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中美戰略與經濟合作
活動描述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定於5月27日(星期四)上午9:00,在中華世紀壇大螢幕廳舉行第十一期“經濟每月談”,本期主題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合作”。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魏建國: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魏建國,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今天非常高興跟大家一塊來參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十一期《經濟每月談》。首先,我要感謝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網友,還有社會各界對我們《經濟每月談》一如既往地支援與厚愛。這一期《經濟每月談》的主題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合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前天中美兩國剛剛結束了萬眾矚目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兩國對這次對話高度重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作了開幕式的致辭,王岐山副總理和戴秉國國務委員作為胡錦濤主席的特別代表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代表希拉裏·克林頓國務卿共同舉行了對話。正如大家在媒體中看到的,在為期兩天的對話中,中美雙方圍繞著一系列的戰略性全局性的問題坦誠的交換了意見,就中美兩國關係,特別是戰略與經濟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可以説會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2010-05-27 08:59:56
- 魏建國:
中美雙方在涉及能源、環境、科技、海關、衛生以及執法方面,達成26項具體成果。我們也簽署了涉及到能源、貿易、融資、核能、利用等各方面的多種合作協議,充分體現了中美交流和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我們中美兩國承諾將繼續深化經濟合作,促進強勁、平衡和可持續的全球增長,特別是我們雙方在財政貨幣和結構的改革、貿易和投資,以及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改革方面,我們達成了多項共識,中國將支援促進消費和貨幣的財政政策,繼續進行結構改革來保障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不斷的拉動作用,美國財政政策的重點將從保持總體需求和支援型就業轉向減少中期的財政赤字和保持長期的財政可持續發展。我們雙方還將共同努力調整國內的需求和相關的價格政策,以促進更加平衡、可持續的貿易增長。同時,雙方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2010-05-27 09:09:14
- 魏建國:
那麼,會議開完了,從智庫和專家的角度來看,怎樣解讀這次重要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如何理解它的國際背景,今後中美戰略與經濟領域還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對話給我們兩國都帶來了什麼新的機遇,又會給我國帶來什麼挑戰,未來中美戰略與經濟合作會有什麼新的趨勢,所有這些都是媒體、專家、企業家以及政府有關部門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跟媒體商量,也跟我們臺上的嘉賓商量,能否在剛剛結束的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之後就開這個會,他們都很忙,有的是從上海等外地趕來,有的是推掉很重要的會議來參加我們今天的《經濟每月談》,這些都是我們國家重量級的中美戰略與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將會從不同的角度圍繞著中美的戰略與經濟合作問題,特別是我剛才提到的那些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二輪會議以後大家所提出的問題來回答並豐富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2010-05-27 09:12:16
- 魏建國:
現在請允許我向大家隆重介紹出席今天的《經濟每月談》的幾位嘉賓,請大家鼓掌歡迎。他們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先生,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先生,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陳永龍先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美國研究所原所長傅夢孜先生,我們的嘉賓將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觀念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
2010-05-27 09:15:43
- 魏建國:
下面我首先介紹第一位演講嘉賓,他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先生。大家知道,張燕生先生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並且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特聘教授,曾先後主持過並參與國家多項重點研究項目,發改委重點課題以及我們國家的“七五”、“八五”、“十五”的規劃,對中國的對外經濟和貿易問題具有獨到的見解。去年,張燕生所長還承擔了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項目,《破解貿易保護主義和多哈回合談判問題研究》,研究成果成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呈報高層領導參考的重要內容,也得到了包括美國一大批智庫的高度重視。在此,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出張燕生先生為我們今天作“中美在全球失衡與再平衡中的分歧與合作”的主題報告,大家歡迎。
2010-05-27 09:16:48
- 張燕生:
尊敬的魏部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十一期《經濟每月談》再次邀請我到這兒來向各位來賓彙報我個人的研究觀點和心得。這次對話意義重大,中美兩國業已形成了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合作格局,中美之間爆發任何形式的貿易戰或者是金融戰,都將嚴重損害兩國的核心利益,以及全球的共同利益,為此全面加強和開展中美兩國戰略與經濟的高層對話,促進相互溝通與交流十分重要。
2010-05-27 09:19:33
- 張燕生:
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方塊架下的經濟對話中,促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和投資,構建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一項重要議題。在聯合國情況説明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點,中美雙方同意在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和實施貿易救濟措施時,要嚴格遵守WTO的規則,以防止其濫用,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最新的一份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交給美國國會的報告中提出來,美國政府已經發起了大量的WTO案件,這些案件雖然很重要,但都是針對特定産業的。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對中國産業政策造成的貿易扭曲無法産生影響,也無法消除美中貿易逆差的深層次原因。另外,通過WTO機制應對中美之間的系統性的貿易不平衡,也無法涉及更廣領域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工人權利的濫用等。因此,美國政府必須尋找替代性的途徑來應對這些問題,因此從目前的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以及兩國經濟貿易關係中間,確確實實一個方面是對WTO的規則執行情況,兩國在這個方面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剛才的這份報告中也提出,也就是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基於WTO框架下來處理中美經濟貿易的分歧,從目前來看是不夠的。因此,通過高層的對話回到WTO的框架中來,回到中美兩國對話合作框架中來,回到開放的貿易和投資框架中來,應當講是中美兩國政府、企業、學界共同討論和努力的方向。
