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70號航班與地面失去聯繫,機上載有239名乘客,其中中國人154名。至此之後,全世界的人和媒體都在關注著飛機的去向。其中,CNN、紐約時報、BBC、路透社等境外媒體的披露還推動了馬來西亞政府的資訊進一步公佈。世界各國媒體密切跟蹤事件最新進展,猜測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結果,並結合已知線索對應急救援、善後處理工作、國際關係影響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評論。
失聯原因不明導致陰謀論叢生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3月17日報道:中國的微網志現在充斥各種陰謀論。在飛機失蹤前一週,中國的一個火車站剛剛見證一場大屠殺。接踵而至的事件,讓中國人有一種似乎不再安全的感覺。一條微網志説,事故背後隱藏著大國博弈。
《馬來西亞紀事報》3月10日報道:多國全天候營救都未能發現失聯客機墜毀的“蛛絲馬跡”。沒有經確認的殘骸或碎片的跡象,失聯前沒有發出求救信號,沒有清晰跡象表明飛機在空中遭遇任何技術故障。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瘋傳陰謀論。
卡達半島電視臺説,調查仍在繼續,官方正考慮劫機、蓄意破壞、恐怖主義、飛行員或登機人員精神疾病等因素。在美國“salon”網站文章看來,如果對陰謀論感興趣的話,那麼在飛機失蹤兩周後冒出什麼“新型”衛星數據分析這樣的説法本身就很可疑。單從納吉布發佈資訊看,更直接結論是現在應該排除陰謀論。為什麼要飛這麼老遠去印度洋自殺?直接在泰國灣就能搞定。
幾乎每一場大型空難都會引發與之相關的陰謀論,而911事件的發生,更是讓空難和恐怖主義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對固定搭配。無論是網友還是媒體對於馬航飛機失聯原因的劫機推測,都反映出了人們對恐怖主義的憎恨和懼怕。頻繁發生的恐怖事件加劇了人們心中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本次圍繞MH370號航班的陰謀論不斷演繹與長時間搜索無進展以及馬方消息的堵塞不無關係。
馬方的結論不等於真相
“無人生還並未終結MH370致命航班之謎。”《今日美國》報25日以此為題稱。報道援引美國災難調查和安全專家肖恩•普魯克尼奇的話説,“馬來西亞官方公佈的消息回答了一些問題,但又開啟了許多遠未解決的新問題。我們現在仍只是接觸到表面。”英國《獨立報》説,21世紀之初的馬航失蹤之謎相當於20世紀肯尼迪遭暗殺之謎。
德國《巴登日報》25日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想儘快結束這場危機,在沒有詳細證據的前提下公佈結果,但並不會改變事實。如果馬來西亞政府未來不交代清楚,這個謎團將永遠留在全球民眾心中。誰還敢坐馬來西亞航空的飛機,誰還會繼續喜歡馬來西亞?英國《每日鏡報》評論説,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成員的親屬所遭受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但讓人們更加難以接受的是,這一結論並不會讓我們距離尋找墜機真相更近。
《紐約時報》稱,最初在空中尋找這架飛機的嘗試,很快就會擴大為跨越兩個半球、涵蓋陸地和海面的多國緊急搜救行動。從那時開始的尋找飛機的努力,現在可能已經成為現代航空史上最令人困惑的案例。
“誰還敢坐馬來西亞航空的飛機,誰還會繼續喜歡馬來西亞?”德國媒體的這句追問,顯然已經準確預言了中國國內目前的狀態。受馬航MH370失聯事件影響,北京各旅行社的赴馬遊報名人數跌至冰點,中青旅暫停與馬航合作的所有旅遊産品,其他已報名馬航自由行的遊客可全額退款或申請換為其他航空公司。同程網和藝龍網分別發佈公告稱,即日起無限期停售馬航的機票,直到馬航查明真相。中國各大旅行機構通過封殺馬航來表達對馬來西亞資訊隱瞞、搜救遲緩的抗議,以及對馬航失聯乘客家屬的聲援。真相未查明之前,世界各地遊客表示對馬來西亞政府和馬航失去信心,這將極大的影響到馬來西亞的經濟狀況和世界印象。
馬來西亞將全世界蒙在鼓裏
英國《金融時報》13日報道,有越來越多的批評聲音指責馬來西亞政府在溝通方面行動遲緩,公佈的資訊自相矛盾,且協調工作差強人意。航空專家、失望的乘客親屬,甚至中國官方在表達各自的擔憂時都變得越來越直言不諱。
俄羅斯《飛行安全》諮詢分析機構專家梅爾尼琴科表示,此次馬航客機失蹤事件過程蹊蹺,有很多因素到現在未能得到很好解釋,且馬來西亞方面對事件的表述多次反覆,甚至前後矛盾,如飛機最後一次在雷達上出現的時間、失聯的確切位置、是否曾經試圖返航、多少名乘客未登機等資訊,另外搜救行動的部署也與披露的資訊有所矛盾。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馬方有意向國際社會隱瞞了一部分資訊,這就造成不解的問題越來越多,為何得到飛機最後一次信號的時間多次更改,在事件發生數個晝夜後才最終確定?
