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時勘談災後心理援助相關問題

中國網 | 時間: 2008-05-29  | 文章來源: 中國政府網

[主持人]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大災發生後,與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撫和心理援助。今天中國政府網邀請到中科院管理學院副院長、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時勘就災後心理援助相關問題與網友線上交流。

[時勘]您好,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

[網民樂呵呵生活]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很多人從電視播報的畫面中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被從瓦礫中營救出來的孩子,大多並沒有哭喊,他們表情麻木、遲滯,似乎對外界失去反應能力,這種狀態同樣也表現在一些倖存的成年人身上。大災以後,普遍出現的心理反應是什麼樣的?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據您了解現在災區群眾普遍的心理狀態怎樣?

[時勘]首先我作為一個公民,也作為一個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工作人員,我在這裡再次對這次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中受難的民眾表示深切的哀悼。大的災害以後,我先談談對總體情況的一些看法。總體來講,這次災難因為死亡人數已經4萬多人,再加上目前還不明下落的還有3萬多人,地震的慘烈程度應該説是建國以來最大的。

[時勘]人們應該從三方面考慮:第一,表現在生理上的。由於親眼目睹大的災難,人們原有的平靜心情被徹底打破了,在生理本能下必然産生焦慮。在行為上來講,可能會出現慌亂的行為,包括在余震的時候,現在有一種恐懼,實際上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完全是麻木了,麻木就會導致人在應對各種情況的時候反應比較慢,這個時候可能會造成新的傷害。另外就是驚恐,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非常敏感,這就不利於我們作出一些正確的判斷。總體講,生理的、心理的,行為的。

[時勘]面對這種大的驚恐,有些孩子錶面看起來不錯,但是在數月後可能會表現出一些問題。網友們,特別是在災區的一些網友,我想談談怎麼樣看待這些孩子,他們跟成人行為表現的一些差別。作為兒童來講,他跟成人相比較,因為他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比成人不太成熟些,特別是年齡小,他可能表現的更加明確,他無法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通過轉移的方式,比如説轉移到生理和行為上,比如説睡眠不好、神情呆滯、做惡夢、不説話,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情緒宣泄,按照孩子的心理規律進行心理輔導和援助。非常感謝第一位網友給我們發來帖子,大家針對這方面還有什麼問題,我非常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主持人]對於孩子的關注特別多,特別是對他們的心理關注,他們相對來説也是弱勢群體,還有就是在這次地震當中,很多房屋校舍坍塌,對於他們的心理關注是今天很多網友問的非常重要的內容。網民“你能看得見”問:一次地震讓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這對孩子的打擊非常大。對這些孤兒應該實施怎樣的心理援助?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於那些準備收養災區孤兒的人有哪些需要提醒的?

[時勘]這位網友問的問題是比較專業的問題。孤兒或者這次在大的浩劫和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孩子們,他們身上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比如在一個學校裏面,6層樓高的大樓一下子垮塌到1米多高,有的人被搶救出來,但是他看到他的同伴是親眼所見的。現在針對這種情況,特別是孤兒,我把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我有六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   2   3   4   5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