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
2022-08-23

​見智|事實勝於雄辯!中國對外援助正全方位展現大黨大國擔當

文|李智 中國網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等重大理念和倡議,為推動世界公平、包容、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注入中國力量。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日漸提升,中國對外合作、對外援助工作正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大黨大國擔當。然而,部分國家個別政客和媒體總是企圖污名化中國對外援助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唐磊在接受中國網《見智》欄目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就已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有援助往來。1964年,周恩來總理提出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其根本理念包括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至今仍是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重要準繩。

唐磊指出,改革開放前,中國在經濟發展水準不高的情況下,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地幫助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贏得廣泛信任和友誼,為中國後來重返聯合國、發展外向型經濟等積累了重要的國際社會資本,同時也惠及受援助國家和地區,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送來許多雪中送炭式的幫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對外援助工作。2018年,中國整合商務部、外交部對外援助部門和職責,建成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體現了對外援助工作的重要性。唐磊表示,中國倡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理念,秉持正確義利觀,大幅提高對外援助力度、廣度和深度,不僅體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真實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有效提升了中國國家形象和全球領導力。

習近平外交思想為中國援外提供了根本遵循。唐磊指出,新時代以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重大突發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的大國外交、周邊外交、南南合作等成績斐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不斷鞏固。與此同時,中國的新型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主張也得到豐富和拓展,提出了包括“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夥伴關係網路”“正確義利觀”“真實親誠”“親誠惠容”等中國理念、中國方案,構成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和亮點。

2021年10月,中國頒布實施《對外援助管理辦法》,標誌著中國對外援助事業進入制度化和高水準階段。該《辦法》明確,對外援助致力於幫助受援方減輕與消除貧困,改善受援方民生和生態環境,促進受援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增強受援方自主可持續發展能力,鞏固和發展與受援方的友好合作關係,促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唐磊表示,上述理念和實踐,貫徹著新時代中國對國際交往準則的新認識、新主張,其中的核心要義在於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正因如此,中國的對外援助事業被提升到國際發展合作的高度。然而,部分國家個別政客和媒體總是企圖污名化中國對外援助工作。事實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進行對外援助時,都會帶上“附加條件”。

“這些條件的背後訴求是‘聽我的話’、‘按我的遊戲規則來’。”唐磊表示,部分國家以這種理論為邏輯基礎,以己度人地製造出形形色色污衊中國對外援助事業的謬論。應對這些政治污名化行徑,最好的反駁是堅持做好自己的事。他説:“在外交領域,很重要的一條原則是,不僅要看人家説了什麼,更要看人家做了什麼。只要中國在國際合作事業中堅持正確義利觀,在全球治理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理念,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産品,累土不輟,質疑、挑釁的聲音就會慢慢消弭。”

2021年,在第六屆國家發展論壇-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分論壇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黛博拉·布勞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以“中非合作與結構轉型”為主題發表演講。布勞蒂加姆通過列舉案例和數據,闡述中國對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就業等經濟民生領域的真實貢獻,有力駁斥了西方關於中國對非投資的種種不實之辭。

針對那些別有用心者的詆毀、污衊,中國的回應簡單有力——事實勝於雄辯。

責編: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