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時勘談災後心理援助相關問題

中國網 | 時間: 2008-05-29  | 文章來源: 中國政府網

[時勘]下面針對剛才所説的幾點,針對不同情況分別説一下。

[時勘]第一,軍人。特別是軍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80後的孩子,他的這种家庭背景,特別是獨生子女偏多,對軍人的要求,是要求他勇敢、衝在前面,實際上某種情況下要注意平衡。所以作為軍隊管理人員,第一,合理的作息,注意安全,注意自己預防後期的傳染病。我們在採訪的時候看到有些軍人戴著口罩,有些軍人由於天氣熱就把口罩摘下來,這個要注意。第二就是多和戰友多溝通,分享抗震救災的經驗。另外就是建議給軍隊提供一些電話,軍人們抽空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這個是很關鍵的。如果當地沒有這個條件,班長可以帶著一個班依次給家裏報平安,還有就是我們家裏人給他們發個短信。還有就是軍民互助還是很感人的,這對軍人的心理健康也很有好處。

 [時勘]第二,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在一線工作,每天接觸大量的受災群眾,現在醫院死亡人數已經三四千人了,這是親眼直接刺激。還有就是新聞記者在一線,新聞記者的心情是一樣的。還有就是這些護士都是女性,女性的情感會更加敏銳。你在野外時,衛生條件差一些,長期的奔波、長期的報道,這個時候更容易産生疲勞。在災區醫療條件有限,不能有效的救治傷員,醫生護士,特別是和他們在一起的新聞工作者特別容易産生自責和內疚。不管是記者還是醫護人員,我提四點建議:1.注意防止過度疲勞,避免自己受感染。2.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要客觀面對後期現場搜索的結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我們的醫護人員和記者同志,今天已經是第10天了,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應該搶救。醫護人員的職業不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感情,實際上這個事情發生以後,記者同伴之間要交流,要適度的宣泄,醫護人員也要在一起交流,這個災難並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所以醫護人員也不是萬能的。

[時勘]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朋友關係也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即使患者出院了,我覺得災區那些已經康復的受災朋友有時候也可以跟你認識的那些醫生、護士發個短信,這對醫護人員,還有軍人,都有很好的心理撫慰的作用。[05-22 09:52] [時勘]另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很特殊的人群,我想説一點我的想法,現在有些民間志願者真的很感人,他們有的不告訴家人,悄悄就去援助去了,民間志願者真的非常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包括各位網友朋友和災區的志願者現在有幾點要注意。第一,去了以後一定要跟當地政府溝通,徵得他們的同意。第二,避免盲目行動,一定要週密計劃,嚴密組織,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後勤保障。第三,遇到挫折要樂觀自信。因為你這種非政府行為,受社會關注可能少一點,這個時候要學會表達和求助。第四,要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心胸坦蕩,要深信志願者工作是神聖高尚的工作。最後,要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成都,醫院現在的護理人員少了,大學生就到醫院裏面去,他們做一些幫助。

 [時勘]這位網友説到我們現在和災區相隔這麼遠,我們能不能為災區做點什麼事情。剛才我們所説的那些辦法可以用於觀察周圍的人。可能我們經歷這些東西,看受災的照片,可能在周圍,特別是有些人在心理上本身就比較脆弱。比如我們管理學院的學生,他們並不在災區,但有些研究所就在成都那邊,有很多人都是他們認識的人。所以我跟他們講,自己首先要把自己把控好。[05-22 09:57] [網民 告訴你我]現在電視、廣播報紙都在報道災區的情況,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這樣長時間的悲痛會不會引發心理問題?是否會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對於普通百姓,專家有哪些需要提醒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