2010-05-27 09:20:51
- 張燕生:
第二點,在這次中美兩國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尤其是經濟對話部分,中美重申兩國的創新政策,將與非歧視性原則保持一致。我認為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剛才我講的最新的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交國會的報告中間有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改革並非基於傳統的自由市場的原則,執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産業政策,最終的目標是要形成一個大型的、具有全球控制力的國有經濟部門。中國新公司所得稅法案就是要保護國內企業不受外商競爭力的侵蝕。”這份報告關於這個問題是有這樣的一個觀點。事實上,我們知道在創新政策,尤其是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上,中美兩國各自的技術優勢是不同的,因此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核心利益也是不同的,美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其核心技術的外溢和擴散,因此在這次會談中,中方表達了對美國技術出口管制的關注。因此美國的技術和利益,實際上是防止技術的擴散。那麼中國的核心利益是要發展自主創新的能力,美國很多的企業包括在華的美國商會都認為,這是對美國進口産品的歧視。因此,有關部門目前強調國家自主創新産品的認證對境內的所有企業都是一視同仁。那麼,對這個問題目前對中國來講,我們的困境實際上是發展的問題,在發展的問題上、在自主創新的問題上,我們現在面臨著三個“入世”,第一,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很弱;第二,也就是説目前的環境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支撐,目前看還很弱。外資來華投資的技術外溢目前看低,因此對中國來講,核心的利益是如何解決中國從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到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模倣創新到自主創新這個檻怎麼過,我認為這是中國國家的核心利益,也是今後要解決的難題;第三,關於中國參與WTO最新的一個表態。在這個方面也就是美國的企業目前是要求中國取消自主創新産品的優先採購政策,實際上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到中國不僅是私人物品的市場開放,而且涉及到公共物品的市場開放問題。
2010-05-27 09:23:04
- 張燕生:
但是在這個方面,我個人來講,目前有幾個是存在分歧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如何看待這次危機中美國政策出臺的所有經濟刺激計劃,有限採購美國貨的政策,這個實際上也就是在美國的政府採購的清單中是優先採購美國貨,為什麼中國政府出臺鼓勵採購自主創新的産品,在國際社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而美國出臺購買美國貨的政策在國際上反響卻很小。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區別,也就是美國在出臺購買美國貨的時候,實際上有一個特例,凡是與美國簽訂了WTO政府採購協議的國家例外,也就是把其他的發達國家作為例外解決的,他這個政策出臺建立了國際上廣泛的統一戰線,所以説他的這個反響很小,怎麼看這個問題。
二,如何看待美國自主軍事研發民用化所帶來的自主創新的性質。因為我們知道美國在技術創新的平臺上,它的軍事研發是非常關鍵,而這個部分實際上是完全自主。
三,如何看待在美國政府採購中對中國聯想電腦以“安全隱患”為理由排除在美國政府採購清單之外。我們會發現,所有這些東西實際上貫穿的仍然是在政府採購協議中美國的利益至上,這些分歧應該在今後的討論中逐步加以澄清、研究和解決。
2010-05-27 09:31:35
- 張燕生:
四,在這次的對話中美方在救濟調查中,承諾要認真考慮給予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平合理的待遇,並通過中美的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方式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關於這個實際上是在WTO承諾中間有一條“在中國加入後15年內完全取消目前對中國出口産品實施反傾銷調查使用第三國替代價格的做法,除非接受調查的生産企業能夠證明其出口産品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産。”關於這兩點關鍵的限制,我覺得在談判中間給予明確的回應,而不是含糊的講,要給中國企業公平合理的待遇,什麼叫公平合理的待遇,什麼叫以一種合作的方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關鍵是剛才的兩點在貿易摩擦中對中國的出口企業非常不公平的這種待遇,如何能夠在今後的中美的高層對話中能夠給予落實。
五,在這次對話中,中美雙方要致力於提高外商投資規定的透明度,美方重申將根據法律規定在《聯邦記事》上公佈,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規程的修改建議。這也是在經濟對話中間,在開放貿易方面一條重要的對話成果。實際上對這個問題,也就是説中國來講,對美投資屢屢受挫,與中國30年來熱情的歡迎和優惠美方投資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包括對貿易在美投資的企業,比如中國的海爾,在美國投資的時候,實際上是面對著一系列在輿論上的不公平對待,以及一些嚴重的非經濟因素的干擾,這些都説明在這個方面中美的對話、中美的合作和中美對於投資領域的公平對待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2010-05-27 09:39:27
- 張燕生:
那麼,這次在對話中經濟部分的第二領域就是開放貿易投資的領域,還有兩條比較重要的,一個是中國將繼續遵守主權財富基金普遍接受的原則和做法,中國將繼續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進一步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這些都具有著非常的含義,中美兩國的核心利益,在這兩個重大的問題上,既有重大分歧,又有和平基礎。因此,我們相信通過進一步完善中美的合作機制,中美兩國共同的推進全球化的健康發展,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在這個方面我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重大的責任,只有通過“增加溝通,擱置爭論,先易後難、求同存異”才能夠一步一步的構建兩國的共同利益。這樣的話,也才能夠在今後的發展中既符合美國的利益,又符合中國的利益,最重要的也就是説維護全球的共同利益。謝謝大家。
2010-05-27 09:43:44
- 魏建國:
非常感謝張燕生所長給我們解讀了這一次雙方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關於經濟、貿易和投資方面的問題。就在第二輪經濟和戰略對話之前,美國前商業部長古鐵雷斯到我們中心,跟我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古鐵雷斯曾經邀請我去參加會議,因為我是主管中美兩國之間的高新技術關於進口問題的談判,所以他説我請了你四次,都沒有去。這次你也退出了,我也退出了,但是我來還是想談一談這個問題。古鐵雷斯先生剛才所講的,正是剛才張燕生先生精彩的演講中所提及的,就是中美經濟問題的分歧,確實是長期存在的,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合作從來沒有間斷過。因此,如何縮小分歧,加強合作,是我們今後一個長期的關注。所以我們今天聽了張燕生所長所帶來的新的研究成果,我們歡迎他今後再給我們帶來新的成果。因此,對他的精彩演講,我建議再次鼓掌對他表示熱烈的感謝。
今天我們還非常榮幸的邀請到我們國家著名的國家問題專家楊潔勉,楊潔勉院長除擔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的職務之外,還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的副會長、政協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的委員,並且是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和上海市傑出專業人士榮譽稱號的專家。楊院長長期致力於重大的國際問題研究,尤其關注中美問題研究。楊院長著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分析與探索》、《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對外政策的比較研究》、《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危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以及《大磨合:中美相互戰略和政策》等多部著作,楊院長對中美問題長期跟蹤,具有獨到的、深刻的見解。我相信他今天的演講,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有關中美問題的深刻理解。他今天的題目是“轉圜之後的中美關係展望”。大家掌聲有請。
