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夏季音樂降門檻不降品質 名家名團加盟演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2 11:33:59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打開藝術之門”從第一次觸摸樂器開始。

“打開藝術之門”從第一次觸摸樂器開始。

 上海夏季音樂節開幕式上,指揮家余隆(左二)、小提琴家徐惟聆(右二)首次“夫妻檔”演出。

上海夏季音樂節開幕式上,指揮家余隆(左二)、小提琴家徐惟聆(右二)首次“夫妻檔”演出。

國家大劇院一年一度消暑納涼的“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剛剛結束,馬路對面中山音樂堂的“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這應該算是北京夏季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兩個“音樂節”了。而在上海,以上海交響樂團為主體的“上海夏季音樂節”也在上週日拉開了帷幕。  這三個夏季音樂節,除了“打開藝術之門”已有17年,並漸入佳境,大劇院“漫步經典”和上海夏季音樂節雖然都只有兩三年的歷史,但卻也都是已成氣候,社會影響力穩步提升。與我們傳統意義上“音樂節”的注重藝術上的“高品質”和形象氣質上的“高品位”的追求不同,夏季音樂節往往更加注重人們放鬆心情的休閒娛樂、藝術普及以及吸引更寬泛人群特別是青少年的參與。在這些方面,“各莊的地道都有自己的高招兒!”特點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低票價。

國家大劇院

大螢幕直播消夏也古典

國家大劇院 “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已經基本定型,每年在7月下旬,為期一週,六場音樂會演出,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為主力,另邀北京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一中一外兩支名團加盟,曲目也與平日中外名團的音樂會大相徑庭,雖然還是以古典音樂當家,但卻都是中外古典音樂寶庫中精華的精華選段。就像是色彩豐富、味道各異的什錦大拼盤,通俗易懂,比如“金色經典交響之夜”,“白色華麗歌劇之夜”,“藍色浪漫華爾茲之夜”等概念化主題,都格外吸引眼球。

走出圍墻走向廣場,大劇院的“漫步經典”最大的受眾不是音樂廳裏的那1800名觀眾,保利大廈、王府井工美、世貿天階、萊福士廣場等9處市區中心場所的戶外大螢幕的“同步速遞”,再次成為了劇院之外的一道亮麗風景,更多的市民、遊客在旅遊、購物之餘,駐足觀看,在不經意間接觸到了古典音樂。與此同時,全國的音樂愛好者通過北京電視臺紀實高清頻道、國家大劇院官網、優視網以及新浪網等多家門戶網站同步線上的方式收看演出,北京音樂廣播也對音樂會進行了現場直播。

上海夏季音樂節

世界級樂團與學生“同樂”

與“漫步經典”相似,上海夏季音樂節也是以主辦方的“子弟兵”——上海交響樂團當家主打,邀請享譽世界的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和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音樂家組成的和平交響樂團,更有世界級鋼琴家波格萊裏奇和李雲迪、大提琴家王健和秦立巍、女高音宋祖英和黃英,指揮大師巴倫博伊姆和夏爾·迪圖瓦,僅僅這一串令人炫目的名單,就絕對夠得上一個國際標準的音樂節。而夏爾·迪圖瓦、余隆雙雙出任音樂節藝術總監,更把音樂節的藝術“尺規”確定在了中國不二的高度。

相較于“漫步經典”主打中外經典曲目,“上海夏季音樂節”的古典與現代同在,開幕式打著架子鼓,帶著搖滾爵士味兒的古爾達《大提琴協奏曲》和皮亞佐拉那阿根廷探戈味兒的維瓦爾第《四季》,真的能讓古典音樂瘋狂起來。而閉幕式宋祖英的中國民歌專場,也讓這個國際化的夏季音樂節擁有了更多來自中華民族的自信。

夏季音樂節最引人注目和別出心裁的當屬由夏爾·迪圖瓦指揮的“英國皇家愛樂與上海學生交響樂團音樂會”。皇家愛樂是聞名世界的英國名團,而上海學生交響樂團則是一支由上海非音樂專業學生組成的樂團。此次音樂節上,學生樂團將在迪圖瓦大師的指教下,與皇家愛樂一起,進行為期數天的排練直到演出。這個方法頗似小澤徵爾的音樂塾,把學生與專業樂團混編成一支樂團,從排練到演出,教學、實踐一體化,讓這些小演奏家們真真切切地體驗一次坐在專業交響樂團中的演出經歷,真真切切感受一次世界級指揮大師的藝術和風采。

