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教育部五位司局長就義務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答記者問

中國網 | 時間: 2008-11-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請介紹一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在義務教育上取得的具體成就。

王定華:義務教育近些年發展變化非常大,在各級各類教育中處於重中之重的位置。黨和政府非常關心,人民群眾非常支援,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當我們回顧義務教育發展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實際上在建國初期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水準非常差。當時識字的人很少,有的農村請人寫信都要跑好幾公里。即使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也沒有馬上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概念,只是提出了普及小學教育。

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國在1990年前基本普及小學教育。這個決定對普及小學教育的有關問題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的教育發展實際進行分區規劃,提出不同要求,分期分批予以實現。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務和措施。

在普及小學教育中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針對當時人口眾多、經濟不發達的實際情況,提出以國家辦學為主體,充分調動農村基層組織、廠礦企業等各方面辦學積極性,鼓勵群眾自籌經費辦學,也就是當時大家提出的“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

二是實行多種形式辦學。在辦好全日制學校的同時,舉辦一些半日制的簡易小學,在一些民族地區有帳篷小學、馬背小學、麵包車小學。就是老師在帳篷裏面講一講,再到麵包車裏面講一講,總之採取多種形式來興辦小學教育。

三是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普遍提高教師工資水準。當時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教師職業,通過提高教師工資的待遇來吸引優秀青年從事教育工作,包括提高民辦教師的補貼費。

四是提高教師素質。進一步加強師範教育,為中小學培養合格教師,規定中小學教師主要由國家派遣,由國家管理;將合格的民辦教師分期分批轉為公辦教師,減少民辦教師的比例;分期分批組織教師脫産學習,舉辦多種形式的在職進修活動。

經過全國各級政府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到1984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都超過95%,實現了中央確定的任務。1980年到1985年普及小學教育的努力為後來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下一個階段是1986年到2000年。這一段的變化非常大。大家知道,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是里程碑。在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規定國家、學校和家長的權利和義務。對家長來講,送子女接受教育不再可有可無。義務教育是強迫的、普及的,目前來看還是免費的教育。



1   2   3   4   5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