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歐盟雙反光伏的真意

“解決方案”才是歐盟“雙反”的真正目標
 

聚焦

  • 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和企業的強烈抗議,歐盟委員會4日宣佈,歐盟自6月6日起對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雖然結果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由於歐盟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可信賴的貿易夥伴之一,雙方在經貿方面的合作也一直比較愉快。所以,當歐盟宣佈對中國光伏産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的決定後,還是感到很意外。

     

  • 歐盟此舉不僅是“地方保護”這麼簡單

    —————————————————

    歐盟此舉最表像的原因,就是保護歐盟企業的利益,讓歐盟市場不受到中國産品的衝擊和影響。因為,在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下,歐盟國家的企業狀況也普遍比較差。特別是光伏企業,日子都很難過。如果能夠通過對中國光伏産品實施“雙反”,就能讓歐盟國家的光伏企業好好地喘一口氣。

     

    但是,深層次原因,則不是光伏企業利益那麼簡單。要知道,光伏産業雖然是新興産業,是未來發展的目標之一。但是,就眼前來説,其地位尚沒有達到可以讓歐盟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地步。歐盟所以這樣做,是另有企圖,是想以此為籌碼,迫使中國在其他歐盟國家和企業更感興趣、更能獲得巨大利益回報的行業和領域。畢竟,中國是一個令所有國家和企業都十分感興趣、十分有吸引力的市場。[詳細]

     

  • 採用臨時反傾銷稅,只為“解決方案”留下空間

    —————————————————————

    從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的講話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歐盟委員會將隨時準備與中國的光伏産品出口商和相關商會展開討論,如果雙方能夠找到妥善解決方案,臨時性關稅將停止徵收。”

     

    可以毫不客氣地説,“解決方案”才是歐盟對中國光伏産品實施反傾銷的核心所在。所有的奧秘,所有需要向中國提出的條件,都將在“解決方案”中得到體現。不然,反傾銷行為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上升到更加嚴格和苛刻的水準。

     

    所以,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是中歐雙方新一輪討價還價的開始,也是新一輪利益博弈的開始。歐盟會開出怎樣的條件,中國能夠接受到什麼程度,雙方的交鋒,能否找到一個結合點,值得關注。[詳細]

     

  • 準備好對歐盟的“敬酒”與“罰酒”

    ————————————————

    在接下去的2個月裏,歐盟在談判桌上漫天要價應該是大概率事件,而我們應該如何出手也需要一個談判考慮。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僅要為歐盟預備好“敬酒”,更要預備好“罰酒”。

     

    一方面,對於光伏案,我們一直真誠地期待著出現最好的結果,這就是希望雙方在今後的2個月內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不是打貿易戰,因為貿易戰沒有贏家。

     

    另一方面,中國方面雖然謀求光伏案合理解決,在許多場合積極與歐盟方面溝通,但歐盟某些人卻將中方的誠意看成是心虛,依然宣佈要從6月6日起對華“雙反”。也好,既然不吃“敬酒”,接下來等待歐盟的更多會是“罰酒”了。其實,去年年末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多晶硅進行“雙反”,本身就是讓歐盟先聞一聞“罰酒”的味道。[詳細]

     

  • 雙反歐洲葡萄酒不是中國手中的唯一子彈

    —————————————————

    中國拿歐盟的葡萄酒開刀,它的貿易量雖只相當於中國光伏産品向歐洲出口額的大約1/20,但它首先打擊了法國、義大利等支援對中國光伏産品“雙反”調查的國家。此外中國還有購買歐債、對歐投資等其他牌,歐盟機電産品、化工産品等每年對華出口數百億美元,中國可以視歐洲的反應逐漸打出這些牌。

     

    由於中國産太陽能板是歐洲光伏産業很難找到同價同質替代品的中間環節,制裁中國産太陽能板,歐洲很多企業要陪著倒楣,因此有十幾個歐盟國家和數百歐盟企業反對對中國太陽能板“雙反”,中國具備在這起衝突中“離間”歐盟的條件。

     

    現在中國需要下手重一些,刺激歐盟內部的爭論,讓輿論給歐委會施加更大的壓力。這樣即使不能把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時鐘倒著撥,也至少可以避免歐盟對中國光伏産品徵收47%永久性反傾銷稅的最壞結局。[詳細]

     

  • 歐盟雙反案考驗政府如何變壓力為機遇

    —————————————————

    歐盟制裁是壓力也是機遇,它考驗政府如何變壓力為機遇的執政能力。其實對付貿易國際化遭遇的歧視和尷尬,自力更生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靠外國不是根本辦法,擴大內需,推廣普及,利國利民,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對於國內光伏企業到如今這個局面,不能只是一味地怪歐盟,而應該深刻反思,吸取教訓。曾記否,有一段時間國內大力鼓勵企業走“兩頭在外”的生産模式,即原材料從國外進口,産品銷往國外,我們賺取“加工費”。我國光伏企業就是這種思潮的産物。其實這是一種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在當今國內外普遍以科技創新為生存之道的大趨勢之下,此類企業面臨“寒冬”就不足為怪了。對於這種現象,也要奉勸那些光伏企業做好功課練足內功,自己老老實實地進行産品換代升級吧,那種“目光短淺,一哄而起”的中國模式再也不能重演了。[詳細]

    (編輯:楊公振)

     

結束語

中國改革開放的確面臨重要升級,需要做的調整量相當大。我們要打好每一戰役,同時必須有對戰略方向的清醒。中歐這次反傾銷衝突的資訊量遠遠超過光伏産業本身,我們既要堅守利益,鋪墊未來,也要有冷靜下來把這些資訊掰開揉碎的理解力。

調查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