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表演大師黃宗洛逝世 用小角色塑造大演員形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02 13:41:46 | 文章來源: 北京娛樂信報

黃宗洛在話劇《茶館》500場紀念演出現場

黃宗洛在話劇《茶館》500場紀念演出現場

當人們還未從陳強與張瑞芳去世的悲傷中緩過神來,北京人藝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洛老先生又在上週六,因肺炎于北京辭世,享年86歲。

黃宗洛在京逝世被譽為“龍套大師”

今年是北京人藝建院60週年,與黃宗洛年紀相倣的很多老藝術家還都活躍在排練廳甚至於舞臺之上,黃宗洛卻因身體原因早早便和觀眾作了告別。但在今年關於北京人藝的新聞報道中,黃宗洛是被媒體提到最多的一位老藝術家。因他的藝術生涯,完全是靠配角、甚至是無名的小角色累積起來,但他的藝術水準卻能令後來者頂禮膜拜。

黃宗洛在北京人藝是以"三小"角色聲名鵲起的:《茶館》中的松二爺,《智取威虎山》中的黃排長,《三塊錢國幣》中的巡警這三個配角都被他演繹得熠熠生輝。而他一生中總共演了一百多個角色,竟沒一個是主角。觀眾往往會把某個角色看成是著名演員的化身,但黃宗洛卻總是讓你永遠記住了角色,而忘了去探聽表演者的身份,就連他的老觀眾,恐怕也不能一下説出太多他演過的角色。但話劇《小井衚同》中的畢五、電影《活著》中的常貴爹、電視劇《大宅門》中的常公公這些角色卻能深入人心。

1999年,黃宗洛獲得國務院頒發的終身貢獻獎,他還因在電視劇《擎天柱》中出演農民企業家邱滿囤而獲得第十三屆飛天獎最佳男配角獎。

黃宗洛可以説是配角演員中的"奇跡",尤其在日益商業化和明星化的文化圈裏,像他這樣安於一輩子演配角的演員幾近絕跡。黃宗洛的"奇跡"背後是極為艱苦的藝術探索。他在《茶館》中扮演松二爺的幕後故事廣為人知:見天兒穿著戲裝泡茶館兒、養鳥遛鳥、蓄鬚留指甲搬弄蘭花指,以至於他光顧的茶館裏的夥計和茶客真真兒地把他當成了清朝遺老。

黃宗洛曾笑稱自己這一生演的百餘個配角是一幅"百醜圖",如此風趣的比喻道出了他與北京人藝共同的藝術態度: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他在表演中錙銖必較,其認真與努力甚至總是超過做主角的演員。無論是話劇還是影視劇,但凡有他出場,必定是有亮點、有看頭。北京人藝的演員常提起"一棵菜精神",黃宗洛是最當之無愧的踐行者,他從不對角色挑肥揀瘦,卻讓全劇組因他受益。

人們常説他是"龍套大師",意即跑龍套跑成的大師。但現在,我們似乎更應直接稱他為"表演大師",他的藝術生涯,便是一部最生動的表演教科書,他不斷提醒後世演員,藝術至上,淡泊名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