2010-05-27 09:45:34
- 楊潔勉:
各位早上好,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參加這一次會議和大家溝通。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剛剛結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它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剛才張燕生所長已經對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方塊架下的中美經濟的一些問題做了非常深刻、透徹的分析。我這裡主要想從戰略方面,也就是説政治、安全、社會、文化等方面做一個補充。
為什麼這一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和濃厚的關注,我想主要是因為中美關係從奧巴馬政府上臺一年半來,我們經過了三個階段,首先是穩開,二是低走,三是回暖。未來中美關係繼續發展的方向是什麼,全世界都關心。因為中美關係早就超過了雙邊貿易層面,它具有地區和全球利益。
第二,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中美關係之間的經濟關係同政治關係密切相關,互為條件,相互影響。當今年年初出現了美國方面不顧信譽,堅持對臺出售武器,堅持會見達賴喇嘛,在貿易保護主義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我們施加壓力。中美關係轉入了一個相對低谷的時候,政治和經濟關係就更加突出,因為除了我剛才所説的這三個事件之外,還加進了一個“谷歌事件”,為什麼在高科技領域,投資領域甚至在一般的貿易問題上會出現這麼多問題呢?這裡面有一個戰略互信問題,就是凡是中國要做什麼的,那些反華的勢力就要對中國出臺一些防範的戰略和政策,設置重大障礙。
2010-05-27 09:49:42
- 楊潔勉:
第三,在這一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具體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出,美國方面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200余人。我們國務委員戴秉國先生有一個非常精道的評述,就是“這麼一個陣容和機制,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世界上很少見的”。我們大家還看到,第一次在雙方代表團中間,包括軍方的高級領導,也就是在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間,我們已經把安全問題、軍事問題納入了議題。最後,當然這一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落實把我們兩國的關係建設成面向21世紀的積極、全面、合作關係進行頭腦風暴、互相交流,也互相鬥爭。所以,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報刊把它總結成虛實結合,長遠結合,我認為是非常對的。
在整個戰略對話中間,我認為大概有這麼幾個問題比較突出:
一,在中美遇到困難以後,我們怎麼來看中美關係中間的新的形勢和發展,我認為可以把它總結成五個關係。
1、中美關係中的動力和阻力。我講的是奧巴馬政府上臺以後,因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從尼克松訪華40多年裏面,有很多因素是一直存在的,我這裡講的新的方面。從動力來講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成為了當前中美關係催化性的動力,大家可以知道如果沒有這場金融危機,奧巴馬政府上臺的時候,他對戰略重心東移、對美國重返東南亞加強南亞方面,對中國有很明顯的針對性,但因為是要共同應對金融危機,以及目前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所以一些問題被掩蓋下來了。
2010-05-27 09:54:59
- 楊潔勉:
2、共同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和重要熱點問題成為兩國關係的一體性的動力。從氣候變化到伊朗核問題,從反對恐怖主義和防止核擴散,到朝鮮半島的局部問題。天下不太平,問題層出不窮,需要中美兩國以及同其他國家進行共同的協商。
3、共同改革和重組國際體系來維護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全世界的共同利益,成為從金融危機開始一直到今後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面的一個持續性的動力。那麼,最後調整後金融危機時期大國關係的共同需求,成為了我們兩國關係中間的一個輔助性的,但又很必要的動力。從阻力方面來講,從最近這一兩年看,首先是敏感問題受到新舊變數的合成催化,産生了極重和放大效應,對臺軍售一直存在為什麼這次我們反映特別強烈,是因為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和平發展,美國還要堅持的以臺制華,拿售臺武器牽制中方,理所當然受到了中方的強烈反對。達賴喇嘛從9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多次見面,為什麼我們這次反響特別強烈。很顯然,經過了“3·14”事件和“7·5”事件以後,我們對我們國家的核心理念,對分裂主義可能産生的嚴重後果更加敏感,當然我們要採取更加強烈的反應。匯率問題以前也有,為什麼現在又變成了一個我們強烈反應?我們擁有了數以萬億計的外匯儲備,是鉅額的美元債權等等,這是用我們的血汗、用我們的環境、用我們的勞動換來的代價,這一部分的成果,很可能因為這些所謂的匯率問題,使我們的勞動成果受到損失,當然我們比以前的反應更加的堅定。
2010-05-27 10:03:21
- 楊潔勉:
二,中美的互動模式再調整和相互不適應的矛盾更加凸顯。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堅決捍衛我們自己的主權和利益,在美國有了一些所謂的新的認知,就是講所謂中國是強勢外交、自我中心外交,增強了對中國的戰略猜疑。而且美國總覺得出了事,派兩個、三個高官到中國走一圈就完了,但是這一次就沒有這樣。整個轉圜的過程,相對比較緩慢,也就是反映了這一點。第三個阻力是雙方對核心利益方面有認知上的差別,美國毫無理由的指責中國把發展國內問題作為我們的核心利益之一,當他們在指責我們的時候,他們忘記了美競選的口號,任何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它是雙重標準。另外,中美在許多問題上是合作與競爭雙重性,將會長期存在,不會因為奧巴馬政府上臺採取的一系列的所謂的變革,從單邊主義轉向多夥伴,從牛仔式的蠻橫的外交作風到巧實力,但是我們的期望不能過高,我們對雙方利益的共同性和我們之間的差距的常見性、長期性要有充分的認識。第一個就是動力和阻力。
第二,戰略與經濟對話表現了雙邊問題和地區全球問題的競合,這在會後的情況説明,在吹風會上已經講了很多。
第三,中美關係和其他國家,包括廣泛發展中國家的密切,我們在戰略與經濟中間強調要照顧世界上的弱勢群體,發展中國家。
2010-05-27 10:07:12
- 楊潔勉:
第四,要處理好當前和今後的關係,這一點特別重要,美國的政治體制兩年一次中期選舉,四年一次總統選舉,所有的外交內政往往是牽著鼻子走,對中美關係會産生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我們要從制度上予以保障。對於這一點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成為了一個中美60多個對話機制中間最突出、最重要的,但是我認為事情還剛開始,制度還有待於完善。例如,這一次我們就特別強調,中美與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以後的中美商貿聯委會的聯動,和世界上的友好國家之間的對話關係怎麼樣,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G20以及其他多産生一種聯動效應、互動效應,中國正處在發展的階段,如果説過去30年主要解決溫飽、主要解決國民生産總值翻番再翻番。那麼,今後的30年,隨著我們的物質水準的提高、生産能力的提高,我們將會在全球的理念和價值觀方面提出為越來越多國際社會成員所接受的。比如説我們在最近已經提出了很多互不挑戰、實現協商、合作共贏、核心利益、重大關切、風雨同舟等等,這已經越來越為世界所接受,也為我們創導和推動共同發展,持久和平的和諧世界這個理念的實現,又向前跨進了一步。中國現在應該參與國家體系的建構,當然這是和平的,這是外交談判的,這次中美合作是中國所處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對話,通過和平改造、和平建設,使我們的國際體系奔向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從而造福于全人類,在全人類福祉得以普遍提高的同時,中國的利益也得以更廣泛的保障和推進。謝謝大家!
