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産業發展
第九節 新能源産業發展與佈局
25.沿海地區具有較好的自然資源,適宜佈局能源工業。重點發展風電、核電、液化天然氣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産業,到2015年本區總裝機容量2500萬千瓦左右。
突出發展風電。充分利用本區風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的規模,在如東、啟東、東臺、大豐、連雲區徐圩等地規劃佈局建設風力發電場,“十一五”期間形成150萬千瓦風力發電裝機。
加快發展核電。在完成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儘早開工建設3#、4#核電機組,積極推進建設江蘇第二核電站的前期工作,力爭到2015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00萬千瓦。
推進液化天然氣發電。加快建設如東LNG接收站,以此為基礎,開工建設6×39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發電廠,規劃建設連雲港LNG接收站和調峰電廠,支援連雲港、鹽城濱海規劃建設液化天然氣利用項目。
利用生物質能發電。加快建設如東秸稈直燃示範發電項目,並在沿海其他有條件的地區進行秸稈發電項目建設,形成一定規模的秸稈裝機容量。
有序佈局火電。蘇北沿海的呂四、洋口、大豐、射陽、濱海、陳家港等港口,具有建設燃煤火電的廠址條件。從電力中長期發展考慮,綜合環境保護和煤炭供應等因素,全省的燃煤火電項目的建設將逐步由沿江轉到沿海。在先期開發前期工作比較完善的陳家港電廠、呂四港電廠的基礎上,逐步做好其他廠址的前期工作和規劃保護。到2015年,新增1000萬千瓦裝機容量。
第十節 臨港産業發展與佈局
26.石化産業。以大型海港為依託,專業化工産業集中區為載體,全力推進重大石化項目建設,重點在連雲港和南通沿海各佈局建設一套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項目,加快推進連雲港原油儲備基地和年産600萬噸重油裂解項目的前期工作;在鹽城大豐、濱海等地佈局石化産業。注重發展高附加值的石化後道産品,與沿江化工産業集群形成上下游配套、優勢互補的産業鏈。到2015年,把本區建成新興的石化産業基地。
27.車船産業。以鹽城等地為基礎,加快發展轎車、中高檔客車和專用車等整車産品,積極發展汽車零部件産業,促進汽車零部件配套本地化,形成汽車零部件産業群,到2010年,形成50萬輛以上乘用車生産規模。重點建設南通船舶製造集中區,加快連雲港和鹽城沿海船舶産業佈局。重點發展大型散裝貨船、油輪、集裝箱船、化學品船等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高的遠洋船舶;加快內河船舶結構調整,實施船型標準化,發展江海聯運船舶;積極發展船用配套産品。到2015年,沿海地區造船能力達到1000萬載重噸以上,將南通建成亞洲一流的遠洋船舶修造基地。
28.林紙産業。依託沿海地區豐富的林業資源與可造林土地資源,抓住國家加快發展林紙一體化工程的機遇,重點推進林業産業化。加快建立高效、優質的原料林基地,力爭形成300萬畝規模的速生豐産造紙林;積極發展造紙工業,依託南通的骨幹企業,重點發展高檔紙品和特種紙品,在連雲港等地發展進口紙漿造紙;利用射陽、大豐等地灘塗豐富的蘆葦和林業資源,逐步形成林紙漿、葦漿紙一體化生産體系。到2015年,把本區建設成為重要的造紙工業基地。
29.物流産業。發揮連雲港港和南通港港口運輸功能,加快建設以港口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發展國際物流為目標,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圍繞主要貨種,建設貨運交易中心。大力發展港口專業物流,為本地發展服務。完善區域集疏運體系,建立各類綜合性、專業性物流資訊平臺,大力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形成現代化物流體系。到2010年,本區海運貨物週轉量達到5000億噸公里左右,2015年達到20000億噸公里左右,成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物流樞紐。
30.糧油加工業。連雲港港和南通港承擔著糧油等大宗貨物的轉机、倉儲功能,加之本區較好的産業基礎和豐富的農副産品資源,為發展糧油加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圍繞市場消費需求,加快傳統食品加工業向現代食品製造業升級,重點提高精深加工水準,注重發展糧油加工出口。到2015年,把沿海地區建成為特色鮮明的糧油加工及出口基地。
第十一節 海洋特色産業發展與佈局
31.大力發展海洋漁業,加快發展海洋食品加工、海洋醫藥和濱海旅遊等新興産業,全面提高海洋産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加快發展高效、外向、生態型現代海洋漁業。著力發展海水養殖業,不斷提高海水養殖産量在海洋漁業總量中的份額。重點發展魚、蝦、蟹、貝、藻類及海珍品養殖,建設一批高效外向特色海産品生産基地;加快苗種基地建設,形成有特色的苗種産業;調整海洋捕撈業,提高漁船裝備水準,發展遠洋漁業。到2010年,海洋捕撈與海水養殖産量之比由目前的1:1調整為2:3。
