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首戰成功,傳導正能量 首次在香港舉行拍賣會的中國嘉德可謂在本次的秋拍當中出盡了風頭,兩個專場,共計358件拍品,其中中國書畫部分319件,明清古典傢具39件,最終以超估價2.5倍價格的總成績收錘。而這一利好消息的傳出,也使得正處於市場調整期的國內拍賣行業為之一振。中國嘉德董事總裁王雁南也在拍賣結束之後表示:“我們對這次香港首拍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是我們在中國大陸以外的第一場拍賣,得到了眾多藏家的關注與支援,眾多拍品的成交價都超過了估價。這次拍賣是公司海外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步,拍賣的成功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計劃在香港長期投資發展,每年定期舉辦春、秋兩季拍賣會。” 2012年10月7日,與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拍賣同一天進行的中國嘉德香港首拍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舉行。作為中國內地拍賣公司首次在海外獨立舉辦的拍賣會,中國嘉德香港秋拍所受到的關注程度可想而知。據親臨現場的藏家介紹,本次中國嘉德香港秋拍現場人氣十足,海內外藏家均有出手,這一點與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專場拍賣時的內地藏家集體“失蹤”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也有部分藏家表示,“捧場”與否是中國嘉德與香港蘇富比本次秋拍當中最大的差距。與中國嘉德兩場專拍當中內地藏家紛紛出手不同,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專場當中集體消失的內地藏家顯然沒有為香港蘇富比“捧場”的意思,而選擇集體消失或者零星出現的國內藏家也少有在香港蘇富比當代專場當中舉牌的動作,似乎也應證了隨後爆出來的關於在內地“關稅”事件當中,香港蘇富比過於自保的舉動傷害了部分國內藏家的感情。再加之中國嘉德香港首拍所選取的時間與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重疊,自然也導致了多數內地藏家放棄蘇富比的行程安排,轉而選擇為中國嘉德“捧場”。 除去“捧場”不論,中國嘉德首次香港拍賣即取得了4.55億港幣的優異成績也與其近20年的行業積澱分不開。董國強在説到本次中國嘉德的首場香港拍賣時稱:“對於中國嘉德香港的首場拍賣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預測過——結果必定會很好。當然,嘉德香港拍賣的成功,也給了很多人信心,也許會吸引更多的公司到香港舉行拍賣,但到香港也是需要條件的。首先是拍賣公司的品牌是否具備在海外徵集作品的能力,因為不是所有拍賣公司都能從海外藏家手中徵集到好的作品,這是第一個條件;其次,拍賣公司要有足夠的號召力,能夠吸引更多的內地藏家到香港參與你的拍賣,因為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只依靠海外藏家肯定是無法生存的。中國嘉德肯定是具備這方麵條件的,而且最終的成績也應證了這一點。我只能説,中國嘉德20年品牌的累計在這樣時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與中國嘉德同樣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的北京保利將於11月下旬舉辦首場香港拍賣會,而中國嘉德香港首場拍賣的成功無也疑會對即將進行的保利香港拍賣起到很好的預熱作用。對於此,賈偉説道,“這次的嘉德香港拍賣非常成功,作為同樣要在香港舉辦拍賣會的我們而言,如此拍賣成績的出現無疑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信號,同時,也為保利接來下的香港拍賣做了很好的預熱,且在我看來,嘉德香港拍賣的結果也會為內地拍賣市場在之後的秋拍當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是一股正能量的傳導。” 群雄並起的年代,誰才是真正的風向標 資本退出,“關稅”依舊是個迷,圍繞在藝術品市場上空的調整陰雲久久未散,這些都讓2012年的藝術品秋拍陷入一個看不到漩渦之中,而向來作為內地藝術市場風向標的香港藝術市場卻在剛剛到來的秋拍即遭遇嚴重打擊,即便中國嘉德香港首拍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即便香港蘇富比的書畫市場依舊穩定,但就算如此,也很難讓疲於奔波的內地拍賣公司放下包袱輕鬆上陣。 