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場輿論之火除腐去弊
    當公共安全事故頻發發生,形成聚合效應之後,輿論熱度長期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輿論引導該做的就不僅僅是單純的滅火。而是要提供有效的出口,借助輿論監督之力除腐去弊。切忌站在輿論的對立面,試圖戰勝輿論,這樣只會催化輿情的升級,將一切引向不可控的結果。
三場大火輿情分析

事件概述

六月三場火線段圖

    事件一: 5月31日下午,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發生大火,共有78個儲糧囤表面過火,儲量4.7萬噸。其中玉米囤60個,儲量3.4萬噸;水稻囤18個,儲量1.3萬噸。目前火災已經被撲滅,無人員傷亡。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6月3日公佈了“5•31”黑龍江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原因,係配電箱短路打火引發火災。中儲糧林甸直屬庫主任郜彥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6月3日被移送當地公安機關。

事件二:同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發生火災,當班人員被困,共造成120人遇難。吉林省消防部門介紹説,本次事故係廠房液氨泄漏引發爆炸。 6月4日,李克強總理來到國務院應急指揮中心召開視頻會議,了解救援進展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救援處置工作,要求徹查吉林火災事故原因嚴肅追究責任。火災傷者描述,事發時,車間總計有300余人,工人上班後,車間大多數門都會被鎖上。 6月6日,吉林大火第三天,國務院調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長春召開,吉林省省長巴音朝魯表示自責和道歉。長春市市長姜治瑩做出檢討,表示不會文過飾非、回避問題,要處理好善後,配合調查組工作。

事件三:6月7日,廈門BRT快速公交車突發起火,事故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傷。廈門市政府新聞辦權威發佈,59歲的犯罪嫌疑人陳水總被當場燒死。經警方偵查證實陳水總因悲觀厭世而泄憤縱火。

媒體關注度:六月初的輿論場燒起三把火

六月三場火輿論關注度

    5月末發生的中儲糧大火為首,引發了6月的第一場輿論場風波。而在第一場火到達輿論峰值的時候,發生了吉林禽業公司的火災。第二場火恰逢火災討論蔓延開來之際,並且死亡人數眾多,事故發生第一天,輿論立刻轉移,由於輿論疊加效果,媒體關注度呈現出井噴趨勢。6月3日當天,就有超過3000篇媒體報道量。

到6月3日和4日,圍繞火災的討論成為全社會最熱門話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都是火災相關新聞,評論版頭條也在集體拷問公共安全。在兩場大火的消息逐漸降溫的時候,廈門BRT大火接過接力棒,輿論再次達到沸點,端午節假期的到來,使火災輿論迅速降溫。因為假期效應的影響,再加上安全事故偃旗息鼓,六月初輿論場的接力三把火才終於熄滅。

然而,雖然三個事件同為火災安全事故,但是輿論發展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走向。

輿情發展走向:背景主體不同,輿情發展各有特點

六月三場火輿論走勢圖

中儲糧直屬庫火災因有其歷史淵源,因而引發了陰謀論的探討

首先是中儲糧歷年醜聞被扒出,包括: 2008年四川某糧庫大火,撲滅後發現糧倉並無糧食。1999年2月朱鎔基談信訪工作時談到:“不久前我到安徽省南陵縣去察看糧食倉庫,在我沒去之前糧庫都是空的,後來他們把一些糧站的糧都搬過來,擺得整整齊齊。連我都敢騙,真是膽大包天!”

本次報道中多次變動的損失估值也成為人們質疑的理由,從最早6月1日新華網發佈消息稱損失過億;2日央視《焦點訪談》中,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副主任羅洪權説,損失大約8000多萬元。直至最後中儲糧相關負責人稱,火災直接損失約307.9萬。連配電箱短路引發火災這一調查結果也難以説服民間輿論。最終成就陰謀論的“鐵證”是: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視組進駐中儲糧。

5月31日,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發生嚴重火災。受眾很快將其與中國歷史上溥儀時期故宮失火等相似情節相提並論。新京報在6月3日社論《中儲糧大火與巡視組進駐有關係嗎》中直言不諱:將火燒連營與巡視組進駐聯繫到一起,也反映了民眾對中央巡視組的高期望值。一直以來,囿于現實的、固有的利益格局,在反腐敗、監督官員、改變作風等事關全局的問題上,民眾更願意相信“中央來人”。

