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7月12日 馬雲拜訪“氣功大師”王林,將其與王林的合影上傳到網上,引發網友關注。
7月17日 對於司馬南質疑其用偽氣功騙錢斂財,王林回應稱,“你司馬南吃幾碗飯,敢和我叫板?我用氣功隔幾十米都能戳死你。”
7月19日王林曾經的“關門弟子”鄒勇爆料,王林曾借收徒之名騙其錢財。鄒勇發現被騙後曾找王林理論,王林説你跟我鬥,不會有好結果。
7月22日 新京報首發《隱秘“大師”王林的金錢王國》,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王林承認曾經放過高利貸,同時被指以收徒騙取鉅額錢財。
7月26日 新京報報道顯示,王林涉嫌在自然保護區違規建別墅,賣“假酒”陷糾紛。
7月29日 對王林涉嫌非法行醫,江西萍鄉蘆溪縣衛生局稱正開會研究。
7月30日 王林與“徒弟”購房糾紛案二審開庭,王林與鄒勇均未到庭,傳王林已去往香港;蘆溪政法委督促查王林;峨眉武術研究院否認王林峨眉學藝。
8月1日 王林被曝出香港公司曾投資宜春建設重點工程,政府曾給該項目優惠政策,知情人稱其在當地關係網深厚。
8月3日 江西省衛生監督所稱,已針對“氣功大師”王林涉嫌非法行醫展開調查,並公佈舉報方式,但未收到舉報。
8月4日 江西蘆溪縣公安局對王林涉嫌非法持有槍支立案調查。
媒體關注度分析:
“氣功大師”王林進入輿論視線是源於微網志上一張他與馬雲、趙薇和李連杰在其家中的合影。在7月22日,新京報首次刊登題為《隱秘“大師”王林的金錢王國》的報道,隨後,王林的名字就長期佔據國內社會報道頭版位置。持續兩周的時間裏,“大師王林”以平均每天高於400條的媒體曝光度出現在公眾面前。並且,從事件發酵開始,輿論關注高潮達四次之多。
對於一般社會事件,輿論的關注熱度會持續三天,重大事件會延至五天,隨著週末傳播效應的驟降和新的事件發生,輿論的關注點會隨之轉移,之前的“頭條”就會逐漸失去關注度。王林走進輿論視野,是以名人花邊新聞入場,輿論能夠保持這麼久的關注並不常見。
從媒體關注趨勢來看,“大師王林”事件出現四次波峰波谷。第一次輿論高潮出現,是源於新京報的《隱秘“大師”王林的金錢王國》。第二次波峰出現在7月25日,江西省蘆溪縣政府回應,不介入不表態。7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以《“神功大師”的真面目》為題進行調查,評論認為,應該讓王林見識一下法律的功力。央視王牌節目的深入報道將公眾對“大師”的批判引向最高點,同時也是媒體扒糞轉為法律追究的轉捩點。8月6日,江西官方認為,根據媒體報道,王林涉嫌“七宗罪”,輿論的關注焦點再次聚焦到王林身上。
在揭露“氣功大師”的騙局事件上,掌握話語權的重要媒體起到了主導作用,甚至扮演了偵探的角色。《新京報》最早揭露黑幕,曝光其住五層別墅,以空盆變蛇等絕活結交名流;與政府高官關係密切;給商人放高利貸;被指控以收徒騙錢。新京報記者張寒在江西萍鄉的實地採訪掌握了王林騙局的多重資料,一舉將王林逼得敗走香港,而後,又動用多篇漸進式獨家深度報道,再配合評論引導。與此同時,各大媒體也加入新聞傳播和挖掘陣營,其中以央視的《焦點訪談》最具影響力。
在事件還處在發酵期時,王林斥責新京報記者“收錢報道”,咒其“不得好死”。王大師當時以為“過兩天就沒事了”,如今看來,他還是低估了媒體的影響力。
《新京報》作為首家南北合辦的都市報,是目前北京地區版數最多、資訊量最大的綜合性日報。以《南方都市報》的資源優勢支撐,繼承了南方報係深度報道的風格。無論王林的雜耍伎倆、名人花邊、徒弟反目爆料、還是上升到法律層面的種種定罪,傳統媒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都再次證明了它的挖掘能力和輿論影響力。
自媒體扮演圍觀角色,大V們依舊活躍。
與人民日報蝸牛式創新不同的是,官方微網志@人民日報已經遠遠地走在了前面。@人民日報:王林曾對劉志軍説,要幫他弄一塊靠山石,“保你一輩子不倒”。而劉志軍作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竟然不顧官德和人格,屈尊于一個江湖人士,寄託于一塊石頭,終成笑柄。對於那些不信馬列信鬼神、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少數官員,有必要大喝一聲,是該猛醒了。
作為官方媒體的帶頭大哥,人民日報在微網志上對於社會話題的人性化關心已經贏得了一致好評。各媒體的認證微網志擁有遠遠超出發行量的粉絲數,內容出自傳統媒體,但依靠自媒體的傳播力來圍攻王林更勝一籌。
對於輿論圍剿,@中青報曹林指出:關於王林,説了一個現象,輿論和媒體打王林這種“大師”,往往都是跟風,一窩鋒的群打群攻。騙了財,騙了高官,騙了明星,騙了公眾,接下來曝出來的戲應該是瘋狂騙色、睡了多少女人了。可這些欺騙是一兩天養成的嗎?王林的熱點沒幾天就會過去的,就像李一那樣,隔段時間又會曝出一個。
提到與王林的傳播現象類似的,有還在熱的李天一案,以及再之前熱了一年的郭美美事件。輿論的這種間歇性關注已經形成典型傳媒案例,但是卻一直逃不出雷聲大雨點小的怪圈。李天一今天是主犯,明天就成了被算計者;郭美美繼續高調炫富,現在依然利用公眾的審醜到處走秀;所謂涉嫌七宗罪的王林,把他再送回監獄似乎也並未提上日程。