如果依照往常,香港市場所反映出的書畫市場穩定而當代藝術幾近崩盤的現狀估計很難讓多數的內地拍賣公司心安,畢竟在今天的內地拍賣領域,很少有哪家拍賣公司會捨棄當代而只做書畫,而這樣的運作結果也許就會如同董國強在談及內地拍賣公司赴港舉行拍賣時所説的“如果依舊只依靠海外藏家,生存必定成為問題”一樣,既然如此,書畫與當代也就如同當前支援市場的海外藏家與內地藏家一樣,同屬拍賣市場的中堅力量,缺一不可。 於是乎,在當前市場狀況不甚樂觀的當下,很多人也已經開始對“風向標”有了新的選擇。 “由於當前內地藝術品市場受進口關稅的限制,與香港的藝術品市場已經近乎割裂開來,而如此一來,香港對於內地藝術品市場的參考價值也就會隨之變小,甚至會逐漸消失。”北京翰海拍賣油雕部負責人柴寧對於香港未來的“風向標”作用説出了自己的看法。與柴寧的看法相近,董國強對於“風向標”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今天的藝術品拍賣領域,香港與內地可謂是群雄並起,已經很難找出哪一家拍賣公司可以作為‘風向標’了,而且我也不認同這樣的説法。因為就當前的現狀而言,每一家拍賣公司的優勢項目已經變得更加突出,不會再有一兩家拍賣公司就可以壟斷所有拍賣門類的情況出現,不管是香港蘇富比還是香港佳士得,他們之後對於內地拍賣公司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淡。” 與董國強的看法不同,劉尚勇則認為香港依舊會是內地拍賣市場的“風向標”,因為在劉尚勇看來,“已經結束的香港蘇富比與中國嘉德香港拍賣所傳達出的兩個重要信號——書畫平穩和當代下跌,這些都依舊很有可能成為之後國內拍賣市場的主要表現。尤其是本次中國當代藝術部分的成交不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應了海外資本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拋棄,也是新一輪擠壓泡沫的開始,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止于香港蘇富比,內地拍賣市場也會遭遇類似的狀況,這些方面都在説明,香港依舊會是內地拍賣市場的‘風向標’。”與劉尚勇的看法相同,賈偉也認為香港以後仍舊會對內地拍賣市場起到相應的價值參考作用。“(香港)‘風向標’價值參考的作用肯定會有,香港向來被看做是文化沙漠,而並非有著濃重歷史文化的城市。它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品自由貿易市場,雲集了眾多頂級的藏家、藝術機構和藝術博覽會,這些都促使了藝術品的交易。而在如此的大背景之下,香港一定是具備‘風向標’作用的。但(香港)‘風向標’的地位、影響還會不會如同以往般強烈,也會隨著內地藝術品市場的逐漸成熟而産生改變。而作為內地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北京雖然不具備如同香港一般的自由貿易優勢,但隨著北京對於藝術品認知的提升,對於藝術品交易與發展的開放程度與寬容程度也隨之發生改變,加之北京自身所蘊含的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勢必會為藝術品的發展與交易提供更多更好的平臺和機會。” 而藏家朱紹良認為,香港蘇富比此次秋拍中,中國書畫作品除了幾件大作之外,總體拍品品質與中國嘉德相比並沒有太大優勢,但是他們能將這些作品拍出一個較好的成績,在於精通研究拍品背後的東西,包括品牌、服務與藏家的溝通等。“蘇富比、佳士得盤踞香港40多年,早已深入民心。”這些都是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進入香港市場所要思考的問題。不過,朱紹良同時認為,內地兩家公司在對中國書畫的研究方面,要優於蘇富比和佳士得,他們的到來,在學術方面對於後者是一大挑戰。另外,朱紹良還介紹説,此次中國嘉德香港拍賣中,國際知名藏家埃茲親臨現場,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説明國際市場開始相信中國拍賣公司的運作實力。 如同賈偉所言,作為內地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北京有著香港所不具備的文化底蘊優勢以及豐富的創作基礎,在應對藝術品市場調整期時也就會變得更加靈活多變,相對的,也不會出現類似于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慘澹成交的結果。但即便如此,藝術品進口“關稅”的存在已久會成為阻礙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的巨大障礙,也就使得在拍賣公司群雄並起的今天,香港依舊會繼續承擔著內地拍賣公司“風向標”的重任,即便很多人不願承認,但事實似乎已經在説明著一起,尤其是即將在國內開始的秋季拍賣當中,如果中國當代藝術真的集體淪陷,那麼關於“風向標”所存在的爭議也就將不復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