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雲門舞集再登大劇院 “流浪者”用肢體訴説虔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4 09:53:22 |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流浪者之歌》劇照

昨晚,備受矚目的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該舞團創始人林懷民最為看重的作品在首演17年過後,在走遍18個國家、52個城市、演出超過160場之後,終於“流浪”到北京,開演前五天演出票就全部售罄的盛況也充分表明瞭觀眾的熱盼心情。

大幕緩緩拉開,一位僧人裝束的舞者在舞臺一側站立,雙手合十,雙目緊閉,面容安詳,一束追光映照在他白色的僧袍之上,金色的稻穀從天幕緩緩撒落,似一股清泉從天而降,每一粒稻穀都經由這位舞者的頭頂,畫出優美的弧線後降落在地。

沒有眼花繚亂的舞臺布景,沒有鮮艷奪目的錦衣華服,舞者身著粗布麻衣,和著喬治亞民歌滄桑、粗獷的歌聲,身體的律動與音樂形成一種獨特的氛圍,肅穆而意味深長,堅毅而充滿力量。在舞蹈中的很多部分,演員們都壓低重心安靜行走,這種姿態充滿了求道者的救贖色彩,讓人仿佛從中體會到林懷民印度流浪歸來的感悟:“神普度眾生,是因為成為眾生。”

全劇沒有一處布景和實景,稻米便是這部舞作的全部舞美,但這三噸半的黃金稻米無疑是最動人的風景。林懷民特別選擇了台灣的圓潤米種以保護舞者,還為它染上了金黃的色澤,與燈光配合製造出了質樸而別致的舞臺效果。稻米蜿蜒在地,舞者腳步低沉仿佛旅人在長途跋涉;稻米平鋪舞臺,舞者手持樹枝有如農人耕作又似虔誠的儀式;稻米轟然從天傾撒,舞者在其間旋轉跳躍,不斷將稻米揚起,既有豐收時的喜悅又似頓悟後的酣暢。在林懷民心中,稻米是求道者的苦行鞭笞,也是萬物的生命之源。

千萬別在演員謝幕後就急著走開,因為這之後還有一段長達20分鐘“返場”表演,《紐約時報》曾評論説“這謝幕後的20分鐘竟成為全劇最神奇的點睛之筆!”當全體演員謝幕之後,一位男性舞者留在了舞臺之上,開始用一支長耙在稻米上畫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圓,動作持續20分鐘,也沒有任何其他修飾。林懷民曾説:“《流浪者之歌》是要刻畫求道者虔誠渴慕的流浪生涯。”或許這20分鐘也正預示著求道者在苦修與追尋後的圓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