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寧 任頤-花鳥四條屏中國嘉德2012年香港秋拍-成交價:1411萬元人民幣 長久以來,香港以其特殊的自由貿易屬性一直充當著內地拍賣市場風向標的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近期國際性經濟蕭條尤其是國內經濟大環境的調整,與之相關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也難逃被波及的厄運,從今年的春拍開始,甚至有些人將去年的秋拍也納入其中,看作是整個藝術品市場大調整的開始。而在檔期上向來早于內地拍賣公司春、秋季拍賣的香港蘇富比也自然成為了該輪次市場調整的最早受害者。 當代藝術遭遇滑鐵盧,市場要崩盤? 香港蘇富比2012年秋拍于10月5日正式開始,在連續5天的鏖戰過後,香港蘇富比以遠超拍前總估價的20余億港幣的成交額成功收官,而這一成績雖然比之今年春拍的24.6億港幣的成交額略有下滑,但在藝術品市場整體調整的當下,如此成績對於香港蘇富比而言,也算尚可接受。也難怪在拍賣結束之後,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稱:“約兩星期前,蘇富比宣佈正式成為首家獲得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批核,可于中國內地營商之國際藝術拍賣行;而過去五天,蘇富比之2012年香港秋季拍賣會則創出不少佳績,體現蘇富比全球頂尖專家團隊之合作,以及見證我們國際網路之龐大。” 雖然蘇富比方面宣稱本季秋拍“創出不少佳績”,但對於多數內地藏家和媒體而言,所謂的創出不少佳績以及刷新多個拍賣記錄也只不過是在小範圍內的突破,尤其是對於還處於起步階段,甚至少有拍賣公司關注的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而言,新記錄也就成了如同聾子的耳朵一般,只能算是個擺設。 “黑色星期天”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做是形容本次香港蘇富比秋拍當中關於當代亞洲藝術專場的詞語。在10月7日進行的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專場當中,153件上拍作品共成交111件,流拍42件,最終以1.17億港幣的成交額和72.55%的成交率結束。單從數據部分來看,1.17億港幣的成交額比之春拍時的2.11億港幣縮水了近一倍,同時,春拍上拍作品數量為151件,拍品數量與秋季拍賣大致相同,而春拍72.85%的成交率也與秋拍相差無幾,但在最終的成交額上卻出現了近一倍的成交差距實在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在這一點上,策展人顧振清于7日在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專場拍賣現場所發出的一條內容為“資本雄霸中國當代藝術的‘黃金八年’曲終人散。貼有中國符號標簽的當代藝術名家幾近遭遇集體滑鐵盧,或在泡沫擠乾的低價位上不斷流標,或以市場價30%或更低的‘白菜價’成交。”的微網志也得到了很多對於本次香港蘇富比在中國當代藝術部分失利的認同。 與此同時,一系列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負面消息逐漸被媒體所放大,原本屬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切光環也在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之後被“崩盤”、“谷底”和“被資本拋棄”等詞彙所取代。一夜之間的變化也讓很多業內人士感到不解,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在談到這一現象時説道:“當前藝術品拍賣成績的好壞是與拍品的品質直接相關。從總體而言,(中國)當代藝術成績不如以往其實是在業內人士意料之中的,因為從整個專場的拍品品質而言,屬於一般,而且(中國)當代藝術的調整也是很多業內人士所能接受的。”至於所謂的當代藝術“崩盤”在董國強看來更像是“一群局外人懷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在評價這個市場。”而在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看來“這次的香港蘇富比成績還不錯”。但在談及當代藝術成績不理想時,劉尚勇也説道,“可能不只是(香港)蘇富比,誰來拍當代藝術也不行。中國當代藝術從去年開始就已經變得岌岌可危,由於之前中國當代藝術拍賣過程中過多的泡沫經營和過於借助資本運作,以致于在此基礎之上所建立起來的市場體系也就會隨著眾多海外資金紛紛撤出而碎掉。” 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賈偉為此也説道,“香港蘇富比在本次秋拍當中當代藝術專場部分的運作策略顯然不是很理想。從上拍作品來看,一些從未在二級市場流通過的新作品被草率上拍,給人一種很明顯的拼湊感,而最終的拍賣結果也是對這種拼湊出來的專場的直接回應,很多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遭到流派,或者以很低的價格成交。當然,這裡邊也有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因素存在,但反過來再看香港蘇富比當代專場當中高價成交的作品,這種拍品品質上的參差不齊也就變得更加明顯,而如此的拍品結構顯然不應該出現在類似于蘇富比這樣的國際性拍賣機構的專場當中,這也導致了對於整個專場不良印象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