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政策發力,助力新興産業補短板

來源:大洋網 丨 作者:譚敏 丨 時間:2020-10-28 丨 責編:郭素萍

四季度伊始,安徽、重慶等多地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項目迎來密集開工。《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和地方正醞釀更大力度的財政金融投融資舉措,部署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包括提供千萬至數億元的財政項目資金,大幅增加信貸、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支援等,産業引導基金也面向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加速集結。業內預計,在多方加碼投資系列利好下,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20%左右,成為“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柱性産業。

全球每一次科技突破均會催生大量新興産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個國家能否在新一輪競爭中勝出,充分挖掘和發揮新興技術的作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至關重要。當前,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一定衝擊,戰略性新興産業逆勢上揚。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9%,高於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2個百分點。以廣州為例,前三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0%,其中三季度同比達到7.9%,成績亮眼。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高技術製造業等新産業新業態貢獻可觀,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可以説,擴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不僅是增強自主創新與自我發展能力,應對全球變局的根本之策,也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並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發展勢頭強勁,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不斷提升,但仍面臨不少問題與短板。科技策源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儲備不足,核心技術和工藝受制於人,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礎軟體等依賴進口,存在“卡脖子”風險。具有領頭作用的基礎技術、跨學科高素質人才嚴重缺乏。隨著國際競爭加劇,國內産業與消費升級,部分問題會更加凸顯,需要儘快予以解決。

擴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應著力於補短板抓重點。首先在政策走向和資金投放上,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政府引導,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戰略性新興産業,培養週期長、資本投入量大、不確定性高,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進市場主體投資。依託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引領、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加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佈局力度。不斷優化投資服務環境,增強企業投資意願,激發社會投資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其次,要聚焦重點産業,加快産業集聚。雖然在政策推動下,投資升溫加碼,各地在投資時要結合自身産業基礎和産業優勢找準發展方向,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要打造重點産業集群,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與傳統産業良性互動,推動傳統産業實現轉型升級。三要攻關痛點堵點,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投入研發和支援力度,圍繞決定和制約新興産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集中力量逐項攻關。加大基礎性、頂尖級研究人員的引進力度,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我國即將邁入“十四五”時期,當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時機,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爭創未來競爭新優勢。(廣州日報評論員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