了一個思想交換的平臺。我們很高興能與上海同行們分享柏林愛樂樂團對音樂的熱愛與技能。”上海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黃北星則表示:“樂團和樂團之間的合作是有的,但是聲部之間的交流非常的難得。排練中我們感受到許多平時感受不到的氣息。比如説,他們的演奏法的統一程度之高,音樂的嚴謹度,都令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去學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