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馮翊綱“旅途”説相聲:相聲劇不傳統也不媚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8 17:01:28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劇照

《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劇照

8月5日,由賴聲川執導的《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將登上保利劇院。該劇主演、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表示,相聲中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東西,“它令我們的喜劇豐富起來,我們從來不會被傳統的相聲所束縛,也不會因為觀眾的喜歡而使勁加料,使相聲劇變成媚俗的東西”。

我是一個戲劇人

由馮翊綱創辦的“相聲瓦舍”,是台灣著名的相聲演出團體,每年有一百多場演出。在馮翊綱看來,他是個戲劇人,而非相聲人,他的相聲瓦舍只是借用了相聲的名字。“如果北京的相聲才是傳統相聲的正根,那麼台灣是沒有相聲的。”他説,“台灣的相聲更多的是一種借鑒了相聲的喜劇表演形式。”

馮翊綱説:“《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之前,我們能夠聽到的相聲就是吳兆男、魏龍豪錄的57個相聲段子。直到1985年,賴聲川推出《那一夜,我們説相聲》,可以説是創造性的,他創造了一個時代。”馮翊綱説:“賴聲川對相聲的門派並沒有嚴格的概念,他只是單純的喜歡。正是在他的影響下,我才創建了相聲瓦舍。我一直説,賴聲川是相聲瓦舍初期的指導老師。”

拜師是浪漫緣分

馮翊綱説,雖然他創辦了相聲瓦舍,但是對於傳統相聲的了解還不夠,“我對相聲的興趣來自吳兆男、魏龍豪當年帶到台灣的相聲段子。但是對內地相聲大師的了解並不多,像侯寶林、馬三立的相聲我也只是通過錄影有一些了解”。2002年,他正式拜常寶華為師。

談起這段淵源,馮翊綱表示:“小蘑菇常寶堃的相聲裏有大量的人物扮演、表演的東西,可惜書中的記錄太少。我一直想認識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別人介紹,我認識了常寶華。”馮翊綱説,拜師常寶華並不是只走形式:“我喜歡小蘑菇的相聲,有幸拜四蘑菇為師,我覺得這是很浪漫的緣分。常老師會給我口述歷史,我來記錄,這些東西補足了我在書本上認識的不足。”

被新戲臺詞打動

馮翊綱在《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中扮演的是一個六星級的旅行者,而他的搭檔屈中恒扮演的是一個普通的背包客,作為一個劇中的“豪華旅行者”,馮翊綱表示,這個戲裏最打動他的是屈中恒的臺詞。

馮翊綱介紹,劇中有一段他和屈中恒談論世界變大還是變小的問題,他的回答是世界變大了,接著他在劇中有一大段的相聲貫口,快速度講述全世界的好吃的。但是屈中恒的回答是世界變小了,在看到一個母親把孩子抱出來的場景時,屈中恒説,旅行的核心就是讓人看到,最簡單的人性和情懷就是活著。這段話讓馮翊綱很感動。

他説,這正是他們所追求的相聲劇的風格,不會因為觀眾喜歡聽就使勁地加料、加料,這樣很快就會變成一種媚俗的東西,而是一定要在相聲劇中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這種東西如果能夠被觀眾所接受,那麼就成功了。主辦方供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