2010-05-27 10:15:52
- 魏建國:
謝謝楊院長精彩的演講。他給我們對整個機制以及通過這次對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解讀,使我們了解到下一步我們雙方的共同關切的問題,他的演講使我受益匪淺,所以我非常同意楊院長的想法,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不僅受到了發達國家的關注,也受到了發展中國家的關注。所以我覺得楊院長給我們確確實實很好的上了一堂課,我建議大家再次感謝我們的楊院長。
下面一位主講嘉賓是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陳永龍先生。陳會長是我國外交領域的資深人士,多年從事外交工作,曾經就職于達卡、烏干達、美國、約旦、以色列和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外交人員,積累了豐厚的國際事務的經驗,在擔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外交政策的研究工作。在任我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的時候,參與了中美之間大量的重要活動,我們相信陳會長今天的演講,會加深大家對此次中美對話的理解,他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理性推進中美戰略互信”。大家歡迎。
2010-05-27 10:20:12
- 陳永龍:
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興在這個場合下發言,儘管在外面跑的多,接到魏部長的邀請,我是前天剛從美國回來,我非常讚賞剛才兩位嘉賓的發言,我今天也是來學習的。我的標題是“理性推進中美戰略互信”,是極其理想主義的標題,但這也是我們必須提的。因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幾個關係,我們客氣一點兒、謙虛一點兒,説是最重要的幾個關係之一。但中美關係對我們中國來説就是最重要的關係,沒有之一不之一的問題。我們改革開放、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我們的外部環境,我們的主權利益、核心利益,沒有哪一個不跟美國沒有很大的關係,而且是不一般的關係,就跟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問題一樣,有時候外因大於內因。去年底奧巴馬總統訪華以後,一直到今年年初,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就浮出水面了。本月舉行的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陣容都很豪華,氣氛熱烈,有政治方面、經濟方面的,給人感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麼,中美關係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情形呢?這是中國關心,世界關注,也是領導人、決策機構非常傾力投入的,也是智庫學者們最潛心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很贊成兩位提出的看法,我認為中美關係的要害就是互信——戰略互信。
經過30年的曲折和發展,雙方對戰略互信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提高,雙邊關係也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對於制度、價值觀、發展模式和發展水準的差異,雙方所建立的互信尚不穩固,或者説在許多情況下雙方還是缺乏互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障雙邊關係健康穩定地發展,要建立互信,建立一種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或者少受各種因素的干擾,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我今天淩晨寫了一個草稿,我就在想需要多長時間?不好説。所以我就寫了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程,雙邊關係在這個進程當中,在互信建立得比較穩定、成熟以前,世界將隨著世界大事和中美兩國的內部環境的變化而不同。在當前情況下,由於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動,決策機構人員的多層次的溝通和對話,中美關係又一次渡過了階段性的困難,或者説又一次增大了加強互信的同時,避免了更大的或者是有時是人為的不必要的波折。
2010-05-27 10:24:35
- 陳永龍:
如何理性地看待對方以及雙方之間的問題、差異或者矛盾,是建立互信的重要基礎,雙方應當是崇尚溝通,而不是相互埋怨或者指責。以金融和經濟問題為例,燕生剛才講的很詳細,我感到在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信心問題、政府的重要問題、共同應對合作問題,都是雙方議程表上最優先的位置。所以相互協商,同舟共濟成為那段時間的主流。但是一旦情況有所好轉,就開始了對中國一個又一個的調查,例如,一種論調認為,使人民幣匯率低估導致了貿易失衡,造成美國大量失業的原因。許多研究統計數據都表明,這種論述是不符合實際的,而且帶有很強的政治傾向。我在這個月中旬去了美國,跟美國國會議員、智庫人士、前政要進行了會面,他們對我們的埋怨或者是希望的聲音不少。
外貿平衡,主要是産業機構和政策,匯率的高低不完全是經濟因素,既有貿易的,也有市場的,也有經濟力量的政策,也有政府和發展戰略的因素。我開玩笑説,當年我們人民幣匯率定成8.34元的時候,為什麼不定到12元呢,這樣的話會比現在的日子好得多。當時爭論都非常大,取了一個折中方案。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危機,和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都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這為克服金融危機、各國經濟增長作出了犧牲,也付出了代價,當然也作出了貢獻。所以,中國不能走、也不想走當年日元匯率顛覆性調整的老路,也不想面臨走現在歐元所面臨的艱難處境。中國需要美國、需要世界的理解,我在美國訪問的時候,也親身感受了一點金融危機之後美國老百姓的生活,就從乘飛機的角度説,在美國國內乘飛機,我過去沒聽説過,托運一件行李還要付錢。現在托運一件行李還須增加20美元,在航班上喝茶、喝飲料,旅途稍微長一點,用餐,需要先刷卡。我坐的是公務艙,還好一點兒。我後面兩個同事就苦了。我就感到美國經濟復蘇還是缺乏活力,需要找出路,但是從人民幣匯率找出路,可能是犯了一個方向性的錯誤,也不明智。因為正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帶動了世界經濟,這是世界不可否認的。當然,中國經濟雖然發展快,但要進行結構性調整,也就是從出口向內需型增長,需要一個很艱苦的過程、一個很痛苦的過程,而且時間不會太短。現在人民幣匯率問題,進入了一個單一國家或者幾個國家都無法抗拒全球化的,“去全球化”是行不通的。所以中美經濟相互依賴,或者是共生關係,只會越來越強。所以加強平等的合作,同舟共濟恐怕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2010-05-27 10:31:06
- 陳永龍:
中美關係是一個最特殊、最敏感而且也最具全球影響力的關係,而兩國的結構性的矛盾,時時刻刻影響雙邊關係的發展,所謂的結構性矛盾的核心就是中國的發展越強大,對世界可能會帶來許多不確定性,也必然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也就是所謂的大國人權。在這個問題上,在美國、歐洲,包括中國在內,有相當大的市場,但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去解決這個問題。也許應急的太早,沒有什麼好處。但隨著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後,保持十年、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和美國的國力相對下降,已經不斷地表現出來。因為不少人認為歐盟、現在的金磚四國,都是在一個或者幾個領域和地區,有時候在全球發揮影響。但他們的影響都不能和美國比,而唯獨中國,包括在經濟、政治、安全,現在已經開始了,能夠與美國有一比,甚至將來會超過美國。所以這種狀況,隨著中國“樹大招風”,再怎麼説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還很窮,到西部地區看看,即使是上海,又怎麼樣,還是和西方國家差距很大。但西方國家認為,只有中國才能和美國一比高下。所以這就引起了中美結構性矛盾。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是一個偽命題,把將來的可能看作現在的力量。但是,喜歡尋找對手或者是不科學地講喜歡尋找敵人,美國接受了這個偽命題、接受了這個定式,那也就是中國未來會取代美國。但歷史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兩次大戰也都説明戰爭的爆發是處於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之間。
