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人物
盛斌:亞投行熱與習式經濟外交新戰略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在穩定外需的同時亟待開拓內需;國際經濟治理結構中的多元化趨勢增強,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變革國際經濟秩序。建立亞投行是中國在外交、經濟、金融領域的一次歷史性嘗試。中國希冀通過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相輔相成,通過共商、共建、共用的平等互利方式實現與各國的共同發展與繁榮。
趙可金:“一帶一路”應確立發展為重
“一帶一路”在本質上還是一個發展問題,“一帶一路”是一條新發展之路,在發展空間和發展重點上努力實現新的調整,特別是將發展重點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所關注的重點不是僅僅的賺錢,相反,中國已經做好賠錢的準備,中國更關心的是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及配置一大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骨幹企業。
王文:金融智庫與國際金融治理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我國智庫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也為各類智庫作用的發揮提供了新機遇。以金融研究為重心的智庫,同樣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崛起與金融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金融智庫所承載的責任、所運營的範疇將大大超過以往,尤其在國際化方向能發揮的作用更是越來越重要。
鄭功成:以房養老是金融産品 並非淡化政府責任
所謂“以房養老”只是一種可以自願成交的市場交易行為,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産權房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享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理財方式,在老人去世後,銀行或保險公司收回住房。就像你到保險公司購買任何一種保險産品一樣,它只是有需要者才會有興趣,既不可能成為國家法定的養老保障制度安排,更不可能成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主流方式,而只能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規範與支援下,為房屋所有者根據自己的人生安排與需要提供一種新的、自願的、補充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提出的積極意義在於,讓有需要的老年人再多一條自我改善老年生活品質的途徑。
李偉:新常態推動經濟邁上新臺階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新常態,既是由過去時發展而來的現在時,更是蘊含著巨大變革、創新活力,邁向歷史發展新階段的未來時。認識新常態很重要,適應新常態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領新常態,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新常態是邁向更高水準的必經階段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運作渡過增速換擋期、轉入中高速增長後的一種階段性特徵。
鄭秉文:拉丁美洲智庫的基本特徵與創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認識
從總體看,中國的智庫在隸屬管理體制、財務籌資機制、單位用人制度、研究激勵機制、職級科層結構、成果表達與評價機制、會計與稅收制度等,都存在很多問題和障礙,遠不適應黨中央對建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要求。因此,從黨中央提出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高度來看,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真正意義上的智庫在中國還不多,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還屬於一個新生事物,處於起步階段,由此形成的軟實力還存在很大差距,難以與發達國家的智庫系統媲美。
陳雨露:去産能、泡沫、杠桿將貫穿整個“十三五”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陳雨露近日參加由人大經濟學院主辦的首屆“世界經濟論壇”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重要階段,支撐經濟增長的原有動力在減弱,去産能、泡沫、杠桿的結構調整壓力將會貫穿未來整個“十三五”時期。
劉元春:雙向投資 與世界深度互動(經濟新亮點)
走得遠也要走得穩。企業走出去,需要政策“扶一把”。當前,應進一步創新金融財政政策支援方式,比如,創新境外合作區金融支援模式,為企業提供更多新型融資方式;發展中長期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險,分散企業走出去風險;保持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援走出去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遲福林:“十三五”推進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關節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節點,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臨界點。隨著內外發展環境深刻複雜變化,增長、轉型、改革的高度融合是我國的突出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十三五”這個中期,有效化解短期經濟矛盾,進而形成長期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總的來看,“十三五”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在於加快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改革,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新格局。
王文:全球轉型大背景下個人投資機遇與挑戰
害怕風險是改革最大的風險。“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金融抑制大於金融風險。我們不應該太害怕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風險,而應該推動、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從政策層面管理、防範網際網路金融,可以再放緩一點,不要太著急。”王文分享了他作為一個學者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態度——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黃劍輝:架設改革創新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提出具體可採取五個方面的戰略措施: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制度體制陷阱”;二是依靠人力資本投資和産業結構升級,跨越“技術創新陷阱”; 三是縮小社會差距,跨越“社會危機陷阱”; 四是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跨越“國際收支失衡陷阱”; 五是在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同時,積極發揮財稅金融工具的作用,促進跨躍“生態陷阱”。
陳章良:農業走出去的機遇
中國每年需要大量的糧食進口10年來我國農業生産實現了10連增,今年有可能實現11連增。但在這背後有一個問題就是實際上五六年前,中國糧食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口,這個數據很少人注意。2012年,中國所有的主要農産品,幾乎都要進口,當年水稻進口了230萬噸,小麥進口了360萬噸,玉米進口了540萬噸,大豆進口了5800萬噸。2013年中國糧食進口繼續高速增長,而且今年增長的速度更快。
張宇燕:能源不安全感從何而來
上周,亞信非政府論壇首次年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構建亞洲能源安全框架:從共識到行動”的圓桌會議上,多國專家學者圍繞能源安全展開討論。各國共同的擔憂是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抑或受到損害,同時因國情不同每個國家又各有焦慮。能源進口國害怕價格暴漲和供應中斷;能源出口國擔心價格暴跌和需求萎縮;依靠油氣輸送賺取收入的國家則憂慮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出現不穩定造成貿易或輸送規模下滑。
基本法現有機制足可解決問題 不應輕言修改 ——專訪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譚耀宗
新華社香港6月7日電(記者蘇曉、牛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條文不多,但整個起草過程卻長達近5年,凝聚了起草委員會59位香港和內地委員的無數心血。作為當年23位香港草委中的一員,民建聯前主席、特區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基本法每一項條文都經過深思熟慮,經得起考驗。對於香港政制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基本法現有的機制就能解決,不應輕言修改。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