英國《全球飛行》雜誌安全問題專家利爾芒特日前也指出,馬來西亞政府在披露失聯航班相關資訊方面有諸多失誤。馬軍方具有使用一次雷達監控其邊境、海岸線附近領域活動的能力。顯然,它比任何其他馬方機構掌握著更多關於失聯航班的資訊。但看上去該國當局似乎還沒有利用這些資訊,也許軍方在提供這些資訊上的動作太過緩慢。這讓失聯客機乘客和機組人員家屬一直被蒙在鼓裏。而現在搜尋飛機的範圍擴展到如此之大,也顯然説明沒有充分利用好飛機的跟蹤資訊。
路透社在評價馬航失聯客機搜救工作時指出,世界上最撲朔迷離的航空謎團讓馬來西亞政府飽受質疑,馬來西亞領導層面臨著國際社會關於其資訊發佈混亂和缺乏透明度的批評。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歐內斯特•鮑爾説:“馬來西亞應該受到批評——他們對此事的處理非常糟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出的畫面顯示,在被問到馬來西亞當局的公開聲明是否可信時,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主席霍爾的回答顯得毫不客氣。霍爾説,很遺憾,馬來西亞政府沒有能力處理這起調查。
美國《外交政策》3月26日報道,納吉布的聲明終於打破了持續多日的支支吾吾,但是在搜尋航班的數周中,馬來西亞政府的種種倒三顛四、令人憤怒又啼笑皆非的説辭令遇難者的家屬難以相信飛機墜海的結論,他們要求馬來西亞政府提供切實的證據。與此同時,外界也對大馬政府的公佈的結果提出了質疑。但是馬來西亞國民似乎已經對政府的朝令夕改和模棱兩可習以為常。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政府已經先後將飛機失聯的責任歸咎於美國、中國、朝鮮、伊朗、阿富汗甚至外星人。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從根本上説根源於其政府的腐敗、不透明以及官僚主義。
各國媒體都在指責馬來西亞處理次事故的表現。雖然馬來西亞官方不斷表決心,面對鏡頭落淚,但是搜救行動部署無序、披露的資訊前後矛盾、資訊發佈混亂、缺乏透明度、記者發佈會遲到、對家屬怠慢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暴露出馬來西亞缺乏處理此事的能力。甚至遭到了本國媒體的痛批。“馬來西亞文摘”網站援引反對派領導人安瓦爾的話稱,“MH370航班神秘失蹤,不僅反映了執政黨的無能,也反映了其不負責任。”
中國竭盡全力確保國人安全
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對失聯客機作出的反應展示了其擁有的強大技術力量和令人驚嘆的資源,從衛星提供的圖像,到朝著海上物體的位置全速前進的船隻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海事安全問題專家尤安•格雷厄姆説:“對於許多國家,尤其是中國來説,其中肯定有一些政治因素。由於MH370航班上的239人中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北京面臨著一定的基層壓力,而它擁有為了維護中國的利益而運用(這種壓力)的能力。這是一個(北京)可以取得成功的案例”。
英國路透社評論,中國在搜救行動中充分展示了日漸增強的軍事實力,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歷史使命,其中包括保護在海外的中國人。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媒體評論,隨著中國全球利益的拓展,中國政府正積極動用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所有手段,確保海內外中國人的安全。
美國“quartz”網站3月11日報道:中國已向南海派出2艘軍艦,部署10顆衛星搜救,並派出代表團提供搜救諮詢。這種果敢自信的反應,標誌著中國崛起為地區超級大國的進程來到了一個新階段。中國一直在東亞增強軍事和貿易實力,但從未全面接受過此類超級大國角色。雖然中國向來對爭議領土宣示主權,卻幾乎從未像現在這樣公開向海外派遣軍人和官員。這場危機成為北京的一個機會,使之能在作為美國傳統勢力範圍的東南亞,繼續已有10年之久的擴展軍事和外交影響力的政策。