所以,中國的發展上升並不會挑戰美國,中國政府也都表明中國無意有能力挑戰美國。客觀來説,結構性的矛盾並非不能化解,並非要你死我活,搞一個競技式的高下,中美關係30多年發展歷程表明通過戰略對話,通過尋求共同利益,通過共贏來化解。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戰略對話和戰略與經濟對話已經開始好幾年了,而且把最近兩次和以前比較,可以看出來,對話的議題也增多了,也廣泛了,程度也越來越深了,達成的成果也越來越多了,雙邊關係也就顯得越來越成熟了。所以,雙方的核心利益分歧是能夠通過對話來求得相對的平衡和解決的。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大國的興衰,最大的挑戰是不能準確地對自己定位,解決好來自自身的挑戰,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走改革開放的道路,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我們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是靠“談談”得來的,是靠我們自己的一點一滴的努力發展自己建立起來的。我講的這個話可能比較重,我並不否定過去在談判中的作用,但歸根到底是靠我們努力、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美國的繼續繁榮,也必須對內解決好發展競爭中的各種挑戰和對外發展中的平等夥伴關係,這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2010-05-27 10:40:24
- 陳永龍:
所以説超越盟國和對手的歷史理念和加強兩國的合作,是推動人類文明的歷史責任,兩國也必須建立平等互信和戰略夥伴關係,這是雙方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建立互信的過程中,雙方必須認識到全球時代使我們形成了利益共生的關係,但民主主權國家的核心原則沒有過時,並將向長期增長,因此雙方必須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和主權關係,中國的現代化不會也不需要以犧牲美國的利益為代價,不會對美國形成挑戰和威脅。恰恰相反,是美國實現繁榮的一個機遇。同樣,美國要保持持續繁榮,要保持世界領導者的地位,也不能限制中國發展,也不能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代價。
我在這兒想強調一點,在奧運會之前,我腦子裏有一個想法,揚眉吐氣和韜光養晦。我當時一直想用這八個字做文章,但60多歲的人了,還沒有退休,做的事兒太多,所以沒有做一個文章。我們奧運會已經舉辦了,世博會也即將舉辦成功,60年大慶也顯示了我們的成就。“中國傲慢論”當然更多的是對的指責。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檢查一下,我想,這裡面恐怕還要認真地好好總結一下自己,因為現在槍打出頭鳥, 我在美國最大的一個印像是,美國和我們都是世界排放大國,我們剛剛超過美國。但美國人給我講了一句話,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兩個人給我講的話,一個是聯合國秘書長特級顧問、哥倫比亞大學地球所所長薩克斯,一個是李侃如,他們對我講,我們都是排放大國,我承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但是你要注意,雖然我們都是排放大國,但我的責任肯定比你輕,因為我是在向下走,你是在往上走。這個講的不無道理,所以我們現在在哥本哈根會議以後、在坎昆會議之後,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確實我們還需要繼續謙虛謹慎,還需要繼續韜光養晦,從100多年以前中國的門戶被西方的艦炮打開了大門,到改革開放之後,我們主動打開大門,我們始終保持一種學習的態度,只有學習才能使我們民富國強。謝謝!
2010-05-27 10:45:14
- 魏建國:
謝謝陳會長的精彩的發言。通過他的講話我們學習了很多的東西,包括他講到縱觀世界歷史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價值觀相同的國家。還有中國的話語權,不光是靠談判,是靠我們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靠自己的發展,靠自己的實力爭取來的。還有我們始終考慮如何進一步做到謙虛、好學,在與美國人打交道中,如何進一步通過溝通、對話發展自己。今天給我們講的這些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可能不知道,陳會長是很少露面的,雖然他是研究中美關係資深的專家學者,也是外交官,但是他一般不會在這種對外場合交流,所以我們今天有機會聽到這樣富有智慧的講話,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他。
下面我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最後一個演講嘉賓,他就是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的院長助理、美國研究所原所長傅夢孜先生。大家知道,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是我國著名的綜合性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機構,它的前身是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根據中央關於建立一批國際問題研究機構的指示,在1980年正式成立了,2003年更名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傅夢孜先生長期致力於國際關係的研究,是我們國家著名的國際問題的研究專家,特別是對中美問題中的政策、軍事、經濟領域具有廣泛的深入研究。傅院長今天演講的題目同樣對我們來説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他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歷史的視角與人民幣匯率”,大家歡迎。
2010-05-27 10:50:51
- 傅夢孜:
謝謝魏部長。前面張所長、楊院長、陳會長做了精彩的報告,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這個題目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解讀。我先避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喧囂,讓我試圖冷靜地思考一下,中國于美國處於當前的這個世界到底是一個什麼層面。
第一,中國和美國是影響世界的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對世界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制度性的、機制性,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快速增長提供的一些出口和進口的擴大來實現的。所以你們在理解很多現實問題的時候,就會也一些感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影響全球經濟制度和機制方面,中國只是參與者,不完全是設計者。我們在WTO的影響非常有限,印度20多個正處級以上的幹部在任職,我們可能就兩三個人,我們還沒有副局級幹部在WTO任職。所以我們説人員年輕,在某些行政機構裏,你的職務小的話,就會反映出殘酷的事實,但這並不是一個合法的做法。
但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和以前的挑戰不一樣,我認為以前的挑戰是小型的挑戰,現在的挑戰是超級巨型的挑戰。所以任何國家緊緊靠自己,不行。你想主宰,也不行。你想控制一個地區也不行。我們作為一個後來發展起來的大國,最好不要這麼去做。全球金融危機都需要活力的應對,這就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傳出的“對話比對抗好”,風雨同舟、殊途同歸這些理念興起的原因。在地區一體化的層面,無論是俄羅斯試圖控制上合組織還是中國試圖控制東盟,可能意味著根本無法單獨承受所需要的付出。在影響世界方面,美國作為制度的主要設計者,中國作為消費者在面對新的角度方面也可以放出更平等的姿態。
2010-05-27 10:58:59
- 傅夢孜:
