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鋒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春節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情結,但是今年春節,卻有千千萬萬人選擇留下,為防疫犧牲團圓,每個人都了不起!”鐘南山院士近日通過視頻點讚每一個“過年不回家的你”;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也在公開視頻中,強調自己對就地過年的同志非常敬佩,稱將此舉“看作是為全中國人民所作的一次貢獻和慈善”。兩位醫者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做出卓越貢獻,他們所傳遞出來的聲音,把“就地過年”的話題推上社交媒體的熱門榜單。
作為站在離疫情防控戰線最近的一群人,醫務工作者的話語,顯然更具有現實的參考性。入冬以來,在持續低溫的作用下,全球新冠疫情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在此背景下,我國出現一些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從最後的流調情況來看,“人口流動”確實增加了疫情的不可控性。必須清醒地看到,新冠病毒是看不見的狡猾敵人,我們必須繃緊科學防控這根弦,保持“戰時”狀態,來不得半點僥倖心理和盲目樂觀。
對於抗疫形勢,每個人都要心中有數。年關將至,為減少人員流動,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多個省份倡議“就地過節”,多地向在外遊子發佈“非必要不返鄉”的公開信。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如非必要,我們不應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提心吊膽地踏上歸途,給病毒可乘之機。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中,有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最大公約數。
年關將至,又是一年春運時。春節之所以被中國人視為“百節之首”,就在於它承載了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和嚮往。遊子思鄉心切,春節闔家歡聚,所有美好的前提是平安。因此,當春運的帷幕已經徐徐拉開之際,我們會發現與往年的“喧囂”相比,今年則“冷清”許多。“幾十億人次大遷徙”的史詩級場面不再,背後正是人們用“三思而後行”的方式來迎接農曆牛年的來到。
既要有科學應對的舉措,也要有充滿溫情的挽留。“就地過年”更像是一道選擇題,如何答題,取決於怎樣熨平人們“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惆悵。最近,一波高校曬年夜飯功能表的操作,讓人有感“花式寵留校生太拼了”。南京大學公佈年夜飯功能表,光看圖片就饞哭了無數人;四川大學今年約有3000名學生留在學校過除夕,校方將舉辦新春系列活動;在煙臺大學,留校學子和學校的領導老師將一起吃過年的餃子……“就地過年”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要通過實際舉措讓人把心安放下來,盡享在“家”過年的感覺。
“就地過年”並不是理所應當,讓更多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構築起防控疫情的重要防線,就不能讓他們“一個人在戰鬥”。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在全國多地,發放“留崗紅包”、減免企業房屋租賃費用、零售網點假期增加營業時間、增加文體節目供應等實質性舉措,都能讓就地過年的人們感覺到“年味與溫暖”。留人需得留“心”,多效並舉之下,人們自然有感“此心安處是吾鄉”。
就地過年,也是抗疫的“戰鬥姿態”。在中國人的概念裏,春節裏來與往的輪迴之間,我們在價值觀念的鏈條之上,輸出著從家到國的情懷昇華。“小家”的闔家健康和為了“大家”的平安健康,並不在於腳步的緊迫,而在於心願的達成。“就地過年”的堅守之中,是我們在對故土眷戀和社會安寧祥和之間所達成的一種融合。就此而來的平安之氣象,正寓意著春天萬物生長的勃勃生機。(責任編輯:唐華 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