打開藝術之門

打出新招牌開辦夏令營

歷史最悠久的“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從一開始就面對的是中小學生為主的觀眾群體,普及中外經典音樂藝術。當年紅遍全中國的《唐宋名篇音樂朗誦》就是直接針對中小學語文課本的,隨著“打開藝術之門”一年接一年逐漸地成熟,跨越整個暑期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裏,已經從當初的十幾場演出做到了今天的六十幾場演出,外加諸多更加吸引孩子們的特色夏令營。

北京交響樂團的開幕式音樂會幾乎是雷打不動是每年孩子們的期待,而譚利華邊講解邊指揮演出的普及交響樂方式也已經成為多年的慣例。“打開藝術之門”可以算作是北京乃至全國最具號召力的藝術節,這些年,像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京劇院、中國民族樂團……幾乎所有駐京的國字號藝術院團都把加盟“打開藝術之門”,為孩子們普及藝術知識大開眼界,視為每年必盡的義務;更多的像小提琴名家盛中國、鋼琴名家鮑惠喬、琵琶名家吳玉霞、二胡名家閔慧芬和宋飛等藝術名家都是年年參與,深得孩子的喜愛。

這兩年,小畫家夏令營、京劇夏令營、李彪打擊樂夏令營、已經成為了“打開藝術之門”的新招牌;去年的“小魔法師”魔術夏令營讓孩子們唸唸不忘;而今年的豎琴夏令營和長號大師班又把夏令營作了“升級版”,入門、普及已經不是唯一,提高、接受專業指導,讓“打開藝術之門”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記者手記

讓音樂與陽光同在

如果説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著眼于那個“功率放大器”的網路放大效應所産生巨大社會影響力的話,那麼海派的夏季音樂節則是要靠更多的“料”和更多的“廚師”智慧,精打細算巧妙搭配,整出一道道的新奇美味佳肴。而“打開藝術之門”則是善待自己的豐厚資源,勤勤懇懇,獨闢蹊徑成就自己的一方“霸業”,同期在全國十幾座城市同時上演的“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在中國無人能出其右,也可以説,它是中國超級成功的一個個案。

在歐美乃至日本,都有很多夏季音樂節,尤其以柏林愛樂樂團的森林音樂會、BBC交響樂團在倫敦的“逍遙音樂會”、美國的坦戈塢音樂節和阿斯本音樂節、紐約愛樂樂團在時代廣場的夏季音樂會、日本的松本音樂節著稱於世。柏林森林音樂會是由柏林愛樂樂團每年夏季在柏林市中心的森林露天音樂廳舉辦,每年都會吸引柏林乃至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席地而坐,呼吸著大自然的空氣,享受陽光,享受音樂。而倫敦“逍遙音樂會”則是由BBC交響樂團為主打的一個音樂節,戶內戶外的演出都有,以娛樂大眾普及古典音樂為主。紐約愛樂的時代廣場音樂會的觀眾也是數以十萬計,據説距離時代廣場幾個街區都會被駐足欣賞的人群擠得滿滿的,只有擴音廣播,完全看不見現場演奏,但人們依然很享受。坦戈塢、阿斯本、松本是另一種形式的音樂節,他們都是以青年音樂家的夏令營形式作為學習彙報和藝術實踐舉辦一系列的音樂會,前去為他們教學的音樂大師們也會紛紛加盟與年輕人合作或者自己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這種音樂節往往生機盎然鮮活衝動,年輕人的激情與藝術大師們的精深常常碰撞出四濺的火花,效果大不相同於純粹的青年樂團和成熟音樂家組成的職業樂團。這些音樂節都遠離城市,在風景優美空氣新鮮的山間水畔,往往會吸引大批的音樂愛好者去休閒、賞樂,還能夠一睹大師風采。我們的這些夏季音樂節在各個方面似乎都開始把人家的形式兼而有之,但最大的欠缺其實還是在戶外。大劇院的戶外大螢幕直播雖然已經頗具規模,但中國的觀眾尚未形成這種戶外觀看的欣賞習慣,而真正像紐約愛樂、柏林愛樂那樣的戶外現場音樂會,想要吸引個萬把觀眾,就目前而言恐怕也是做不到的。這裡面,藝術傳統、欣賞習慣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但是傳統和習慣也都是靠一次次的積累才能夠形成的,不做就不會有。文/李澄 柴春霞/攝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