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北京國際音樂節紀念馬勒 《大地之歌》中西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2 14:04:13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導演李六乙闡釋自己對馬勒名作《大地之歌》的理解

導演李六乙闡釋自己對馬勒名作《大地之歌》的理解

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李紅艷 實習生付宇驕

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於10月6日拉開帷幕。本屆音樂節將演繹24場以紀念馬勒為主題的音樂會,展現“全方位”的馬勒。音樂節繼續推行50元至180元的親民票價,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認識”馬勒。

穆蒂“爽約”兩次終成行

本屆音樂節將匯聚眾多藝術大師,包括裏卡爾多-穆蒂、夏爾-迪圖瓦、克裏斯多夫-艾森巴赫、鄭明勳、埃利亞胡-殷巴爾、曼弗雷德-霍內克、尤裏-特米爾卡諾夫、赫爾穆特-裏霖、丹尼爾-哈丁等都將登臺亮相。

在這些著名音樂家中,裏卡爾多·-蒂的到來尤其令人興奮。穆蒂曾與北京國際音樂節兩次擦肩而過,北京觀眾對他的到來有著太久的期盼。這一次他將帶領上海交響樂團,與女中音歌唱家阿麗莎-科洛索娃合作演繹馬勒的《旅行者之歌》,另外還會獻開工勒最為崇拜的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以及舒伯特的《 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兩版《大地之歌》中西對話

由中國戲劇導演李六乙指導的馬勒《大地之歌》,與中國作曲家葉小綱2005年創作的《大地之歌》“對話演出”,是本屆音樂節的一大亮點。出自不同作曲家的兩部同名作品,將在同晚演出,並通過多媒體、舞臺表演、現場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呈獻給樂迷,其中西方文化對比碰撞的含義不言而喻。

馬勒創作于上世紀初的《大地之歌》是他整個交響音樂文獻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李六乙看來,馬勒創作的《大地之歌》就像是一幅油畫,而葉小綱創作的《大地之歌》就好比中國的水墨畫。“我只有一個舞臺,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在這個舞臺上是看不到的,而我要讓大家‘看’到,要用空間的藝術表現形式詮釋音樂,確實不容易。”

迪圖瓦揮棒“馬勒八”開幕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音樂節的開閉幕式演出。據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藝術總監余隆介紹,音樂節開幕當晚,指揮家迪圖瓦將攜手中國愛樂樂團和六個合唱團,帶來馬勒《第八交響曲》;而考慮到馬勒對莫扎特的尊敬和喜愛,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式的最後曲目,被確定為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為了全方位展現馬勒作品的精髓,本屆音樂節除了演出馬勒最重要的交響樂作品之外,還有馬勒的聲樂作品和室內樂作品,而這些恰是中國觀眾很少有機會能現場聽到的。另外,今年音樂節特別首次面向年輕聽眾推出“都市系列”音樂會,邀請朱宗慶打擊樂團與聽眾演出並交流。11場大師課、5場音樂會導賞和4場公益音樂會也將在音樂節期間舉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