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從及時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業內專家向公眾闡釋PX項目的環境風險;到悉心組織民主懇談會,邀請40名群眾參與平等對話和理性協商,昆明市政府以開門見山的姿態,用資訊公開、坦誠對話,搭建起政府、企業、公眾三方理性解決PX問題的平臺,PX風波峰迴路轉。
環保盡失人心,奈何PX引發習慣性恐懼
中國目前環境嚴重破壞的結果已經讓公眾成為驚弓之鳥,而且環境污染後的惡果也主要由公眾來承當和埋單,這也會讓公眾感到,即便有些項目在開工之前説得很好,信誓旦旦,但此後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請神容易送神難,污染地的公民不得不長期生活在污染的陰影之下,或生病死亡,或背井離鄉。
公眾抵制PX項目所體現是對環保失去信心,對管理方失去信任,這也是長年累月以來管理方和項目方在環保上的少作為和不作為,以及環保與GDP博弈中環保敗下陣來導致環境日益惡化的結果。公眾能觀察到的一個最説明問題的現象是,主政者的升遷主要是與GDP掛鉤,但與環保無關,甚至是負相關。[詳細]
重化工項目硬開工,衝突就不可避免
這種在PX項目上政府、企業和民眾的對抗,已經在好幾個地方上演。地方政府覺得很冤枉,開工PX項目是為了提振地方經濟;公眾更覺得冤枉,影響環境和健康卻不跟公眾協商,當然要抵制。而且,每一次散步事件後,官民關係都會受到一次傷害。同樣的故事每重復一次,都會進一步強化對PX項目的刻板恐懼,擴大“無解”的認知。
可是,正如一些專家所言,中國發展離不開重化工項目的開工,中國工業經濟正進入新的經濟增長平臺,重化工項目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能源危機的總體壓力下,國家也需要這些項目解決能源問題。但這是一個總體和宏觀的狀況。理性地審視,可能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重化工項目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但在根深蒂固的“PX恐懼症”下,沒有人願意這種PX項目建在自己的身邊。[詳細]
KEY1:科學了解,無須談“PX”色變
PX項目成為廣受關注的敏感詞,在一些地方甚至談PX色變。究竟PX是什麼,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中央電視臺的專訪中進行了回答。此前,昆明市政府也就廣受爭議的中石油雲南年産1000萬噸煉油項目作了解釋,項目沒有PX設備,也不生産PX産品。
PX的中文名稱是對二甲苯,常溫下為液體,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廣泛。曹院士對PX所做的一些解釋其實在一般的衛生學、毒理學和化工文獻資料中都有記載,如PX是低毒類化學物質,只有當人體吸入過量PX時,才會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並會出現急性中毒,過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PX定義為現有的證據不能證明其對人類致癌的3類致癌物。[詳細]
KEY2:民主決策,把爭議制度化
抗議PX項目的人並非都反對項目本身,反對的是涉及自己利益時不跟民眾商量的行為。政府在PX項目上選擇封閉決策,是擔心民眾不理解,引發群體性事件——但這種封閉決策,有沒有避免事件的發生呢?最終都沒有繞過去。網路時代的墨菲定律是,只要政府預期一個問題會引起反彈和爭議,結果必然會衝突不斷,捂肯定是捂不住的。
所以不如將爭議制度化,在民主決策程式中化解爭議。越多交鋒,決策越多民主,街頭越少散步。即使在討論中被民眾否決,也比這種被散步否決的方式要好得多。而且,政府應該有一種自信,把各種資訊都充分擺在討論平臺上,民眾不一定就不理解,不一定就會否決。民主有時會使決策效率沒那麼高,卻是政府擺脫責任的一種方式。人們之所以批評政府,因為政府主導決策,人們在決策時插不上話。[詳細]
KEY3:利益共用,讓民眾切身體會福利
在南韓首爾參加那個垃圾處理廠時有個感受,就是它們在利益共用上做得很好,首爾街頭很多地磚用的都是垃圾處理廠生産的,讓人看到它的環保。垃圾處理廠所發的電供給附近居民時,會便宜很多,這也讓附近居民對垃圾處理有了一種共同的利益感。
這對PX項目的脫敏也是一種啟示,都説PX項目的益處,但這種益處往往都體現在政府財政稅收上,而沒有讓公眾尤其是附近的公眾切身感受到。如果民眾只感受到PX的弊,而看不到對自己的利益,當然會反對。現在的政府部門和企業,缺乏一種向公眾説明PX項目的能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