注重提高水産品加工和海洋醫藥發展水準。大力發展海洋水産品加工,研發一批加工新技術及裝備,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和龍頭企業,努力提高加工附加值。加大對海洋藥物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擴大生産規模。加快現有醫藥産品結構的調整,積極發展優勢原料藥,重點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創新藥。
促進濱海旅遊業發展。加快旅遊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形成獨特的濱海旅遊風光帶,把旅遊業發展成為沿海地區的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連雲港突出“山、海”風光特色和歷史文化資源,強化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和海濱旅遊城市的帶動效應,大力發展文化觀光和度假休閒旅遊,成為我國東部休閒度假中心;鹽城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體,依託東臺濕地生態旅遊等資源,綜合開發沿海濕地、森林、鹽文化和紅色旅遊,力爭建成沿海國家生態旅遊區和世界級的濕地生態旅遊地;南通圍繞江海自然景觀特色,重點建設啟東圓陀角自然風景區、呂四漁港風情區和如東南黃海旅遊休閒區,打造獨具江海情韻的“博物館之城”品牌形象,逐步發展成為休閒度假勝地。
第十二節 高效農業發展與佈局
32.依託沿海地區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外向現代農業,實施一批高效農業工程,建成重要的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農業觀光休閒基地,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以糧油、蔬菜、棉花、瓜果、中藥材、花卉等為重點,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和園藝業,推廣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養殖業,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注重培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産品,創建沿海生態農業品牌。鼓勵發展農副産品加工,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精深加工水準,增加附加值。依託南通、射陽、東海等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建設生態農業基地,積極推廣生態種植、養殖。
表4:沿海地區高效農業工程
南 通 |
南通市出口蔬菜 |
出口基地面積100萬畝,畝效益5000元以上。 |
海安禽蛋 |
全縣家禽飼養量6000萬羽。 |
|
海安蠶桑 |
建成全國一流的優質原料繭、高效蠶業基地。 |
|
如東優質生豬 |
發展規模養殖戶4000戶,年累計出欄40萬頭。 |
|
海門山羊 |
飼養量200萬隻,建設山羊精深加工企業5家。 |
|
通州水芹 |
水芹種植面積實現翻番。 |
|
啟東“四青” |
四青作物面積60萬畝。 |
|
連 雲 港
|
連雲港設施蔬菜 |
面積38萬畝,年總産值23億元以上。 |
贛榆蛋用鵪鶉 |
飼養量達到4500萬羽,實現産值10.2億元。 |
|
灌南優質瘦肉型豬 |
飼養量160萬頭,年增收入1億元以上。 |
|
東海出口加工山芋 |
年産50萬噸,實現總産值4.5億元。 |
|
灌雲肉鵝 |
肉鵝飼養量1200萬隻,增加産值4億元。 |
|
鹽
城 |
鹽城市雜交稻制種 |
種植面積增加到14萬畝,總效益6億元。 |
東台西瓜 |
種植面積發展到30萬畝,年收入15億元以上。 |
|
東臺蠶桑 |
面積發展到20萬畝,實現年産值30億元。 |
|
大豐大蒜 |
種植面積30萬畝,總産值達8億元。 |
|
鹽都稻田養蟹 |
面積增加到10萬畝,年産值達6.5億元以上。 |
|
射陽藥用菊花 |
種植面積增加6萬畝,年産值4.3億元以上。 |
|
濱海設施蔬菜 |
設施栽培面積達21萬畝,年産值12億元。 |
|
響水淺水藕 |
種植面積發展到13萬畝,總産值6.5億元。 |
|
亭湖出口紅胡蘿蔔 |
基地規模發展到6萬畝,總收益達2.4億元。 |
第十三節 傳統優勢産業發展
33.根據本區資源條件和産業發展基礎,在重點發展新能源産業、臨港産業、高效農業和海洋産業的同時,注重發展紡織服裝、機械等産業,增強區域産業發展的整體實力。
紡織服裝業。發揮本區棉花、蠶繭生産優勢,利用國際紡織産業轉移的契機,發展紡織服裝業。圍繞原料、布料、終端産品等環節,提高原料、高檔布料生産技術水準,突破印染後整理技術瓶頸,重點發展品牌服裝、裝飾用紡織品、産業用紡織品,提高産品檔次。注重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産業,突出發展高檔紡織和服裝服飾業,努力形成名牌效應和規模效應,把南通、鹽城建成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現代紡織服裝基地。
機械産業。積極利用國家將我省沿海地區確定為全國風力發電基地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風電裝備製造業,加快推進國産化步伐,同時結合本區秸桿資源的優勢,發展秸桿發電設備,爭取成為全國秸桿發電設備製造業基地。積極開發新型農業機械、海産品加工設備、園林機械、輸變電設備、醫療器械、紡織機械等。強化産業配套和行業合作,加快産業鏈的形成和延伸,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