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光明時評】關注“新農人” 呵護“興農夢”

來源:光明日報 丨 作者:王丹 丨 時間:2022-12-06 丨 責編:華章

【光明時評】

作者:王丹

三晉大地上,金燦燦的穀子再獲豐收。在電商平臺的直播間裏,動輒日均幾萬斤的“金珠子”被拍下,隨後被送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繼而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在銷售端,直播電商早已成“新農具”“標配”,而沿著生産鏈條回溯,節水灌溉、測土配方、物聯網數據監控等讓種植端“智慧范兒”十足,訂單農業重塑産銷模式,不斷加碼的育種更是帶著鮮明的科技烙印。誰説農民就一定得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君不見,更多擁有高學歷和專業技能、視野寬闊的年輕人正加入其中。誰説種地就只能是被動“靠天吃飯”的苦力活?你瞧,高科技和科學管理加持下的農業更有韌性,也更有活力。

對耕耘者來説,苦心不負、倉滿谷溢是豐收,對古老的農業來説,飛速革新下的新氣象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豐收!而其中,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更多新農人的涌現。伴隨中國農業由傳統到現代的加速轉型,農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發展需求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新的生産和經營管理技術不斷成熟並被廣泛引入農業領域,多種因素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農人群體。如果按照一些調查報告進行大數據畫像的話,“新農人”群像或許是這樣的:成長于網際網路時代,見證了太多關於科技改變的時代故事;市場經濟的教育讓他們敬畏市場、關注需求,更具品牌意識和工業化思維。與祖輩相比,他們普遍具備更高的學歷、更寬闊的視野,不僅身懷新知亦胸懷信念,更多以“改變者”的角色進入農業這個場域,試圖孵化一個個新的事物,創造更多新的機遇和價值,甚至塑造農業新面貌。

他們把AI技術運用於番茄、草莓等的種植,推動分級分選等管理觀念深入人心;擅長“輕行銷”並成功帶動不少農特産品“出圈”……“新農人”帶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新經驗,讓他們的農特産品生産更加高效,並帶動一組一村乃至更大空間內的創新改變。于消費端來説,他們的革新帶來更優質的産品,讓更多元個性的消費需求得以滿足;更好的市場表現,意味著農人們將收穫更大的話語權和更高的經濟回報。

不誇張地説,人才的聚集疊加科技的應用,正在深刻改變産業的運作方式。這些朝氣蓬勃的力量,作為撬動改變的一個個支點,將從根本上為農村內部的創業和就業結構帶來更多改變,成為推動鄉村振興闊步向前的一支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出現和壯大,賦予“農民”這個職業新的內涵,讓農業這個幹事創業的舞臺被更多看見——不再是“老大粗”,而是作為不斷革新、希望升騰的廣闊舞臺,也為破解人們曾普遍擔憂的“未來誰來種地”問題,帶來更多可能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等多項部署和安排,對有志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勇敢闖蕩的青年來説,無一不是重磅“利好”。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激勵下,這個舞臺愈加廣闊,足以承載更多有志者的熱望和期待。

我們樂見更多有情懷、有激情、有知識的新時代年輕農人,回到農村,紮根農業,“不拘一格”擇未來。而新農人成長成才也需要多方給予更多陽光和雨露,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支援、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暢通資訊等多種資源的流動等。讓我們關注“新農人”,護航“興農夢”,一起向未來。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06日07版)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