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概述
8日至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隆重舉行。來自世界52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為政、商、學界人士聚集一堂,圍繞“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10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併發表主旨演講,中國經濟發展成為輿論焦點。
“改革”成為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熱詞。“亞洲下一輪改革”“歐盟改革”“改革:重塑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優勢”等重要分論壇均涉及改革話題。“網際網路金融”、“滬港通”成最大焦點。訴苦、賣萌、推銷、走秀、批評、沉默與會……代表表現引發網路吐槽。
截至4月13日18時,博鰲亞洲論壇,相關網路新聞47822篇,論壇帖文3141條,部落格博文1049篇,報刊新聞1366篇,微網志24100條,其中新浪微網志“博鰲亞洲論壇“話題討論總量已達281萬條、#博鰲2014#話題討論總量達131萬條。
圖1:“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輿情資訊分佈圖
博鰲論壇:專家觀點“角鬥場”
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已然成為專家觀點的“角鬥場”。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産預測、國産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興經濟體未來大會伊始,在民間口碑很好的餘額寶就遭到了口誅筆伐。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直接向阿里巴巴放狠話:“馬雲你不要都革命了,你也沒那本事。”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稱,餘額寶是鑽監管規則的空子。一些專家則看好餘額寶。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表示“放開市場讓餘額寶發展,沒必要監管它”,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副董事長王銀成同樣力挺網際網路金融稱,“網際網路金融衝擊銀行是好事”。
對於金融機構和專家的這個態度,餘額寶的廣大消費者們自然很氣憤,有網友表示,餘額寶的價值不在於回報有多高,對經濟是否有實際價值,而在於給了老百姓一個可以隨意選擇的機會,而這一點,是中國銀行界幾十年都沒有的。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則認為 “網際網路金融會幫助到中國GDP增長,但是絕對不是GDP增長的萬能藥。”此番表態倒顯得理性謹慎。
在關於國産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討論上,徐和誼稱北汽正在和美國矽谷一家公司談合作,預計明年年底將推出超過特斯拉的産品。此語一齣爭議不斷。知名房開商潘石屹明確表示不相信,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主編袁莉則追問潘石屹“為什麼不信?”,正待網友等候潘總如何答覆時,大V“一毛不拔大師”:“就衝北汽那個開50公里電量就變成0的奇葩電動車”的嘲弄,一語中的,不但替潘石屹解了圍,還血淋淋的道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人對新能源汽車沒底氣。
同樣是分歧,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觀點“新興經濟體不至於出現大的危機”,遭到經濟學者馬光遠的反對,其稱“全球金融危機的基本邏輯不可違背,危機已經順利轉嫁到新興市場,並且隨著發達經濟體各種刺激政策的退出而發酵,爆發。”而曾培炎的另一觀點“當前判斷房地産‘拐點’為時過早”也遭到了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的反對,陳表示“未來10年中國地産泡沫破裂的概率至少為99%”。事實上,兩者關於中國房地産的表態,不僅沒有指明方向反而引發更多憂慮,“購房者是信中國人的還是美國人的?”難怪新週刊總主筆肖鋒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資源配置主體作用的話題中,北大經管學院教授張維迎“政府需求管理經常會抑制企業家精神,誤導企業家作出錯誤決策”的觀點,同樣遭到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反駁:“從資源配置角度來説,市場在發揮決定性作用,而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發揮輔助性作用。”
為期四天的論壇,也少不了各路大咖的粉墨登場,訴苦、賣萌、推銷、走秀、沉默與會……網友紛紛吐槽。潘石屹張欣夫唱婦隨,不談房價推銷蘋果,不談房價談環境治理、品評博鰲伙食、滬港通的夫妻“雙簧”,賺足了輿論眼球。知名房開商任志強雖未到場但博鰲論壇也不曾缺少他的聲音,其與潘石屹賣蘋果、博鰲伙食的“基情互動”撩起萬千網友的圍觀興趣。功夫巨星成龍,首次以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的身份參會,卻被稱是向體制內靠攏,一句“中國人都是要管的”惹來不少非議。體操冠軍劉璇夫婦參會,雖代表體育行業發言,但輿論關注的卻是其關於“文章出軌”的表態。姚明參會,輿論焦點也只是“小巨人”如廁的調侃,黃曉明參會,輿論總是問他“什麼時候結婚”,芮成鋼參會,傳媒卻放大其“減肥的訴求”。
博鰲論壇:國內主流媒體“策劃場”
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國內主流媒體各顯神通,爭相報道。傳統媒體方面,中央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環球時報》依舊是主角。“特刊”、“特別報道”成通用報道規格,“寫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召開之際”成報道模板。相關報道以總理會見參會各國政要為主,評論文章側重展望中國經濟對亞洲發展的影響以及博鰲論壇的地區影響,企業家專訪,專家觀點集錦也屢見報端。
然而,央媒關注的焦點不盡一致,《人民日報》、《環球時報》評論關注李克強總理南海局勢的表態,《光明日報》關注中國改革助力亞洲發展話題,《經濟日報》關注國家改革與經濟形勢,《新華每日電訊》關注中西方思想意識形態碰撞,以及中國民間智庫崛起。
網路媒體方面,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新浪網、網易網、騰訊網、搜狐網、鳳凰網是主力。各主流網路媒體均在“財經頻道”專題呈現博鰲論壇情況並將連結推送至官網首頁要聞頭條區,除傳統圖文報道外,各媒體充分利用微網志、微信、視頻訪談等新媒體技術傳遞博鰲好聲音。
