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台灣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攜《飛魚王》來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5 14:15:48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台灣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攜《飛魚王》來京

10月14日下午,台灣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和學弟宋少卿與台灣音樂劇演員攜新作《飛魚王》在北京舉辦新聞發佈會。剛剛結束了《寶島一村》演出的3位演員此次將通過相聲為內地觀眾講述台灣原住民的生活。馮翊綱表示,與《寶島一村》不同,《飛魚王》是按照3個人的特點和能力量身打造,具有無可取代的趣味感。

探討人與自然關係

1988年相聲瓦舍由馮翊綱和宋少卿創建。馮翊綱認為,與傳統相聲不同,相聲瓦捨得作品將相聲的元素定義為喜劇元素,而劇中的每個段子既相互獨立又各自關聯。此次的新作品《飛魚王》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説,闡述蘭嶼原住民的愜意生活,並通過許多段子重新打造,以最新、最奪目的內容介紹台灣民俗風情。上半場以詼諧口吻論歷史,下半場則進入風光明媚的蘭嶼。全劇以輕鬆愉快、幽默諷刺貫穿,再搭配戲劇、歌舞元素發揮相聲藝術的特色。

馮翊綱介紹,《飛魚王》這個作品中引用了3個段子,這3個段子都是以前相聲瓦捨得作品,包括《戰國廁前傳》《樂透鳥》《甲板》。串起這3個段子的“飛魚王”則是台灣土著民族達悟族聚居地一種特産的魚。馮翊綱介紹,在這個劇中,飛魚是一個象徵,這種魚生在台灣的東岸,能夠躍出水面,是當地原住民重要的食物,但是達悟族人捕撈很有節制。他們以這樣的一種象徵來探討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馮翊綱介紹,這也是相聲瓦舍作品和其他相聲作品的一大不同,它總是站在一種知識分子的角度來探討一些深層次問題。

將父母相識編入段子

儘管是一個看似有些深奧的作品,但是馮翊綱表示,這個作品並不是窮酸、掉書袋,而是笑料百齣。比如在《甲板》這個段子中,他把自己父母的故事和118號軍艦的故事通過魔幻、荒誕的風格重新組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笑料,其中有一段是自己的父親唱著陜西版的《我有一隻小毛驢》和自己的母親相遇。同時劇中也有很多關於達悟族的段子,馮翊綱笑稱,“我曾經把這些演給達悟族人看,他們看得很開心,後來他們告訴我們,劇中關於他們的描寫有很多的錯誤,他們覺得我們這群笨蛋很好笑。”

據悉,在台灣家喻戶曉的音樂劇演員黃士偉此次將在劇中作為一個相聲演員出現。黃士偉稱:“光貫口就有好幾頁需要背,對我來説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對於是否會在劇中一展歌喉,馮翊剛表示:“聲線本身就是歌聲,在《樂透鳥》中有一首關於鳥的歌由他來演唱。”

新作不存在表達障礙

最近幾年內地的觀眾對馮翊綱越來越熟悉,因此這次帶來的作品不存在欣賞障礙。馮翊綱表示:“以前很多作品在語言表述上和內地有很大不同,比如1949年我們會説民國38年。像《東廠僅一位》的作品中有很大的一段都沒有辦法演,因為涉及到的完全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內地的觀眾都不了解。隨著對內地的了解,現在很多的作品可以同時在台灣和內地來演出,不存在表達上的障礙。”

馮翊綱表示,內地的演出給他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比如今年自己就有《寶島一村》《旅途中我們説相聲》《飛魚王》這3個作品,但是由於大量地演出,作為一個大學教授的他已經很久沒有回到課堂給學生講課了,因此他希望之後將更多的作品放在假期來演出。據悉,該劇將於12月23日在保利劇院和觀眾見面。本報記者楊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