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 小劇場戲劇新浪潮

薪傳實驗劇團:做最實驗、最“狠”的戲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30 10:06:5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薪傳實驗劇團:做最實驗、最“狠”的戲劇
《阿拉伯之夜》劇照。該劇講述了同時發生在5個不同空間中的錯綜複雜的故事。

對於實驗戲劇的門外漢來説,看“薪傳”的戲,至少要看兩遍才行。他們的每一部戲都會帶來一些新的表現手法,不斷顛覆觀眾舊有的戲劇觀念。你期待它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它偏沒有,只用充滿激情的臺詞打動你。下次你開始期待那精彩的語言了,它偏連臺詞都不用了。因此,看他們的戲必須要多花點時間才能體會其中的趣味。

對“薪傳”來説,不斷地挑戰觀眾的審美習慣,似乎就是他們的最大追求。正如劇團的靈魂人物王翀所説,“實驗性”才是小劇場戲劇的靈魂,他就喜歡做特別實驗、特別“狠”的戲。

年輕的薪傳實驗劇團成立於2008年,主創人員均為“80後”青年。劇團採取鬆散式管理,除了王翀,其餘人都是根據劇目的需要,隨時前來報到。雖然成立僅有兩年,但“薪傳”已經推出了7部作品,可算高産。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2009年的《陰道獨白》。此劇之前曾由一些學生劇團搬上校園舞臺,但作為授權商演,在中國大陸還是第一次。“薪傳”先後在北京、上海、長沙、深圳等地巡演,所到之處反響熱烈,常常一票難求。

薪傳實驗劇團:做最實驗、最“狠”的戲劇
《渴愛》劇演員在排演

這部改編自伊芙·恩斯勒同名劇作的女性主義戲劇,用片斷式的獨白,講述了眾多關於女性的情慾、生理、自我認同的故事。在劇中,一位老婦描述年輕時面對心儀的男孩,感覺快要被自己下身涌出的洪水沖走,這讓她覺得自己很淫蕩。一個年輕女孩,一直不讓男友看自己的身體,覺得自己的下身很醜陋,直到男友由衷讚美她的陰道真美,她才意識到那個器官,是她女性魅力的一部分。另一個女孩,由於從小遭受性暴力,便把愛投向了同性,對她來説,“陰道”是男人入侵的通道。另一群女人,在心理輔導師的帶領下,用小鏡子來觀察自己的陰道,她們驚訝於以前竟從未想過要看看自己身體的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後登場的,是一位産婦,在這個片段中,陰道是生命誕生的地方。

劇中出現了很多性話題、粗話,演員直白地反覆念著“陰道”一詞,這讓在台下看戲的女孩子們感到很不自在,也讓眾多陪女友來看戲的男士們覺得很尷尬。有個女生説,她今天來得特別早,很幸運地坐在前排,但戲一開始,她就後悔了,直接面對演員,聽她們講性話題,讓她覺得臉上發紅髮燙。不過,最後她還是肯定了這部戲,説是對女性的身體有了新的認識。

確實,這部戲努力將“陰道”和種種美好的事物、景象聯繫在一起,顛覆了人們固有的“陰道=不潔物”的觀念。在演出結束前,演員帶領觀眾由“bi”的發音開始展開美好的聯想,然後大家一起大聲喊出“bi”這個字。最開始,還只是幾個人小聲地跟著念,後來,整個劇場100多人都跟著大聲朗讀。

薪傳實驗劇團:做最實驗、最“狠”的戲劇
《陰道獨白》劇照,該劇講述了眾多關於女性的情慾、生理、自我認同的故事。(攝影:李晏)

相信此時大家都已感受到了實驗戲劇帶來的震撼。

但導演王翀説,其實《陰道獨白》還是個比較傳統的戲,它還是在給觀眾講故事,只是談論的話題比較“狠”而已。此外,劇中有大量的性話題、髒話,這是大劇場經典劇目中沒有的。“它不是為了説髒話而説,而是因為髒話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面,是表達人最真實情緒的一種媒介。而傳統話劇是把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給遮罩掉了。而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管道把它重新展示出來。”

對“薪傳”來説,《陰道獨白》只是他們實驗的第一步。劇團隨後推出的《自我控訴》、《阿拉伯之夜》、《渴愛》、《哈姆雷特機器》等,在表現形式的實驗性上,做了更多嘗試。比如《阿拉伯之夜》用燈光來劃分發生在不同時空中的事件,比如《渴愛》,完全是兩個人毫無關聯的囈語,以及伴隨而生的形體語言。而《哈姆雷特機器》則用中國傳統戲曲中的動作語言來完成對文本的注解。這幾個戲的共同之處,就是其劇本都是出自西方當代戲劇名家之手。

對此,王翀承認:“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就永遠有個旗幟在支撐你,可以借此告訴前輩,我們這幫年輕人不是在這兒胡搞。”

他又説,他選的大多是西方當代的最新作品,是中國主流院團視野之外的作品。如《渴愛》是1998年的,《阿拉伯之夜》是2001年的,當國內多數劇團還停留在對西方5、60年代的荒誕派、象徵主義的追隨時,他引進的卻是歐美同時期的最新的戲劇流派,從《陰道獨白》到《哈姆雷特機器》都是該作品在中國大陸、或整個中文世界的首演,這一點著實難能可貴。

但是很可惜,中國的戲劇觀眾似乎對這些戲劇大師並不感冒。自《陰道獨白》之後,“薪傳”的幾部作品在票房上都沒有很好的表現。但王翀認為,看實驗戲劇的觀眾總還是有的,只是“薪傳”在宣傳方面沒有經驗,沒有找到那些熱愛實驗戲劇的觀眾。用“薪傳”演員浩天的話來説,“這就像找對象一樣,我們沒找到他們,他們也很痛苦。”

浩天回憶説,他們在深圳演出《自我控訴》的時候,總想著深圳是個文化沙漠,估計演不了多久觀眾就都走了。畢竟這部戲是個獨角戲,沒有什麼戲劇衝突,只有一位演員在臺上不斷地批評、質疑自己。但令人感動的是,演到最後觀眾一個都沒走,還都留下來參加了交流活動。其中一位40多歲的男士,等活動結束了也不走,又不好意思提問,最後羞羞答答地上臺來問下次演出在什麼時候。可見有些觀眾對這種藝術,還是非常渴求的。

在北京的眾多實驗劇團裏,“薪傳”還是屬於比較“入世”的一類。至少他們還在積極地辦網站、和觀眾交流,想辦法開拓市場。王翀説,北京有很多實驗劇團是“隱世”的,一般觀眾很難有渠道了解他們的演出資訊,因為他們根本不推廣。這些劇團經常在歐洲演出,這樣收入會比較高。但他個人認為:“他們那樣做是永遠不會有本土觀眾的。要把國內實驗戲劇的市場撐起來,就必須培養本土觀眾,要和觀眾有交流。”

為此,“薪傳”一直將目標放在國內演出市場。雖然近來的票房不盡人意,成員的收入很低,但他們選擇通過翻譯劇本、參加其他劇團的演出、在兒童戲劇課堂任教等途徑來補貼收入。希望未來推出的作品在充分展示個人才華的同時,也能被更多的人所接納。


  高原   攝影  馮進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