各國媒體對中國此次搜救行動的表現紛紛表示肯定。英國路透社、BBC網站報道,中國派出被媒體形容為“最強大的救援船隊”,在遠離本土的搜尋區域部署多艘艦船和飛機,積極參與搜索馬航失聯客機。法新社、台灣“中央社”等媒體滾動播報我國搜尋失聯客機的行動,實時發佈我國第一時間派出海空兵力前出搜尋資訊。印尼《雅加達郵報》、香港《南華早報》援引專家的話稱,中國軍隊的參與可以極大地提高搜救效果。對地區國家來説,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有積極的一面,而這一點經常被外界忽視。
多國救援成海上合作良好範例
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報道,一場在南海邊緣搜索失聯馬來西亞航班的多國行動,正轉變成在該地區存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之間展開海上合作的少有事例。北京大學國際安全問題專家、華盛頓的布魯金斯研究所訪問學者朱峰説,這是在多國救援行動中展開地區合作的優秀事例,這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良好範例。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9日報道稱,一場在南海搜索失聯馬航航班的多國努力正在演變為該地區陷入領土爭端的國家進行海上協作的罕見樣板。
澳大利亞國防學院專家卡爾•塞耶説:“在這次搜索行動中,人道主義需要是壓倒一切的。鋻於失聯飛機上有大量中國公民,中國政府必須讓世人看到它在採取行動。等這次任務結束時,戰略局面將一切照舊。”
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25日社論文章表示,印度洋中部水深3000米或更深,黑盒子搜尋和打撈只有美、中、俄、法、日等國有相關能力,説明建立一個人道救援和災難救助的國際整合機制,以透明公開方式合作來應付任何國家出現的實時災難,此其時矣。我們居住在地球村,有共同的福祉和利害。除了國家間的競爭,應該還有人道、同情、互助等人類更高層次的人性和“人味”!
香港中評社文章中表示,南海的各項主權爭端短期內實難完善解決,這無疑阻礙了各方互信機制的建立。但解決南海爭端,是否可以本著先易後難的程式尋求突破?從今次馬航事件來看,人道救援就是一件南海各方都能接受、也會積極參與的事項。從這個意義上説,馬航事件理應成為南海各方今後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有效合作機制的新契機。
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跨國海空搜救工作,參與搜救的力量達到26個國家和地區。馬航MH370號航班的搜救工作促使在該地區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之間展現出了罕見的合作。雖然在此地區存在領土爭端,但對於失聯航班的人道救援成海上合作良好範例。
輿情點評:跨越國界的人道主義救援
參與本次馬航失聯客機救援國家不斷增加,各國投入非常大的搜救力量,各方資訊也越來越多,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搜尋範圍越來越大,挑戰也越來越重。從3月8日至今長達20天的時間裏,MH370號航班的下落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外媒報道的方向與中國媒體的報道方向有眾多重合之處。各種猜測不斷滋生,長時間搜索無進展以及馬方消息的堵塞使涉及恐怖主義的陰謀論有了生長的土壤,而距離墜機真相還有多遠依然未知。作為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方,馬來西亞政府以及馬航的各種表現均不盡如人意,引來各國媒體的指責,甚至被認為沒有能力處理這起調查。其他國家的救援力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國派出最強大的救援隊伍,澳大利亞、美國、越南等20多個國家都參與救援,多國海上協作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合作範例。
外媒輿論反映了各國在馬航失聯飛機事件中留給世界的主要印象。通過對外媒輿情的分析可以看出,馬航失聯飛機已經牽動了全世界人們的心,各國合作,務必要尋找到飛機的蹤跡,並且調查出事故的真相。中國在此次救援過程中,表現出對國民負責的大國姿態,贏得了國際媒體的好評。多國協作尋找飛機,再一次傳遞了跨越國界的人道主義正能量。
>>>>閱讀原文
編輯:張林 實習生孫希璐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