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博報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術(品)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8 16:50:31 | 文章來源: 廖上飛的部落格

文\廖上飛

一 市場泡沫被粉碎之後

全球金融危機讓人不得不將藝術(品)市場作為一個對象來討論。有一點是肯定的,是全球金融危機粉碎了各種泡沫(包括市場的泡沫)。很多人習慣將當代藝術與藝術(品)市場等同,並極力強調(甚至是誇大)藝術(品)市場對當代藝術的決定作用——人們會經常聽到“Money is art”的言論。舉個簡單的例子,只要一個人強調學術的重要性和藝術的獨立性,那他就會被質疑——“請你列舉出不花一分錢的展覽”。然而,這恰好證明,質疑者對藝術(品)市場的迷信源於對藝術(品)市場的無知。

藝術(品)、資本、市場三者共同構成了藝術(品)市場。藝術(品)具有三重屬性——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以及文化屬性,而資本具有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藝術(品)和資本只能在社會屬性的維度上結合,從而形成藝術(品)市場。在我看來,藝術(品)、資本、市場這三者從本質上説是截然不同的東西:藝術(品)具有超功利性,資本具有超級功利性,市場則既沒有超功利性也沒有超級功利性——它只是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供藝術(品)與資本實踐合作。鋻於此,人們不應單純強調某一構成要素的作用及威力,而應從三者的關係切入進行深入考察。

今天人們面臨的問題顯然是:市場泡沫被粉碎之後,人們應該在何種維度上討論藝術(品)市場?在很多場合,大多數人會這樣問道,“市場現在好點了沒”?答案往往是,“不好”。顯然,大多數人提“市場現在好點了沒”這樣的問題是以前幾年充滿泡沫的市場為參照的。倘若以前幾年充滿泡沫的市場為參照來觀察現在的藝術(品)市場,那麼人們會變得愈來愈悲觀。然而,在我看來,泡沫被粉碎之後的藝術(品)市場恰好是正常的藝術(品)市場——藝術品的價格和拍賣行的姿態趨於正常。

二 新生藝術家應有的清醒判斷

前幾年“天價藝術品”和“天價藝術家”的風靡一時給很多人的大腦中植入了一種“潛意識”——很多人已習慣於做“天價夢”。在很多場合人們同樣不難碰到“僥倖”的藝術家——尤其是剛出道的藝術家或藝術學院剛剛畢業的學生,他們會這樣想,“我要再堅持畫兩年,兩年以後等市場好轉了就好了,我就可以活下來”。然而,這樣的想法是何等的天真,那一天有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在我看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那些致力於“交易”而並不致力於藝術的“投機者”不可能有輝煌的明天。

如果説年前大多數人對待藝術(品)市場的態度是情緒化的責難或讚揚的話,那麼在全球金融危機接近尾聲的時候人們已有了理性討論藝術(品)市場的大環境。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我所看到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實狀況——整個藝術(品)市場運轉呈惡性迴圈狀: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商業、營利性畫廊——高價售出(這時藝術作品的價格是藝術家的主觀標價與畫廊老闆的主觀漲價的總和)或送去拍賣行拍出天價(一下子將作品的價格拍死,按理來説商業、營利性畫廊是不能將拍賣行所拍出的作品價格作為自己出售作品的參考價格的,相反拍賣行、藏家應該以商業、營利性畫廊出售作品的價格作為參考價,因為商業、營利性畫廊是一級市場而拍賣行是二級市場)——更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以天價藝術家(市場的寵兒、學術的棄兒)為榜樣生産商標藝術、LOGO藝術 ——美術館——藝術史——博物館……這顯然是一種畸形的迴圈模式(産業鏈),在這一迴圈模式(産業鏈)裏,金錢、商人純然左右了藝術(當代藝術)的推進。相反,中國的“美術館系統”沒有起絲毫作用。

或許沒有人會想到,靠金錢、商人扶持起來的藝術(當代藝術)會在全球金融危機面前那麼不堪一擊。這不是諷刺金錢、商人,而是説今天人們應該理性認識資本(金錢、商人)和藝術以及學術的關係。“他們”通過一種特殊的路徑取得成功並不意味著“我們”同樣能通過那種特殊的路徑成功。在我看來,新生藝術家首先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方向,不應將自己的作品進入藝術(品)市場視為唯一的出路。

三 “這”才是健康的藝術市場

藝術作品(藝術)在離開藝術家的工作室後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命運:一種是“藝術作品(藝術)——展覽(前衛畫廊)——闡釋、批評(批評家的闡釋、批評)——美術館——藝術史——博物館”,另一種是“藝術作品(藝術)——畫廊(商業、營利性畫廊)——拍賣行——商人、藏家”。這“兩種不同的命運”事實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人們不妨將這“兩個藝術作品(藝術)迴圈系統(産業鏈)”視為類似火車雙軌一樣的東西。眾所週知,鐵路的兩條軌道缺一火車必翻。藝術的推進也一樣,不管是缺失“畫廊系統”還是缺失“美術館系統”,藝術的推進都是不健康的。甚至可以戲謔地説,缺失“美術館系統”的中國當代藝術註定會翻車。而事實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翻車了。

就中國嚴重缺失“美術館系統”(或説是“前衛畫廊系統”)這一現實狀況而言,執意鼓吹藝術(品)市場——高揚資本已經霸權的批評者顯然已顯現出大腦故障。現在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顯然不是確立藝術(品)市場(金錢、商人)霸權的問題,而是面臨建構(或説是修好)另一條鐵軌——“美術館系統”(“前衛畫廊系統”)的實際工作挑戰。用快速行駛的火車來喻指中國當代藝術的推進最好不過。或許速度對於中國當代藝術而言已不成其為問題,而接下來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是如何讓高速行駛的火車內的乘客感到平穩而安全。然而,火車在斷掉一軌的鐵路上行駛怎麼能讓乘客有安全感?翻過一次車的火車怎麼能讓乘客們繼續安心乘坐?這很成問題。

在我看來,受專制政治意識形態操控的藝術(比如文革藝術)和受金錢、商人(資本)操控的藝術(比如中國90年代以來的藝術)本質上是一丘之貉。人們不能説從藝術臣服於政治到藝術臣服於金錢是很具進步意義的。問題是,中國的藝術還需要不需要主體性和自主性?只要牽扯到藝術的主體性和自主性,那麼中國當代藝術首先應挑戰專制政治意識形態和金錢、商人的雙重操控。就此而言,青年人、新人首先應該認識清楚市場與藝術創作、藝術創作與學術的關係。也就是説,青年人、新人首先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術(品)市場?顯然,我們需要的是良性運作的藝術(品)市場。然而,只有“美術館系統”(“前衛畫廊系統”)和“畫廊系統”良性交替運作的藝術(品)市場才是健康的藝術(品)市場,只有“雙軌齊備”的當代藝術才是有希望的當代藝術。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