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林懷民獲舞蹈界最高獎項 《九歌》舞美或成絕響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6 13:58:07 | 文章來源: (null)

林懷民獲舞蹈界最高獎項 《九歌》舞美或成絕響

近日,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喜獲美國舞蹈節所頒發2013年終身成就獎,這一被稱為舞蹈界“諾貝爾”的獎項是國際舞蹈界最高獎項,而林懷民是此獎項創立33年來,首位歐美地區以外獲獎者。這一喜訊頒布之時恰逢雲門舞集創作20年的壓箱之作《九歌》即將開啟內地巡演之時。3月14日起,集合諸多大師的雲門舞蹈《九歌》將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東方舞蹈獲肯定

儘管此前林懷民和雲門已屢獲西方主流文化肯定,但在得知獲終身成就獎後,林懷民仍萬分激動,他説:“我很榮幸,一個獎項的重要程度,並不是看它在哪舉辦,而是看曾經獲獎的都是哪些人。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碧娜·鮑許和威廉·佛塞……這些西方舞蹈史上最頂尖的人物,都曾拿過這個獎。” 而曾獲此殊榮的舞蹈大師瑪莎·葛蘭姆正是林懷民的導師。

更讓人驚喜的是,獲獎之日,正是《九歌》即將復演之時,這對林懷民來説意義非凡。當年,雲門真正為西方藝術界所知曉的,正是1995年《九歌》在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的亮相。當時,這神秘的東方文化讓美國人瘋狂,《紐約時報》評價:“這是一齣兼具史詩氣勢與當代觀照的舞劇,猶如一幅巨大的中國山水卷軸徐徐展開,動作彷彿一連串精簡的毛筆著墨,填滿整個空間。”在林懷民看來“這個獎更大的意義是人們對東方文化和東方現代舞藝術的肯定。”

蓮池燈河打造舞美盛宴

今年是雲門舞集建團40週年,也因此,林懷民才決定將20年前的作品《九歌》再次呈現。從行雲流水的書法揮毫到徒步漫行的印度流浪,林懷民從未停止對傳統文化乃至宗教祭祀的探尋,而《九歌》正是對這一尋找的一次最豐滿的回復。

《九歌》的配樂是林懷民遊歷東南亞諸國逐一收錄進來。全劇的舞美特邀著名美籍華人設計師李名覺打造,引用台灣畫家林玉山1930年創作的畫作《蓮池》的創意,在舞臺上打造出一個巨大的荷花池。

該劇在香港、台灣等地演出時,舞臺前段泛著水光,飄著荷香的蓮花池讓所有到場觀眾都驚艷不已,這也成為此劇舞美上一個令人難忘的亮點。而此次上海演出將再現這一場景,不惜減少座位,將原本可作為觀眾席的樂池作為花池,這也令可售門票更加有限。“禮魂”一篇中,舞至終結,舞者們將手持800盞油燈,慢慢遁入舞臺,大幕拉起的一刻,觀眾將吃驚地發現舞臺上出現了一條蜿蜒流向繁星夜空的燈河,這也為整個舞蹈畫上了一個震撼視覺和心靈的句號。

“勞民傷財”或成絕唱

由於舞美製作巨大,演員繁多,讓《九歌》演出非常費力,很少演出。2008年的一場大火,讓雲門舞集在台北八里的排練場付之一炬,在清理火場的過程中,林懷民發現《九歌》中的全部面具都“倖存”了下來,於是決心讓《九歌》重演。2012年,雲門舞集重新製作了布景道具,再從世界各地蒐羅回已經絕版的配樂,將《九歌》再度搬演上臺,作為雲門第2000場紀念演出。為了《九歌》的一次演出,雲門往往要用一個半月時間進行恢復性排練,林懷民覺得這樣太“勞民傷財”,因此提出在這一輪演出結束後,讓這部作品“歇一歇”。

據悉,結束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巡演後,《九歌》還將參加莫斯科的“契訶夫藝術節”,以及明年的倫敦藝術節。這部舞蹈“巨制”從內容到舞美都充滿了宏大華麗之感,代表了林懷民的美學追求。因此,2013年的內地巡演很可能成為觀眾最後一次共賞這位大師“做加法到極致”的偉大作品。

天天新報 朱淵 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