@傳媒老王擔心:王林會像郭美美一樣最後無恙嗎?疑問中帶著無奈和譏諷。
依據@武大瀋陽的分析:【大師王林事件】1.一個偶像的破滅可能會帶來一群偶像的破滅,馬雲等人光環漸消。2.老一輩跑江湖的已經過時,網路是新的造神機器。3.查他就從實處查,如違建、非法行醫等。合影什麼的也就是一新聞噱頭。4.王林的浮出水面暴露了權貴的私生活圈,這是一個私密的強關係網。5.滑稽喜劇是灰色悲戲的表像。
關注核心:輿論在不斷遷徙中完成“大師”打假
對於王林的關注首先起于名人的花邊。明星與氣功大師的合照,將精英、權力與迷信結合在一起,非常符合娛樂時代的新聞口味。於是輿論的第一炮對準的是 “大師”假外套。把戲終究只是把戲,在知識分享如此興盛的今天,王林的各種神技被“秒破”。而敏銳的媒體人自然能找出他與權貴們關聯性。
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曝光的第二天就發表評論,直接點出:在 權貴名流的推波助瀾,無疑為王林們的生存提供了契機。若問王林和權貴名流們,誰消費誰?他們應是互相消費,而且這是一種極易産生公共影響的“神話傳奇”,會導致更多人受騙。所以,普羅大眾們,真的需要一雙慧眼。
王林的利益鏈條輪廓已經暴露,接下來就是全社會的扒糞期了。
多家媒體圖文並茂的對王林進行全方位揭秘:
“氣功大師”的傳奇如今被徹底地抖落乾淨,網易專題《起底王林》將其成名過程梳理了一遍,騰訊用《圈子就是票子》來總結王林的“六度人脈”。各大網站均用專題來匯總王林事件的相關資訊。雖然大師一秒鐘變江湖騙子,但是,依王林本人的回應:“我的氣功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不犯法。這個是真的是假的,與大家沒有關係,與法律也沒有關係。這個真假,希望你們不要再去考究,只要考究我是不是犯了法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雜耍之事,信與不信的確與他人無關,都與法律無關。但是王林果真如他所訴,沒有犯法嗎?
輿論關注開始從推他下神壇轉移到法律層面。原本與富甲一方的王林甚是親密的江西蘆溪縣政府在省級的工作協調會上認為,根據媒體報道的王林的行為,王林涉嫌“七宗罪”:非法行醫、重婚、詐騙、偷稅、行賄、賭博、非法持有槍支。正如《焦點訪談》所言,要讓王林嘗下法律的功力。
大多數的內幕來自於內部——王林的“徒弟”,持有外國護照的江西省人大代表鄒勇。對於這些爆料,王林自稱是遭到了報復,在網上以問答形式回答了眾多焦點問題。在雷政富案中,女主角趙紅霞最後也未能逃開法律的制裁,原來的利益共同體互掐往往會落個魚死網破。此次師徒反目的鬧劇,是否也會收到一樣的結局呢?
媒體評論則更加側重於冷靜而深入地探討:“大師”為何成名以及其背後的利益鏈條。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約翰吉庭斯(John Gittings)在其著作《變化中的中國面貌:從毛(澤東)到市場》中,認為:“中國民眾對於氣功中的所謂超感知覺和神秘意志力的迷信,源自於整個社會的不安與騷動。”政治欠透明、權力運作的神秘性、資訊獲取不自由,使得迷信現象更加嚴重,假官、假醫、假大師橫行江湖。
環球網編譯美國僑報文章,道出中國的“大師”與賓客互相消費的內在含義: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雜耍只是噱頭和道具,人脈關係也只是雕蟲小技之輩們運作的資本,歸根結底,還在於施騙者與追逐者之間的利益交換、各取所需。也就是説,“大師”與其賓客只不過是互相“消費”,充當彼此的利益搭檔。因此,與其説名流、官員們上了當,不如説太多的人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師”的權貴人脈充沛、“想搞什麼項目都搞的來”,僅此足以。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涌在給財新《新世紀》撰文中指出:氣功大師的騙術創造了聲名,引來了官員與商人的膜拜,王林登上了權力資本的快車。王林頭頂氣功大師之名,實質成為一個“大仲介”,它是不同資源的黏合劑,聲東擊西,左右逢源,這是“氣功大師型”企業成功的真正奧秘。
輿情分析:為何大師的花邊新聞炒了這麼久?
閭丘露薇在給華商報的專欄文章中指出:很好奇主流大報為何會對一個這樣的人感興趣。如果用媒體公器去譴責他們或者批評他們,沒有必要,畢竟這是別人的一種生活選擇,他們有這樣的自由。你不喜歡,但是要接受,多元社會裏面,存在不同價值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害,不應該由某一方來決定,而是透過社會的共同討論,來制定社會規則,通過法律進行約束。
官場小説、政壇八卦歷來很有市場,這正是抓住了人們對於在潛規則下運作的權力交易的好奇心理。王林事件亦是如此。
正如成功把劉鐵男拉下馬的羅昌平所言:我對他沒那麼反感,除非他騙了老百姓,害了弱勢者。他不過就是一面照妖鏡,讓不少妖精原形畢露。“妖精”所指,就是他背後的“隱形黑市”。媒體將王林推翻,是在權力交易的黑幕上透了一個小孔,裏面還大有內容。至於王林本人,該歸法律的就歸法律吧。
觀點中國 張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