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共用中國經驗,促進國際人權發展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趙文丹 丨 時間:2022-09-27 丨 責編:華章 安然 宇馨

趙文丹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員

享有充分的人權,是人類社會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許多年來,中國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把滿足人民幸福生活需求作為奮鬥目標,書寫出中國發展和人權進步的光輝篇章。中國也積極同世界各國一道,共用發展成果,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促進國際人權發展貢獻力量。

將人民幸福生活放在首位,中國人權事業取得重大進步

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是所有中國人不懈追求的目標。長期以來,中國共産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目標,將人民的期待作為動力,把人民的評斷作為標準。

以人民為中心,意味著人民是標準的判斷者。“幸福”是一項基於感受體驗基礎上的價值判斷。世界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不斷提升,且遠遠高於全球民眾對政府的平均信任度。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提升到峰值91%。這正是中國民眾對自身生活幸福感體驗的反饋,是中國人權事業不斷取得重大進步的明證。

中國人權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目共睹。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標準,中國曾經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1978年,中國貧困人口數超過8億。經過40多年艱苦卓絕的發展,2020年底,中國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的減貧目標。

中國的發展不僅使大量人口擺脫貧困,而且使民眾生活水準顯著提升,消費層次由溫飽型向全面小康型轉變。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每人平均國民收入達到1.26萬美元,這不僅實現了《聯合國憲章》所提出的“免於匱乏”目標,而且實現了對“更高生活水準”的追求,人民在獲得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基礎上,過上了更高層次的美好生活,這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最顯著標誌,也是為世界人權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中國的人權和發展理唸經受住重大突發事件的考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總體思路,在尊重科學防控規律的基礎上,精準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保障了14億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展權。抗疫鬥爭中展現出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反映出中國民眾對政府防控理念的認可和信任。中國所取得的抗疫成就,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環境和條件,也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希望和動力。

共用中國經驗,為世界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享有充分人權,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終是全人類追求的夢想。2015年聯合國成立70週年之際,193個聯合國成員國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為了人類更美好的未來,攜手制定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做出“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現的貧困與饑餓”“讓所有的人都過上繁榮和充實的生活”的宣言,決心致力於讓人類在今後15內擺脫貧困和匱乏,平等且有尊嚴地生活在健康美好的世界中。

7年過去了,人類仍面臨許多全球性問題。全世界近70個國家的12億人口仍面臨疫情、糧食、能源、債務危機,尚有7億多人處於極端貧困狀態,國際地緣衝突從未間斷,全球不平等持續加劇,人類可持續發展受到威脅。

解決全人類所面臨的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真正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求同存異。站在全球發展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與世界共用中國發展經驗,推動發展問題回歸國際核心議程。

中國顧及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意識形態、民族、信仰、文化的特點,求同存異,重在務實,不斷增加對國際發展資源的貢獻力度。中國根據亞太、非洲、拉美等地區發展中國家實際需要,在減貧、教育、衛生、基礎設施、農業生産等領域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項目提供支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均已成為連通世界的新途徑,構建起國家和地區為實現人類共同發展的巨大合作平臺,中國在通過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要求別國“複製”中國做法。在全球發展實踐中,中國通過深化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將中國探索的經驗同世界各國共用。

中國的發展,靠的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決心和努力,靠的是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實踐。世界要發展,需要世界各國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全人類共識,把自身發展同國家、民族、人類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敢於擔當,肩負起讓全人類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使命。(責任編輯:華章 安然 宇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