民營企業火災的關注點則是在資本獲利與安全生産之間的博弈

禽業公司的火災因其傷亡慘烈震驚全國。隨著媒體報道,細節增加,輿論矛頭指向了企業罔顧職工性命,忽視安全生産。因而媒體評論也最為純粹,指向了最根本的問題:經濟增長與生命安全的關係。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早已不是新鮮事。而這一次火災也具有一場災難所應當具有的所有典型特徵:企業安全意識的缺乏、安全設施的缺位、安全制度的缺失以及監督的缺失。

但仍有媒體試圖在就安全問題泛泛而談之餘,追根溯源,找尋現實解決途徑。中國青年報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何易出現重大傷亡事故》一文中認真探討了這一問題。文中採訪了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承坪,分析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特徵: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壓縮成本,在廠房、設備等其他成本短時間內難以縮減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是最容易壓縮的。

長江日報則在《從吉林大火反思底層勞動者的處境》中,極力將傷亡數字還原成個體,借機提醒人們關注底層勞動者的處境:我們能夠看到,職業病、工傷事故等,如何給工人帶來維護自身權益的痛苦,工人的人身權利如何在一些勞動場面中遭到喪失文明底線的踐踏。進入工廠的人們,如何面臨與父母、孩子長期離別的苦楚,工人的身體如何成為社會傷痛的忠實記錄者。

廈門BRT火災因其人為的因素,複雜的事故背景,輿情狀況最為錯綜複雜

近年來,公交車火災時有發生,網民對逃生手段等並不陌生,事故發生之後,社交媒體平臺即時反應。輿論聚焦于公共交通的安全性,因為早先廈門BRT立項等環節引發過爭議,網民扒出2012年本地市民的帖子,質疑BRT公交的行車安全,其中包括涉事車輛安全以及公共交通規劃問題。更有甚者稱這與官方政策有關,認為BRT網路系統是為軌道交通線路探路,因為安全方面沒有考慮週全。對於官方的質疑在隨後也導致了陰謀論在網際網路上的不絕於耳。單純涉及交通安全的輿論議題,可以新京報的《廈門BRT公交車安全五問》為例:BRT安檢措施是否得力?高架BRT是否存安全隱患?無人阻縱火?載客量多少合適?傷亡多因為車型?

隨著縱火嫌疑犯陳水總的騰訊微網志等線索相繼被挖出,警方也將這一事件定性為人為縱火的刑事案件,輿論開始發生轉向。陳水總在微網志中提到的內容相繼得到了媒體確認,當事人的遭遇和行為動機引起部分人的共鳴,但更多人認為對惡行應該採取不寬容的立場。尤以廈門本地報紙《廈門日報》的社論最為極端:《如此喪心病狂,全社會共誅之》。而以于建嶸為代表的一部分民眾相對而言,比較理性中立客觀:“對廈門訪民在公交車縱火死傷數十人事件,我的態度是:其一,強烈譴責任何針對無辜民眾的暴力行為;其二,政府應深刻檢討目前民眾利益訴求機制,切實進行司法改革,讓獨立而有權威的司法成為社會的底線。其三,要追究冤假錯案的責任人,要給事件傷亡人員關懷;其四,社會應建立陳情等特殊人群關愛機制。”

不再孤立的風險社會:被遺忘的安全月

即使連續發生三場大火,也並沒有多少讀者會記得每年6月例行舉辦的安全生産月活動。在這早已經常化、制度化的運動式社會管理制度之下,重大惡性事故並未杜絕,值得深思。

據媒體最新報道,廈門將對全市BRT車輛(快速公交)安裝自動爆玻器,以提高車輛安全性能。廈門市的這一舉措被視為災難發生後的技術補救,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認為是“亡羊補牢”之舉。而禽業公司大火之後,路透社文章分析説,“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工作場所安全方面的記錄很差,工廠消防通道經常被鎖上或封鎖,以阻止工人偷空休息或進行盜竊。” 事實上,任何安全問題,都會涉及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兩個方面,任何一方成為短板都會釀成苦果。而陳水總的縱火,則暴露出了社會風險已經脫離了個體事件,而形成了一個惡性的令人恐懼的迴圈。尤以下面這一句流傳甚廣的網民之語可為代表:“那輛被毀的公交車很像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大家都在同一輛車裏,如果一個人絕望,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安全。”

