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雲門舞集《九歌》落下帷幕 北京觀眾漸懂林懷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4 09:54:32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雲門舞集《九歌》落下帷幕 北京觀眾漸懂林懷民

3月2日,台灣雲門舞集代表作《九歌》結束了在國家大劇院連續三天的演出,落下帷幕。作品本身的思考性和美感無疑折服了數千觀眾。而讓雲門舞集創辦者林懷民心頭一熱的,則是6年間在北京歷經4次與觀眾面對面交流,讓他真切感受到北京觀眾讀懂了他。

作為雲門舞集的創辦者,林懷民和他的作品頻繁出現于北京舞臺始於2007年。當時,他攜《白蛇傳與雲門精華》、《水月》登臺保利劇院。2009年、2011年和今年,他又三度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分別獻上了《行草》、《流浪者之歌》和《九歌》。每次來京,他都會在首演那一場之後,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半個小時。在雲門的傳統裏,這個環節叫“演後談”。在世界各地,只要林懷民隨團演出,都會這麼做。

還記得2007年的演出,是林懷民闊別北京14年後的再次造訪。演出結束後留下來交流的觀眾不足保利劇院一層座位的一半。舉手發言的觀眾中,大多為“文青”。當時,一個女孩接過話筒後激動得語無倫次,一遍遍説自己感動得流淚,卻表達不清自己的想法。而一位草根畫家則出言不遜貶損作品,故意博媒體眼球。2009年,林懷民首次登臺國家大劇院,觀眾們問得最多的,是《行草》的構思從何而來,想要表達什麼。那時候,林懷民也給出過“你覺得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這樣最令觀眾摸不著頭腦的回答。2011年,參加《流浪者之歌》演後談的觀眾已是大劇院各類節目中演後談參加者最多的。不過林懷民笑言,留下來的觀眾一種是鐵杆兒粉絲;一種是沒看過什麼演出,前來聽聽熱鬧;還有一種是暫且留在這裡等人的。那一次,雖然還是有觀眾激動得語無倫次,或者單純詢問作品中一個具體舞蹈設計的用意。但還有些觀眾,談了自己對佛學、對印度文化的理解,與林懷民探討。

最近一次演後談發生在今年2月28日《九歌》首演當晚。參加者擠滿了大劇院內歌劇院一層池座,還有很多人站在過道裏聽,為歷次之最。這時候的北京觀眾,很多已讀過林懷民寫的書,看過他幾部作品,對他一貫傳達的東方美學也甚為理解和欣賞,交流的內容也深了許多。從對林懷民作品“東方加東方,西方加西方,東方再加西方”的認識,到對《九歌》中人物面部多醜陋的理解,再到“質問”林懷民“為什麼你學生的作品,看不到這種從藝術到哲學的思考,看不出對問題給出答案?”

林懷民感慨:“北京觀眾的表現才越來越讓我驕傲。欣賞水準越來越高,看演出時的狀態也越來越自在。這就是提升。”攝影 王文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