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醫生職業道德的教育 提出患者至上的要求
香港大公報大公網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醫患關係,因為近年來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包括去年甚至出現了一些流血事件。一方面,患者對於醫方的不信任,包括出現了帶著錄音筆去就醫的現象。另一方面,醫生可能也感覺非常委屈。請問各位代表,緩解醫患關係有什麼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如果單純地告訴大家要相信醫生,恐怕效果不是特別大,因為現在用醫成本非常高的情況下,如果患者得不到他們滿意的醫療效果,他們可能內心接受不了。但是,醫療效果又不是一定會出現的結果,這種矛盾怎麼解決?
王正榮:
剛才這位記者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確實,處理好醫患關係是我們全社會都很關心的問題,對於治療好病人,特別是為病人服務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也極力在研究和尋找對策,怎麼樣解決醫患矛盾問題。我們分了一下類,發現出現醫患糾紛、醫患矛盾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社會的閒雜人員以“醫鬧”為職業的一小部分人參與,把本身是正常的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係,或者有些是治療疾病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由於有“醫鬧”的存在,把事情鬧大,造成嚴重的醫患關係甚至是群體性事件。這是一類。
王正榮:
第二類,有些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對於醫療行業不太理解,總是認為你治療疾病沒有達到他所想像的治療效果。我們目前的醫學是不能窮盡的,不能解決所以的疑難雜症。如果治療不好,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就認為是醫方的問題,就要索賠或者這樣那樣的。
王正榮:
第三類,醫方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他主觀上是想把病人治好,但是目前我們的醫療水準或者他本人的醫療技術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另一方面,由於醫療上的失誤,這在主觀上是好的,但是産生的客觀的效果不是很好,這樣就産生醫療糾紛。
王正榮:
第四類,有少數人責任心不強,或者利益上的追求,造成的醫患糾紛。
我們做了研究,主要是這四種情況。針對這四種情況,我想解決糾紛應該是有所不同的:以謀取索賠為目的的“醫鬧”是應該打擊的,應該由公安和司法部門來研究對策對他們進行打擊;患者認為醫生或者醫方沒有達到他的要求,要求索賠的,或者醫務人員從主觀上想治好,或者技術水準不行,或者當前的醫療條件達不到要求,這一類的糾紛,以前是主管行政部門參與解決,但是效果不好,患方總認為行政管理部門或者以醫院方來解決的,是站在了醫療方。所以,我們現在是探索第三方仲裁機制,第三方包括有學法律的、學醫的、學社會學的,一起來參與,形成第三方調解機制,第三方的仲裁調解機構,這樣的話,他站在第三方的立場,正確客觀地判斷雙方的糾紛,看誰對誰錯,醫方錯了,醫方肯定要賠償的,如果是患方的無理要求,就不得賠償。這樣通過第三方的仲裁機制把醫患矛盾解開,第三方來仲裁的話,減少醫患之間的糾紛。
王正榮:
現在我們看到,有很多情況是,醫患糾紛發生之後,特別是衝突升級的時候,患方實際上也是費了很多精力來索賠。實際上,醫方客觀上還是想治好病人,主觀上也想治好病人。面對這樣的糾紛,使得醫方沒有更多的精力專心地搞好醫療工作,實際上這對醫療事業也造成很大的影響。由第三方來判斷,就可以把醫患從糾紛和矛盾中解脫出來,讓醫方集中精力治療病人,更好地服務於患者、服務於大眾。
王正榮:
同時,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管理,要引導醫院加強我們的服務意識,加強醫生職業道德的教育,提出患者至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使我們的醫療行業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視頻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魯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