第二,中國影響世界的方式。以前是通過世界來改變自己,我們以後要在世界中體現出更多的中國元素。話語權是我們幹出來的,幹也要幹、説也要説,有的不爭,也不會自動給你。一個經濟大國,意味著相伴相隨的政治地位和國際地位。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曆史的大國,我們現在和一個200多歲的國家對話。美國有學者認為,在過去20世紀的中國,在以前20個世紀中,中國有18個世紀是主導了世界,引領了全球經濟。我個人部分同意這個觀點。在很長的時間內,中國確實很強大,當時的GDP從我們所産的糧食比照其他國家所産生,我們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幾,在1840年以前。但是,我們的影響主要是區域性的,沒有影響到亞洲以外的地區。因為我們中國太大,沒有制衡力量,所以我們也不想建立一套制度,我們習慣於這種地位,這也是中國長期面臨的局限。到近代我們就不得不被動地接受強加的制度、條約和屈辱,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對我們實行了一些很大的調整和變化,我們對世界的影響也日益增大,但這個影響沒有必要太多的誇大,中國這種影響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自己的改變來實現的,不是像美國一樣,施加輿論去改變影響。這是有反差的。
今年我們可能成為第二大世界經濟體,我們的崛起有目共睹。我認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影響世界的程度會加深,中國國家的利益會遍及全球每個角落,中國是和世界接軌的國家,中國既有自行的需要也有外國世界的期望,世界五大中心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中國不會推倒現成的國際基礎,但在既有的國際規則完善或者促進的過程中會有更多地中國元素,中國元素與美國既有的作用的結合,將會深刻影響世界。説穿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去年更多的是搭起一種平臺,今天已經到了非常深刻,制度建設、機制建設、規則建設,中美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不能緊緊依靠雙邊的合作、能源的合作,我們還要進一步展開,中美兩家制定的一些規則應該具有強烈的引導作用。
2010-05-27 11:01:09
- 傅夢孜:
第三,中國崛起的過程是通過接受以美國為主的經濟體系為主的,我們沒有另起爐灶,但是中國影響全球經濟的路徑既不是單方面的,更需要美國的合作。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們看到中美關係經常起伏不斷,但中美經濟關係卻一直呈現出發展的常態、發展的持續性,沒有受到太多政治關係的左右。一些大國企業,比如説全球500強,幾乎都在中國開展業務。應該説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對華投資國家,沃爾瑪是中國的第七大合作夥伴,它就是一個商店,它的實力非常強大。中美對話機制紛紛建立,60多個富有專業的合作性。中美兩國已經形成了高度的互相依賴,所以中國在接受美國的國際或者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美國也應該以建設性的態度來合作。當然,我們看到一種緊密的經濟關係,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沒有太多的經貿摩擦,這很正常。需要我們尊崇胡主席講的以戰略角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問題,戰略角度就是説不要以小的事情影響大的前景,長遠的就是眼前的和長遠的,要邁出更穩的步子。
第四,積極和發展的態度來解決雙邊摩擦。這一段和前段時間比,風聲水起的中美問題太多,尤其是在人民幣匯率上,一個孩子有逆反心理,一個大人也有,一個國家同樣也有,出於自己的考慮,國內的壓力和我們調整的政策趨向都面臨很大的阻力,效果應該是不錯的,人民幣匯率沒有成為這次對話的主題。但胡主席在講話裏堅定的進行匯率改革。與美國不同,中國以巨大的出口規模實際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但是世界經濟正在進入新的轉型期,低碳經濟進入中國,全球經濟轉型因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中美兩個大國的減排合作將對全球經濟産生重大的影響。能源是首當其衝的,能源在中美關係中有比較好的記錄。當年戈爾在重慶就開展潔凈煤的合作。去年10月奧巴馬訪華的時候,中美掀起了聯合研發新能源的技術,現在這個承諾希望帶動更多的民間資金的注入,中美在能源上的合作,可以引導或者塑造未來世界經濟産業結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種變化,當然需要時間,但這次我們在很多項目上,包括核能合作、能源、衛生、反恐方面的合作,都是具有共同利益的地方,而不是著手應對共同分歧的地方,我們邁開大步展開闔作。
2010-05-27 11:02:53
- 傅夢孜:
第五,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僅僅靠中美兩家,不行,沒有中美兩家,也解決不了問題。中美兩家只有合作、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而中國和美國能夠發揮的更多的作用是表現為國際經濟的制度與秩序的構建和完善,共同構建符合時代的道路交通圖。全球化發展有過高潮,多哈會合談判陷入停滯的局面,中美兩國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在推動多哈會合談判,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改革國際金融監管,擴大國際經濟組織的話語權和貿易保護主義,具有共同的利益。
而且在全球化的時代,雙方的合作可以形成一種水漲船高的關係,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更多的是你進我退的關係。最後我想用三段小話總結一下:第一,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與外部爭鬥的結果,更需要歷史機遇。美國是這樣,美國所謂的世界領袖地位也是歷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美國的芝加哥博覽會1896年以後,美國的工業産業已經到了世界第一,超過了英國。但直到老牌帝國的衰落,美國才可以歷史性的制約西方的發展地位,蘇聯的自然衰落也使美國成為了全球的唯一的超級大國。當然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我認為大國崛起沒有機遇是很難的,很難憑你自己幹出來的。就像現在憑你的工資買一套房子一樣,不可能。沒有機會是幹不出一流大國的。當然,大家可以去體會。如何共渡危機?不是落井下石,體現了中國的道義和政治責任,也可能是中國成為崛起大國的一個必然條件。中國在危機中選擇了合作,穩定了中國的形勢,也有利於穩住世界的形勢,這也是可能與美國展開戰略與經濟對話重塑大國的關係。
2010-05-27 11:05:58
- 傅夢孜:
第二,全球化時代形成了國家間的相互依賴,大國之間橫向已經很難比較。中國的改革開放受益於美國的主導體系,中國沒有必要推倒重來,奧巴馬講中美關係可以塑造二十一世紀的未來,但未來的國際規則的變化需要濃縮更多的中國元素,一種單一機制影響全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G20也好、G8也好,聯合國也好,一種單一機制影響全球局面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世界發展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時期,所以機制也是多元的,包括聯合國多邊的、地區的、雙邊機制。
第三,應對全球性挑戰決定控製冷戰時期的角色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傳染病流行、恐怖主義等超級挑戰,遠非一國的力量能夠應對,需要共同地應對。即使在區域層面,控制某一區域或者某一集團,也有一家難以承受其重負。
謝謝大家!
2010-05-27 11:08:30
- 魏建國:
謝謝傅院長的演講。他從中美關係、歷史上大國的崛起,以及機制到挑戰,給我們以歷史的視野和中國的分析方法,來全面認識中美的經濟關係,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傅院長長期從事對美工作,他能夠在這個場合發言,非常不容易。大家再次鼓掌感謝。
2010-05-27 11:09:39
- 魏建國:
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大家,我看在座的很多參與者,都想就中美戰略和經濟的很多問題發表建議,我在這兒先講三點:第一,由於考慮到網上的提問,我們就不再用了,因為網友也有很多問題,我們把機會讓給在座的。第二,每位記者提問之前,先報一下自己的身份。你在報完後,想請臺上的哪位嘉賓回答,你也可以指明,請哪位嘉賓回答。第三,每位提問者只提問一個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兩三個問題,但為了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和各方面體會、學習,我們就提出這三個方面。
下面提問開始。
2010-05-27 11:10:16
- 路透社記者:
請問張所長,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盯著美元,大家對改革的呼聲比較高,您對此問題能不能説一下?
