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人物
於今:歐美國家城市更新特點
西方國家城市更新運動,在一開始受到以物質規劃為核心的近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思想的深刻影響,這些規劃思想的本質是把城市看作一個相對靜止的事物,希望通過對物質環境的設計解決城市中的所有問題。
張宗林:國家治理體系下的信訪制度
信訪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重要價值。信訪制度既能反映國家治理的能力,也能促進國家治理水準的提高。它可以推動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推動治理運作的民主化,推動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推動治理效能的顯著化,推動治理理念的現代化。
胡鞍鋼:“十三五”規劃或將開啟新的經濟上行期
目前經濟下行是毫無疑問的,從2002年開始一個新的週期,一直到2007年達到高峰,而後開始下降,今年基本到達低點,因此“十三五”規劃可能開始一個新的經濟週期上行期,中國還有強大的增長潛力。
趙磊:一帶一路百人論壇致力於找“痛點”
今天中部西北有很多不聯不通地方,沿海也有很多不聯不通的地方,所以“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幹什麼?就是找痛點,人們體驗中的痛點就是消費市場盈利點和體制完善點,這個思想是各位專家貢獻出來的。
張宗林:信訪改革的方向越來越清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改革信訪工作制度的要求,掀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於信訪改革的積極探討,隨著研究探討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信訪改革方向也越來越顯得清晰。
於今:推進和實現“一帶一路”合作,智庫角色不可或缺
“一帶一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中心問題:一是解決國內的生産過剩,二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兩條路都是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一帶一路”倡議如果對其進行簡單地複製,不但不能成功,還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倡議更多地是涉及到諸如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金融等經濟領域的問題,産能轉移、絲路基金、亞投行、高鐵是最為常見的關鍵詞。然而世界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的過程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
朱克力:中國新常態與改革執行力
“新常態”之下的中國,究竟未來存在哪些不確定性?2015年以及“十三五”走向,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來自各方的猜測和傳言也令時局顯得異常撲朔迷離。精準把握中國趨勢,無疑是各界人士在自己領域掌握主動權的關鍵。
魏建國: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確定第三次改革開放大戰略
2015年3月31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連結是這個宇宙演化的密碼。當物質之間發生連結,它們就能夠資訊交換,進而就會發生演化。人類文明的發展也離不開各種形式的連結。有人與物之間的、有人與人之間的;有群體之間的、有個體之間的;有現在和過去的、有現在和現在;有和平方式的、有暴力方式的等等。“一帶一路”願景的出爐,是中國智慧向世界展現的一種新的連結方式。它崇尚共贏、它多管齊下、它是系統的、它是清晰的。
商務部前副部長:“闖世界”是小微電商發展根本
魏建國認為“闖世界”是電商發展根本的目標。他表示,目前我國培養的人才跟國際不接軌。“我們一方面編了很多關於電商,電子,無線專業等等,IT産業,但是就業很困難。一方面更高的水準真正需要跨境電商,電子商務人才又沒有,説明什麼我們大學在這一塊,不符合國際的需求,企業不了解世界的需求。”魏建國説道。中小企業在走向世界的時候,我認為最大的有兩個,第一一定要適應這個市場的需要,特別是個體適應市場的需要。
魏建國:“一帶一路”投融資可採用PPP模式
在世界經濟形勢普遍不景氣的當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吸足國內外社會關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導性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在醞釀了近兩年之後於3月出臺,福建和新疆成為“一帶一路”兩大主核心區。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該如何解析“一帶一路”戰略佈局?
對話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會達到幾千個
未來5-10年,希望在“一帶一路”上各選5-10個驛站。“驛站”所在國家的整體發展策略,要與中國發展戰略相符合。 “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會達到幾千個,其中基礎設施的項目,最起碼300-400個,這是什麼概念,沿線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每個都會有1-3個重點的設施項目。現在全球已經進入了標準和規則競爭的時代,中國必須要加速,應該通過“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FTA來制定全球貿易規則,這個規則既適合中國,也適宜其他國家。
趙可金:多邊外交為一帶一路搭臺
中國不僅要積極利用好現有政府間合作機制的老多邊外交舞臺,也要大力支援一些多邊公共外交舞臺建設,開發好一些多邊民間外交舞臺,真正通過老多邊主義和新多邊主義的互動結合,凝聚更大範圍內的社會力量,將“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和合作收益,這是“一帶一路”多邊外交不可回避的社會責任。
吳心伯:中國推動國際秩序更趨合理
現今的國際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戰結束後建立的。今年是二戰結束70週年,加之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加速,因此人們對國際秩序的走向更加關心,西方特別是美國關於國際秩序變化的討論明顯流露出強烈的擔心和不安。
林毅夫:加快轉型升級 融入“一帶一路
在新常態下這種中高速增長會是多高呢?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關鍵在於對經過36年高速增長後的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該如何判斷。經濟增長代表收入水準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勞動生産率水準不斷提高,也就意味著需要靠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方面具有後來者優勢或後發優勢。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