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譚利華執棒“馬十” 廖昌永演繹《亡兒之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8 11:30:44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譚利華執棒“馬十” 廖昌永演繹《亡兒之歌》

譚利華廖昌永合作演繹馬勒《第十交響曲》

這是一首馬勒本人未完成的曲子,仿佛死亡的臨近賜予了藝術家特別強烈、特別生動的表現力,馬勒《第十交響曲》就是這樣一部作品。10月17日晚,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帶領北京交響樂團,將這首《升F大調第十交響曲》第一樂章搬上舞臺,並與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上的我國傑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合作演繹了聲樂套曲《亡兒之歌》,帶領著現場的觀眾傾聽馬勒。

在10月17日下午的發佈會上,譚利華介紹這部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僅第一樂章有完整的總譜,其餘四個樂章僅有四行縮譜留世。後人根據馬勒的音樂語言,整理、續寫有多個版本。譚利華説:“馬勒第十交響曲其實是一部冷門作品。這部作品創作于馬勒生命的末期,馬勒當時的心情極為複雜,整個作品表現出了強烈而折磨的劇痛,充滿著馬勒對生命的愛和不捨。”

廖昌永與北京交響樂團合作演繹的聲樂套曲《亡兒之歌》則是馬勒根據德國浪漫派詩人呂克特同名詩集創作而成的藝術歌曲。樂曲所表現的氣氛與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於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藝術歌曲的氣質。簡單精緻的樂隊編制,“輪換樂隊”手法帶來了多變而豐富的色彩,陰暗而溫柔的色調,孤獨的憂傷、死亡的恐懼、對生命的渴望的交織,難以控制的激情……其中,器樂伴奏部分的強烈交響化,使藝術歌曲失去鋼琴和人聲配合的親切感和私密感,在交響樂的海洋中使聲樂變成了一次冒險的遠航。在世界藝術史上,《亡兒之歌》和另外馬勒兩部藝術歌曲套曲《少年魔號》、《旅行者之歌》一起,代表著西方藝術歌曲新的高峰。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