輿情分析:事故産生聚合效應,輿論引導宜疏不宜堵

正是在輿論走向的關鍵時期,不透明的資訊引發了輿論場的多種猜測。圍繞著這些資訊的挖掘和曝光,輿情的擴散可能與事件本身關聯性並不太大。而是演變成為落後的社會管理手段和陳舊的體制等歷史欠賬“買單”。

在中儲糧大火事件中,在大眾看來並不熟悉的中儲糧系統,存在太多的迷霧,而其歷史上也“劣跡斑斑”,並未有根治性的查處,因而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中儲糧的管理問題、定位問題,乃至整個糧食系統的問題皆被媒體進行了充分挖掘。而廈門BRT大火,更是典型的案例,事件牽連到的時間跨度,部門跨度等都非常具有典型性。此後的輿情應對,不能就事論事,要深入分析引爆點,如果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是將可見的火苗變成地火內燃,那麼必然不可持久地壓制輿論走向。

以本期輿情為例。當公共安全事故頻發發生,形成聚合效應之後,輿論熱度長期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輿論引導該做的就不僅僅是單純的滅火。而是要提供有效的出口,借助輿論監督之力除腐去弊。切忌站在輿論的對立面,試圖戰勝輿論,這樣只會催化輿情的升級,將一切引向不可控的結果。

觀點中國 張林

吉林禽業公司火災
吉林禽業公司火災
觀點中國:兩場大火的關鍵詞
環球時報:火災暴露安全隱患的冰山一角
浙江日報:安全生産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紅網:廈門快速公交起火留下的“焦灼味”
新京報:廈門公交起火安全警鐘攝人心魄
王傳濤: 生命的價值重於財富——這是以人為本時代裏,最需要普及的常識性價值理念。流水線的勞動者,不是機器,而是人。而人的生命價值是無法衡量的,是最寶貴的。而維護生命的尊嚴,只處理企業相關責任人,或是問責負責安全生産監管和勞動權益保護的官員,都是不夠的。
張田勘: 由於存在勞動強度大、收入微薄和工作安全難以保障等諸多問題,打工者最知道他們的生存狀況,也是最反對延遲退休的群體。如果真要談延遲退休,首先得傾聽勞動密集型企業打工者的心聲,改善他們的工資待遇,解決他們的養老保險,保證他們工作環境的安全。
練洪洋: 説到底,事故處理是檢驗人民群眾在一些官員眼中位置的試金石。要真是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繫,面對120條人命,他們會內愧,會落淚,負有直接責任者甚至應引咎辭職以謝天下。反之,則難免無動於衷,將新聞發佈會開成“答謝會”。
廈門大學教授文城: 近期短短不到十天的四起大災、事故,造成生命與財産的巨大損失,當前安全形勢非常嚴峻,這四起大災、事故應該倒逼我們進行安全管理體制的革新,面對這種“大災”頻發的被動局面,應採取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借施,推進安全管理的改革,從根本上扭轉局面。
毛承之: 廈門慘案,讓人痛徹心扉。對於公共安全事故,我們要警鐘長鳴,加強防範,更為重要的是,要從陳水總之外找找原因,要把問責、追責、負責三者結合起來,杜塞一切安全漏洞,早日改革不合時宜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才能真正造福於民,打造一個平安幸福美麗的中國夢。
火災頻發誰之過?
第五十一期
H7N9防控戰中政府管理日漸成熟
H7N9防控戰中政府管理日漸成熟
第五十二期
中國災難應急已進入科學程式
中國災難應急已進入科學程式
第五十三期
農夫VS京華:輿論場上誰都輸不起
農夫VS京華:輿論場上誰都輸不起
第五十四期
高官落馬是對民間反腐的極大鼓勵
高官落馬是對民間反腐的極大鼓勵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