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博報

傅抱石,收得住的激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3 17:45:14 | 文章來源: 湛然的部落格

文/湛然

畫畫需要激情,激情更需要適可而止,像傅抱石先生那種氣勢磅薄,漫天散筆,墨中乾濕正酣,動中見靜,粗中有細,在驚心動魄中突然又能噶然而止的腔調,時常出現在他的作品裏,無疑這是他收放自如,性情流暢,把自己和畫面融為一體,一統紙上江山的新山水畫。

歷史向來會非常公平,毫無保留的還人一個真實面目。通過抱石先生的作品可以不折不扣的告訴了人們一個真實的傅抱石先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強烈感情,不是一般畫家所能夠堅持的品質。有一種激情來自慾望的本能,有一種激情來自無私的奉獻,抱石先生畫中的激情也正是來自於他那股滿腔無私的愛國熱情。雖然在金陵一個時期出現畫中敗筆,在延續原先風格中逐顯頹廢,讓我愛恨有佳,這也正是説明瞭他當時愛國的另外一種表現罷了,或許他更是把自己的行政工作,看成了一個踏踏實實的為人民服務上去了,原來魚與熊掌真是不能兼得之的。

我對抱石先生金剛坡時期的許多作品深有感觸,只是後期作品因為有做作之成分,任務之觀念,大躍進時代的浮誇也吹進了畫裏,未免有些落套了的樣板之功能,刻意而求之的心態,境界頗有不高。通常來説,等著人們真正要去寫生中尋找那所謂的真山真水之時,方知胸中丘壑的份量是那麼的珍貴,率眾萬里之行有時一點用處都是沒有的,那麼畫面終究有些破綻出來。這就是普遍藝術家成名成家之後的悲哀,是抱石先生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否則我相信他一定能夠再次的突破自己,畫出更優秀的作品,而或許傅家也再無後起之秀了。我甚至可以狠一點的説,這不是考狀元,出將軍,可以一門出幾子的腔調,對於藝術來説,一切都會無濟於事的,除了啃老骨頭,還得啃老骨頭。

我欣賞抱石先生在博大的山水人物畫,那種強烈的對比,貫穿在錯綜複雜的筆墨裏,唐代人物的傳神,竟然能夠活生生紮根于大山大水之中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降伏的了的,然而抱石先生卻做得天衣無縫,神品就此誕生了。如果一個畫家要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那麼一定會有其獨立完善的風格,獨特的審美理論。雖然後人也會牽強的搭配一些古今中外之審美情趣,眾説紛紜的去完美它,去雕琢它,玉不琢不成器的成為一套理論,未免有些習氣所在,而作品本身都出淤泥而不染的。

傅抱石先生的抱石皴法造就了一代藝術偉人,他拋棄了傳統繪畫中,點,線,面需要的勾,皴,擦,染的層層阻礙,更是直接的融其為一體,輕鬆松松越過了這條千年鴻溝,自成一派。就像米家山水那樣,神奇的魅力,怪異的招法,即使當今史上不見米芾真跡,但是一點不能撼動其藝術價值。有種時候就這麼關鍵的一點點中的一點點,就豁然開朗了,桃花源記了。因為毫無章法,而能無法勝有法,形散神不散了。果然,傅抱石先生對石濤作品及畫語錄研究深得精髓,寫過多本關於石濤之著作,並且回到了畫面上來,更或許應該用石濤本人的話來以牙還牙,不是我像古人,而是古人像我的霸氣形容在傅抱石身上了,比起石濤更幸運的是傅抱石開創了陽光燦爛的時代,並且他活活得看見了,他甚至把酒氣的粗獷豪放都放進了畫裏去胡攪蠻纏一番,卻能別開生面的收住那狂熱的激情,在畫面裏宣泄出對宇宙人生的強烈個人感情。

傅抱石平生寫了大量藝術類著作,有二百多萬字之多,涉及範圍之廣令人驚嘆。尤其是他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狂愛,早已奠定了要作為愛國藝術家的楷模,以至後來他對唐詩的獨特理解,從而放大了這種意境,突出了大唐盛世之風,化解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成為了他認定的美術之精神。這一方面是他早年勤奮努力,博學多才,三十歲不到,就完成了《國畫源流述概》與《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兩本著作,把藝術歷史囊括心中。另一方面是曾拜于日本史學泰斗金原省吾的門下,研究翻譯《支那繪畫史》,在日本人崇尚唐風文化裏獲得不少感悟,引為自用,厚積薄發,兢兢業業,終於成就了強烈特色的抱石國畫,原來宇宙之大也不過如此。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為歷史書寫藝術簡歷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