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對開發商徵地手續有異議、沒拿到徵地補償,山東省平度市杜家疃村村民在已被圈佔的被徵地施工入口搭起帳篷,阻止施工。3月21日淩晨,帳篷起火致1死3傷。記者從平度市鳳臺街道辦杜家疃村村民委託的律師處了解到,現被開發商圈佔的土地有138畝,但他們在國土局官網僅查詢到83畝地的招拍挂出讓成交公示;土地面積5.5818公頃(83.727畝),成交價1.0315億元,受讓單位為青島成元天業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
真相需要被追問
因為一把大火,一死三傷,人們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是非之地”。
3月23日,新華社的報道用了這樣一個標題——“農民守地引發血案,為什麼又是平度”。一個“又”字,表明人們對平度的疑問,已經不限于這次的命案,也不止于這場蹊蹺的火災究竟是失火還是縱火,而是對這裡的權力生態,表達了焦慮和質疑。
農民耿福林被一場突如而來的大火燒死在帳篷,事件的前前後後,就如一團包不住的火,迅速燃燒進公眾視野。圍繞這樁命案,官方躲躲閃閃的態度令人生疑:事發後,平度官方微網志第一時間以“失火”為事件定性,但在媒體質疑之下,迅速調整為“有縱火嫌疑”;緊接著,媒體再爆“搶屍”猛料,當地官方予以否認;但媒體的追問仍然不依不饒:既然不是搶屍,為何神速火化?
在這場曬在民眾圍觀的太陽底下的矛盾衝突之中,平度官方表現出被動的倉促應對,人們在一系列的疑點中不禁要質問:這塊土地的徵用背後,究竟有多少不能啟齒的秘密?[詳細]
從“徵一頭牛”到“補一隻雞”
83.727畝土地,成交價1.0315億元,折合每畝約123萬元。據村民反映,他們只是到村委會領取每畝地2.5萬元的青苗費。其實,青苗費嚴格而言不算土地補償,只是對毀掉青苗的賠償。據平度方面披露,所徵收土地為125.36畝,徵地補償費為604余萬元,平均每畝4.8萬元。
4.8萬元從農民手中徵收一畝地,轉手賣給開發商123萬元,這有何公平公正可言?更何況村民們除了每畝2.5萬元的青苗補償費外,未獲得其他任何補償,他們不知道這塊地有沒有賣、賣給了誰、會不會有賠償。他們找不到開發商,就找村委會、街道辦、市政府詢問情況,他們懷疑自己的耕地已被賣,但沒問到結果。杜家疃村村民的無奈和悲憤可想而知。[詳細]
農民的知情權去哪兒?
不僅如此,當地的一些做法還有為徵地暴力張目之嫌。平度當地媒體去年就公開發文稱,“舊城改造”要“敢於碰硬,絕不手軟”,這篇評論將村民正常的利益訴求,定義為“歪風邪氣”,整篇文章,處處透露出反法治的思維。杜家疃村原村委“文書”李榮茂還舉報説,當地街道辦領導還威脅村幹部,説“誰不配合(徵地)就下臺。”不難想見,這些信號,會給基層官員以及開發商怎樣的影響。
按國家相關規定,地方政府在徵地中,必須充分確保農民的知情權,尊重民眾意願。但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當地40余戶村民,都對徵地毫不知情。在8年的時間裏,杜家疃村村民四處投訴舉報,但徵地卻一路綠燈。被徵的農民土地先是以工業和教育用地為名,後來卻偷天換日,變成了商業用地。[詳細]
在公平有序的市場機制中,被徵地農民該拿到多少補償款,不能由基層官員説了算,更不能由房地産開發商説了算,除了交給法律,還應建立公平而開放的博弈平臺。就目前而言,或可從三方面著手:其一,尊重農民話語權、議價權。徵地時不能霸王硬上弓,哪怕為了公共利益,也應該充分徵求被徵地農民的意見,農民反對徵地,就不能來硬的。其二,應根據市場定價的原則補償農民。其三,必須制度兜底,使農民免於“就業無崗,保障無份”。唯有保障被徵地農民的權益,他們才能安放自己的人生。[詳細]
土地財政終非長久
地方政府有賣地的政績衝動,不法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相互勾結,甚至不惜偽造村民簽字、手印,與民爭利,是“平度血案”的罪魁禍首。
土地財政是不顧子孫後代、殺雞取卵式的短期行為,貽害無窮。土地財政不僅從客觀上推高了土地價格,使各地“地王”頻出,也使房價屢創新高,使國家對房價的宏觀調控屢屢落空。屢創新高的房價,讓老百姓怨聲載道,也讓整個國家的經濟被房地産綁架的風險日益加大。
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耕地資源更為有限。地方政府靠賣土地過日子,終非長久之計。
有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耕地約18.28億畝,18億耕地紅線岌岌可危。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可賣的耕地即將告罄。面對保增長、促就業的訴求,地方政府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各級地方政府要儘快擺脫對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