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時隔數年人藝重回上海 獻上“京味兒”戲劇大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20 16:33:08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時隔數年人藝重回上海 獻上“京味兒”戲劇大餐

7月19日晚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60週年赴上海展演的第二天,也是此番赴滬展演的開幕大戲《知己》的第二場。同時,這也是北京人藝的首部清裝大戲。在未來三周中,北京人藝還將帶來兩台大戲《原野》、《窩頭會館》及兩台小劇場話劇《我愛桃花》、《關係》,為上海戲迷獻上一系列“京味兒”十足的戲劇大餐。

馮遠征:“閨蜜”也是知己

作為北京人藝傾力打造的一部清裝文人戲,《知己》講述了清代文人顧貞觀、吳兆騫和納蘭性德之間“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為了保證該劇的完整性,此次在上海的演出並沒有對劇本做任何調整,實打實地為觀眾展示了原裝的“人藝范兒”。“該怎麼演就怎麼演,這個劇本很完整,沒做任何改動。”該劇的主角馮遠征在開場前忙裏偷閒地跟記者聊起了天,“對於北京人藝來説這也是第一部清裝戲,他們以前在舞臺上應該沒有看過這樣的戲,也算是我們給上海觀眾準備的一個驚喜。”

讓馮遠征感受更大的是首場在上海的演出很成功,“之前上海的媒體對這個戲挺擔心的,但演完之後,這個顧慮沒有了。”對於上海大劇院的舞臺,馮遠征並不覺得陌生。“最早是在上海大劇院演開院戲《古玩》,那時候我們就來了。”對於馮遠征來説,昨晚的演出已經是他出演的第54場《知己》,這麼多場演下來,馮遠征對“知己”有了更多的理解,“這部戲能讓我們看齣劇作家對‘知己’不一樣的理解。很多人看過之後會想‘我生活中怎麼沒有知己呢?’其實我覺得,能跟你分享痛苦與快樂的人就是知己,就像現在年輕觀眾常説的閨蜜,也算是一種知己。”

任鳴:演出升到“頭等艙”

比起馮遠征,任鳴可以説與上海更加有緣,“1988年我就來了,那時候跟著《嘩變》劇組,作為副導演來的。”演出開演前,任鳴告訴記者,“為了籌備這次上海的演出,我們做了精心的準備。在北京連排了六天,在上海也抓緊一切時間排練。”作為此次展演三部劇目的導演,任鳴對劇組的演員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像第一場,沒有一個錯詞兒,整場沒有任何紕漏。”與首都劇場相比,上海大劇院綜合性劇場的設計對於北京人藝的演員來説有點大,“就連中劇場都有上下三層,600座。我們原本準備的是一部大戲,兩部小戲。我們現在‘升艙’了,到大劇場了,兩部小戲《我愛桃花》和《關係》從經濟艙升頭等艙了。”任鳴説著開起了玩笑,“這樣的大劇場能給演員更多的新鮮感,等於北京的兩個場子。”任鳴表示,“演出時我就坐在觀眾席裏,看他們的反應,我就知道我們這個戲在上海找到知己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