較之往年,網媒力圖在資訊重合的背景下突出報道特色,新穎欄目可圈可點。如人民網,“上人民微網志,關注博鰲亞洲論壇”、新華網“我有問題問博鰲”、新浪網“總理博鰲足跡”、鳳凰網“早餐會”、搜狐網“中國和他的亞洲鄰居們”、網易網“策劃:博鰲觀點大檢測”、“博鰲考卷”、騰訊網“博鰲主題酒會”等。
此外,像正和島聯合新浪微網志舉辦的“新浪微網志之夜-正和島夜話”,這種傳媒與智庫組織融合解讀高端會議的舉措值得肯定。
博鰲論壇:中外輿論“對衝場”
國內媒體:中國改革,助力亞洲發展
博鰲論壇期間“中國改革,助力亞洲發展”成國內輿論共識。《光明日報》認為,中國的改革,將為亞洲尋找和釋放新的增長動力,也將助力亞洲經濟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經濟日報》稱,改革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的最大紅利,中國的改革舉措和成效,有助於增強本區域持久發展的內生動力。中國經濟網同樣認為,2014博鰲論壇將是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強力引擎。
一些主流媒體爭相解讀李克強總理關於“亞洲共同體”的演講。人民網評論稱,亞洲各國合作共贏的共識不難達成,關鍵就是在産業互接互補上、在維護和平穩定上多有給力的動作,真正實現同舟共濟,互惠互利。新華時評認為,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提出的構建亞洲“三個共同體”的重要論斷,體現了中國在思考亞洲全局問題上的智慧,也體現了中國在推動亞洲和平與繁榮方面的擔當。
針對李克強總理有關南海問題的表態,《人民日報》評論認為,中國式果斷的核心是防禦而非進攻。中國領導人在提出“果斷回應”之前,首先強調中國願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的主張是明確的。此番解讀無疑打消了有關國家及媒體可能造成的誤讀。著力化解南海難題,《環球時報》評論稱,南海局勢,中國外交需要有更多創造性的思維和更為穩妥的政策舉措。
外媒:培育新亞洲精神中國仍需努力
博鰲論壇引發境外華文媒體廣泛熱議,外媒分析,世界正在迎來一個亞洲世紀,亞洲國家應向世界展現一個政治團結、文化包容、經濟繁榮的新亞洲。博鰲論壇應該成為培育新亞洲精神的平臺,而這一過程中國仍需作出更大的努力。
香港《大公報》評論稱,博鰲年會是個成長的過程中,中國應學會不同文化之間的包容互鑒,學會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和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從而構建一個團結的亞洲,從政治上保障亞洲的可持續發展。
一些港媒認為,發揮博鰲論壇在亞洲的影響力是突破美國遏制的有益嘗試。香港《明報》稱,國防部長常萬全對哈格爾的直率批評,恰與總理李克強昨日在博鰲發表主旨演講時所説的“以直報怨”相呼應。中國一直在思考如何應對美在亞洲的遏制戰略,積極制定主動突圍的策略,博鰲亞洲論壇就被視為攜手亞洲突圍的重要契機。
一些外媒認為中國積極同亞洲國家加強聯繫熱情可嘉,但想取得戰略共識困難重重。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認為,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已抵達中國南部,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晤。中澳兩國政府表現出來的熱情,有助於自貿協定的最終達成。但達成協定依然存在障礙。日本共同社消息顯示,正在中國海南省博鰲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10日透露,未計劃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報道稱未計劃與中方領導會談,表明中日僵局在短時間恐難回暖。
李克強總理對中國經濟走勢、亞洲共同體的表態受到外媒高度重視。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表示,李克強總理關於中國經濟目標的設定,暗示中國領導層想在刺激經濟和繼續推進改革之間取得平衡難度日益加大。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網稱,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給盼望北京會推出刺激措施來提振其放緩的經濟的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
針對“亞洲共同體”的問題,大公網認為,李克強是在菲律賓單方面炒作南海問題、日本國內右傾化加劇以及美國提出重返亞太的背景下提出“亞洲共同體”這一全新理念的。這亦可視作中國在繼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周邊外交新實踐。
點評:亞洲共識重在落實
經過十餘年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已發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對話交流平臺,借助論壇討論南海共同開發相關議題更具現實意義。
2014年亞洲和新興經濟體將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印度、印尼等均在大力推進改革議程。在這一背景下,論壇希望通過政、商、學界領袖們的思想碰撞,在凝聚共識基礎上為新一輪改革尋找切入點和新思路。
四天的論壇緊湊且又富有成效,亞洲各國在事關改革發展的問題上達成了諸多共識,儘管會議結束了,但如何落實亞洲共同發展的問題沒有結束,這迫切需要各國切實行動起來,積極推進相關成果的轉化與執行。萬不可會上一番忙碌會後無所事事。
毫無疑問,亞洲共同發展遠非中國就能決定的事情,這需要所有國家的互幫互助,現實是,博鰲論壇的決策推動不盡人意,在一些重大洲際秩序以及規則的制定上,我們的倡議和主張表面上一片支援,本質上,效果甚微,因為誰都清楚,亞洲各國利益錯綜複雜,已不單純是國與國之間的理解與支援,背後還有世界其他國家利益的牽扯,亞洲共同體絕非是歐洲共同體,複雜的文化背景、多元的政治體制,註定是困難重重。
中國崛起將給亞洲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中國的強大也一定會是亞洲和諧乃至世界穩定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一些國家仍對我心懷疑慮,加之他國別有用心的蠱惑,未來一段時間裏,中國要想在亞洲樹立強大的威信就必須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和付出,畢竟消弭隔閡建立互信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令人欣慰的是,博鰲論壇一年比一年更具影響力,我們也堅信更多的亞洲國家乃至世界各國會因為中國的改革而獲取更大的發展紅利。
>>>>閱讀原文
編輯:張林 實習生孫希璐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