2010-05-27 11:13:22
- 張燕生:
首先我是一個研究者,我剛才講到,我所有發表的觀點和意見是我研究的不成熟的想法。所謂人民幣下一步會怎麼變,我個人是這樣想的。第一,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中國從來都堅定不移的。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很有用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從1994年以來,如果説中間發生了停頓,主要是1995、1996年的高通脹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使我們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進程受到中斷,但我個人認為這個方向從來沒有動搖過,因為中國下一步經濟的國際化,以及下一步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人民幣匯率更加彈性和浮動。
第二,2005年7月21日以來形成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我個人覺得也就是在危機的時候盯住美元,美國有一個很好的金融學者麥金農,他説長期來看美元是不穩定的,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決定了它在危機時有一個避風港的功能。因此你會發現歐元出問題,歐洲的債務危機出問題,這種不可預計的變化,盯住美元實際上是好的規避風險的機制。
第三,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我們國家強調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的原則是非常正確,原因很簡單,也就是2007年、2008年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推進的時候,我們發現如果一年人民幣匯率升值3個點、5個點、6個點,企業實際上是可以通過它的能力承受和化解的。但這個條件是不能夠有2007年、2008年全球性的油價飆升、糧價飆升、資源價飆升。因為對企業來講,化解3—5個點的升值,如果加上油價飆升、糧價飆升、資源價飆升,可能整個的宏觀稅負和成本上升的幅度就會太大。
2010-05-27 11:14:11
- 張燕生:
另一方面,國內的要素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像勞動力的成本、土地的成本、煤電油運的成本、能源環境的成本,核心的問題是企業的實際稅負承受的能力,經過這個能力可以化解一部分,但是是有限的,因此就決定了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的改革的推進是漸進的。我也在想,我們有些朋友是長期合作研究的美國朋友,他們認為人民幣至少低估25%-40%,關鍵的問題是人民幣升值25%-40%的時間段是多長,如果像日本那樣一次性上去,我的問題就是如果中國有上億人下崗,這個危機能不能夠承受,如果中國出了問題,那麼當前的金融危機就不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而是由於國際社會在全球失衡調整責任的處理不當導致了非常難以控制的一個大危機,我覺得這對中國不好、對美國也不好,對世界也不好。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謝謝。
2010-05-27 11:17:06
- 北大經院博士生:
請問傅院長,您剛才也提到了世界經濟轉型,我在網上看到,也會經常聽到這些方面,您認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模式會從危機之前的美國負債消費型拉動的經濟增長推動了經濟增長模式轉到什麼方式?請問張所長,您説自由貿易對中美雙方都會有影響,為什麼美國新貿易保護主義會抬頭?謝謝。
2010-05-27 11:19:38
- 傅夢孜:
美國經濟增長模式是否轉變,這要進一步的觀察。這次戰略對話裏面承諾了要增長儲蓄,這兩年的金融危機,各國經濟都在大力刺激經濟,通過財政或者是通過國債的刺激通過這個需求,避免危機的深化。中國就是這樣做的,歐洲也是這麼做的,美國也是這麼做的。像希臘加入歐元區的時候,本身財政是可以的。但這裡面有評級機構的影響。但評級機構後來是落井下石,從而觸發歐洲金融危機。還有更多的國家相信美元,所以美國經濟增長的轉型應該説它的霸權心態不改變,沒有其他國家那麼迫切。他是通過印製美元來解決債務危機,歐盟不具有這樣的能力,它作為國際貨幣組織,比例是有限的。美國模式的轉變是有可能的,就是在開發和利用方面,這個轉變也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一種模式的結束。因為我們自從有了煤、有了電、有了核能之後,任何一種新能源的出現都會可能成為劃時代的標誌。可能我的回答從學理上並不會使你特別滿意,但我的理解是這樣的。謝謝。
2010-05-27 11:24:44
- 張燕生:
我來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也主要是有三個點,第一,我們研究了一下全球的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之間的關係,發現他們是負相關的,全球不好,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就抬頭。第二,從歷史上看,我們知道歷史上看1870—1973年是一次全球化的時期,也是在英國推動下的自由貿易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當我們全球自由貿易的時候,美國的市場會變得更加開放。但我們後來發現,在遇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們發現美國政策很快在19世紀90年代之後就走向了保護性貿易。事實上在世界上不好的時候,美國歷史上很容易走向保護性貿易。
另外,在今年3月份奧巴馬在今年提出五年美國的出口,美國五年的出口要翻番,但我們知道目前的危機,全球的蛋糕,全球的需求是縮水的,當全球的需求縮水,美國在這個蛋糕裏切更大的份額,在縮小的蛋糕裏切更大的份額,如何切呢?如果沒有人讓出來,美國怎麼得到更大的份額呢?所以目前全球的新保護主義也好、舊保護主義也好,整個趨勢是抬頭的。因此這次經濟戰略對話一個共同點就是如何共同抵制這個傾向。
2010-05-27 11:27:18
- 魏建國:
謝謝兩位嘉賓的精彩回答。
2010-05-27 11:28:21
- 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
首先,感謝四位專家的精彩演講。請問張燕生所長,第一個問題,本輪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的原因是在歐債危機的爆發先形成的,歐債的危機愈演愈烈,這對中國的經濟會産生什麼影響?會不會導致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第二個問題,請傅所長,上個月“金磚四國”在巴西召開了首腦峰會,請問“金磚四國”四個國家作為發展中大國,他們的競爭關係更起主導作用?還是這种經濟的互補性佔主導地位?還是競爭性更佔主導地位?這種會晤的機制,除了首腦會晤之外,會不會在其他的各個成員之間有更多的定期會晤機制産生?謝謝。
2010-05-27 11:33:00
- 張燕生:
關於歐債是否會蔓延下去,我們希望它不會蔓延下去,我們希望它通過1100億歐元的希臘救助機制和75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通過這兩個機制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希望能夠把歐債危機能夠控制住不要繼續蔓延,把更多的國家拖下水。事實上我個人問自己的問題就在於,有沒有可能希臘是第一個倒下去的。第一個倒下去的,在全球的主權債鏈條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倒下一位,會不會有第二個倒下去,會不會有大塊都倒下去,會不會出現發達國家整個的財務狀況都不好,美國的財政赤字佔GDP12%,日本的比例超過了29%,你會發現整個發達國家的財政狀況都不好,這債務鏈會不會發射蔓延,核心的問題是這場危機還沒有完。第一個爆點是IT方面;第二個爆點是在美國次貸方面,主權債方面。
另一個方面的問題,如果這個風險點沒有爆破,得到有效控制,它對世界經濟會産生什麼影響,各國會使風險點不會爆破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個國家的財政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緊縮。我們知道世界主要國家的財政緊縮對世界就意味著是一種“雙退”,私人消費、私人投資,不好;如果公共開支再不好,如果靠出口外需,外需貿易摩擦再打起來,我個人借的這個前景是不容樂觀的。我們希望它不要蔓延的太厲害。我的問題是不蔓延太厲害,風險點會遲早爆發,可能是今年、可能是明年,因為這種危機帶來的長週期的失衡,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呢?也就是説去年進出口拖累我們GDP出口是3.9個百分點,一季度進出口拖累我們GDP是1.2個百分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拖累我們對進出口的影響會不會大於去年?我們説,不會。如果相當於去年三分之二,也要忽略GDP2.7個百分點。因此,我們覺得對我們的影響並不是致命的。實際上我們認為這個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如果是我們的GDP減去歐債的影響,能夠保持在8.7到9.2GDP增長的程度,實際上並不是非常壞。
