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當代中國人權觀致力於人民享有幸福生活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雷鐘哲 丨 時間:2022-12-09 丨 責編:樂水 安然 宇馨

雷鐘哲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近日聯合發佈中英文智庫報告《為了人民幸福生活──當代中國人權觀的實踐和理論探索》。報告圍繞中國當代人權觀深度解讀中國人權道路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深刻闡釋中國保障和發展人權實踐對推進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所産生的重大意義。

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是一定經濟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産物,且隨著歷史條件變化而發展、豐富、提升。世界上沒有固定的人權保障模式,各國國情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存在差異,只能從本國實際和人民需求出發,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人權發展道路。

當代中國人權觀,以人民為中心、以發展為動力、以幸福為目標,把人民享有幸福生活看作是最大的人權。在這一理念引領下,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走基於發展的人權路徑。中國舉全國之力,扳倒了貧窮這個人權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創造出人類減貧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就是為生存權和發展權夯實保障。這是最為核心、最為基本的人權。沒有這個保障,人的受教育權、工作權、社會保障權等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隨著共同富裕的紮實推進,中國將打造更高水準的人權保障,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縮小貧富差距,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獲得更多人權福祉。

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是中國保障人權的體現。改革開放前,中國近8億人深陷貧困,連溫飽都難以解決。2020年底,在經過30多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反貧困鬥爭後,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試想,人在溫飽無著的尷尬境遇下,又遑論享受充分的人權?

同樣,世紀疫情洶洶來襲,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生命權和健康權作為始終如一的價值遵循。三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不放棄救治每一個感染者,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國家的全力護佑。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科學、精準防控疫情,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僅是人權的重要內涵,也是享有人權的先決條件。

人權是人類無差別的共同權利,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中國不僅保證本國人民人權,還“傳承仁愛、立己達人”,積極履行大國責任,先後批准或加入了30余項國際人權文書;累計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多次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所有這些,都是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踐行,為人類人權進步事業作出的貢獻。中國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的新理念新舉措新實踐,不但為世界人權事業和人類文明畫卷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為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當今世界,貧困、戰亂、環境惡化,無疑是對人權保護的嚴重威脅。在全球人權“治理赤字”突出的當下,要團結不要對抗,要合作不要脫鉤,要開放不要封鎖,要溝通不要制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才能為世界人權事業鋪平道路。把人權當工具、當藉口,實施反人權的惡劣行動,是對人權的褻瀆和踐踏。(責任編輯:樂水 安然 宇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