2010-05-27 11:33:42
- 傅夢孜:
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簡單回答一下,最近可能會注意到“競爭性”這個詞有點變化,在小會上我們非常討厭這個詞,把我們當作戰略競爭對手,我們沒有這麼高,實際上抬高我們了。但凡是把我們當成競爭對手的,在這次經濟對話裏我們會發現一個詞“競合”,競爭和合作關係,我們自己也長大、長高、長強壯的,我們也理解世界是有競爭關係。
關於金磚四國,這是合作的一個新的平臺,去年峰會上羅馬尼亞非常高興,沒有想到中國對金磚四國的會議如此重視。我認為,這四國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四國裏儘管有國情、人口觀念的一樣,但還有一些點可以予以合作。巴西是一個資源型國家,中國選擇的是一種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跟印度不完全一樣。中國作為一個快速崛起的國家對資源是油需求,中國的這種模式對印度也是有利益,也是得以借鑒的。所以在發展道路的選擇和經驗的交流上,金磚四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2010-05-27 11:34:11
- 傅夢孜:
另外,互補性大於競爭性,項目的合作也大於競爭性。金磚四國也有切實的合作,這點可能不容易。更多是制度上的合作。它的機制如何演化?南非還想加入,這是有一點變化。要搭建機制,在某些方面整合一致的話,需要有專門功能性的會議進行探討。當然,在G20之前,金磚四國出現的話,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現在金磚四國的成員也是G20的成員,影響不是那麼突出。它的合作領域還有其他的途徑,中國的事情也不一定要拿到金磚四國裏談判。所以這個我們可以一起研究。但我認為具體功能性的機構應該是在考慮之內。謝謝你的問題。
2010-05-27 11:34:45
- 陳永龍:
我補充一句話,這完全是我個人看法。所謂的機制是別人強加的,但對於我們在國際上怎樣展現自己的形象、維護我們的利益,應當説是很發揮作用的。我個人把它理解為,道義和利益的結合。因為在過去大舞臺上,中國已經是一個主要演員,但主要演員不只我一個,但為了在這個舞臺上維護自己的利益,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共同語言,大家都是成長的青年,有共同的語言。這樣説吧,80後、90後可能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老人可能沒有太多共同語言。
2010-05-27 11:35:12
- 解放日報記者:
請問楊院長,我們這次看中美經濟和戰略對話在經濟層面談得比較多,而在戰略層面似乎是溫故而不知新,您怎樣看待這一情況?
2010-05-27 11:35:27
- 楊潔勉:
謝謝你的提問。我想,戰略對話和經濟對話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重合的部分。經濟是比較實在的,這對我們中國來説,我們處於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從今天大家提問上來看,也是集中經濟的比較多。從我們對話的領銜來説,我們也是王岐山副總理和戴秉國國務委員,美國是全球的霸權大國,是希拉裏和蓋特納。我覺得戰略對話中已經超越了思想和戰略政策推進的過程,其實已經進入了比較實在了。但因為戰略問題的宏觀性、複雜性、前瞻性在這些表述的語言方面,就不如經濟上有26項。我覺得不是説是溫故多,我覺得溫故而知新,我覺得“新”的方面有三點:第一,為中國和美國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樣一個具有獨創性的平臺起到了制度化的鞏固和發展,這個意義怎麼樣強調都不為過。美國方面甚至説,美國的內閣一大半要臨時關門搬到中國來。這個意義在全世界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實在的。中國的政策也非常強大,而且討論的內容非常深刻,中國大概同一些主要國家和一些重要國家、友好國家有20來對戰略對話,而其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最為廣泛的,最為深入,也是對當前國際體系制度的改革和建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這樣的戰略對話裏,對當前世界上的重大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比如説這次會議上我們就在朝鮮半島形勢上有一個很突出的溝通以及交鋒。而且應該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為了這次經濟戰略對話以及其他,在此之前,我們中美兩國以及其他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對伊朗核問題上也進行了碰撞、磨合和達成了妥協。同時也提出了中美兩國今後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重要地區以及議題問題上進行討論,我認為這也是很重要的。我想講,中美兩國的戰略對話和經濟對話同樣重要,也就是我在開場時所説的,經過30年以後,恐怕中國成長起來以後對戰略方面的關注會更多,反過來,從政治制度、戰略上保證我們的經濟發展。謝謝!
2010-05-27 11:35:47
- 魏建國:
因為還有很多要提問,由於時間關係,現場提問互動就到此結束了。我們再次感謝臺上的四位嘉賓的精彩演講和回答,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課。我們也感謝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以及我們參會的各位朋友,今天經濟每月談到此結束。下一次是第十二期,歡迎大家下個月再見。謝謝大家!
2010-05-27 11:36:16
圖片內容:
- 中國網做好直播準備
- 會前現場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主持本次會議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
-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
-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陳永龍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美國研究所原所長傅夢孜
- 會議進行中
- 會議主席臺
- 媒體聚焦
- 路透社記者提問
- 新聞發佈會全景
相關新聞: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經濟每月談”活動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2009年經濟形勢分析與2010年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 國經中心經濟每月談:哥本哈根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政策
-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全球航運景氣指數研究成果發佈會
-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西部大開發十年回顧與展望
-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2010年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
- “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首場活動
圖片大圖:
-
中國網做好直播準備
中國網 王銳
-
會前現場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主持本次會議
中國網 王銳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
中國網 王銳
-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陳永龍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美國研究所原所長傅夢孜
中國網 王銳
-
會議進行中
中國網 王銳
-
會議主席臺
中國網 王銳
-
媒體聚焦
中國網 王銳
-
路透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王銳
-
新聞發佈會全景
中國網 王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