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李克強出訪四國

全面佈局,創建多極外交

李克強出訪四國:全面佈局,創建多極外交
 

聚焦

  • 李克強總理的首訪之旅和習近平主席的首訪之旅都選擇了周邊大國,同時也是金磚國家成員作為第一站,這一選擇有著深刻的意義,釋放的信號十分清晰。這一方面表明中國把周邊關係視為重中之重,維護周邊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也説明中國更加重視金磚國家這個舞臺,希望通過金磚五國之間的合作,促進世界經濟更加平衡發展,促進國際關係更多元化,促進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展。[詳細]

     

  • 中印關係只有繼續超越才能獲更大發展

     

    印度是中國最重要的鄰國之一,與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關係和深厚、複雜的現實關係。印度是上升勢頭明顯的發展中大國,已牢固確立在南亞的地緣優勢,具有全球大國的雄心和資質。儘管外界特別是西方有誇大印度發展潛力和制度優勢的習慣性傾向,但印度對於世界和中國的重要性仍是多方面的。在中國的外交圖譜中,深耕印度是必要和值得的。[詳細]

     

    中印在經濟合作方面有非常大的潛力,印度方面有很強的對華合作需求,包括不斷擴大的貿易、減少逆差。去年中印貿額從2011年的超過740億美元下滑到約660億美元。庫爾希德表示,“雙邊貿易總額下滑反映出全球經濟窘況,但雙方合作的基礎是強大的”。除了貿易總額減少外,印度主要擔憂的是不斷增長的對華貿易逆差,去年這一數字達到288.7億美元。僅在今年第一季度,貿易逆差就已攀升到63.1億美元,雙方將在貿易商品種類,高技術含量等方面作出調整,促進互惠。預計今年雙方貿易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詳細]

     

    “銜遠山,吞江海,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在李克強總理即將啟程出訪印度之時,用這樣的話語寄語中印關係和亞洲的未來,再合適不過了。中國和印度都是偉大國家,以開闊心胸共謀偉大崛起才是中印關係理所應當的核心內容。中印用戰略合作、共同發展的事實打破西方一些人渲染的“中印戰略競爭”論調,將是兩國之幸、世界之福。[詳細]

     

  • 中巴關係是超越時代變遷和政治的鐵哥們

     

    中巴是永遠彼此信賴、真誠可靠的好兄弟。中巴友誼的歷史、現實和未來都讓兩國人民感到振奮,中巴友好是兩國之福,亞洲之福,世界之福,中巴友誼值得倍加珍惜,世代傳承。中巴建交62年來,兩國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互利共贏,在事關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援。

     

    在全球化時代,相互依存是國家間關係的基本特徵,弱肉強食不是相處之道,合作共贏才能帶來美好生活。兩國一致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兩國人民堅定不移的決心,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是兩國不可動搖的意志。

     

    中巴都是人口大國,市場空間十分廣闊。當前,中國正在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擴大向西開放,巴基斯坦也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政府繼續鼓勵中方企業赴巴投資興業,也歡迎巴方參與新疆跨越式發展的建設項目。兩國可以優勢互補,共同釋放合作潛力,讓雙方人民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面對國家間分歧,兩國強調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防止糾纏炒作,提倡相互尊重、協商妥處,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中巴都存在著與鄰國處理友好關係問題,既要相互支援又要相互理解,在維護兩國核心利益方面要堅決支援各自原則、立場和主張。[詳細]

     

  • 中瑞自由貿易協定將開啟中歐關係新局面

     

    建立自貿區已成為經濟全球化時代下中國發展的必然途徑。研究發現,1998年加入WTO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但2000年WTO未能完成被稱為“多哈回合”的新一輪貿易協定,其演進實際上已經滯後於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已佔經濟總量的將近一半,出口經濟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通過締結各種雙邊性的自由貿易協定,以促進貿易自由與投資自由化,是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措施。

     

    與瑞士建立自貿區是在這種背景下的重要一步。中國目前是瑞士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外資來源國。2012年中瑞雙邊貿易額為263億美元。而且,“高度互補”一直是中瑞雙方經貿合作的關鍵詞,兩國之間的自貿協定對雙方深化經貿合作的意義不言自明。

     

    與瑞士建立自貿區是在這種背景下的重要一步。中國目前是瑞士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外資來源國。2012年中瑞雙邊貿易額為263億美元。而且,“高度互補”一直是中瑞雙方經貿合作的關鍵詞,兩國之間的自貿協定對雙方深化經貿合作的意義不言自明。[詳細]

     

  • 中德全方位合作是國與國關係的新亮點

     

    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德之際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定是最高興的時候,對她來説,可謂是雙喜臨門,其一是,在歐元區國家中,李克強就任總理出訪首選德國,因為中德近年來各領域合作發展迅速,兩國都把對方視作最重要的經濟夥伴之一,雙方共同利益越來越大,相互需求越來越強,中德合作已成為中歐合作的龍頭。

     

    我們相信,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默克爾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其二是,在《福布斯》雜誌22日發佈了2012年全球最有權勢女性排行榜中,默克爾連續兩年榮膺榜首,她超過了名列第二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和名列第三的巴西總統羅塞夫。德國在這樣的傑出女性領導下,一定有助於推進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一定能與中國領導人一道,共同推進中德關係往更高層次發展。

     

    中德比較清楚地看到,分歧競爭不是壞事,而合作才不會削弱彼此的優勢。雙方的密切合作、良性競爭不是“你失我得”的零和遊戲,而是能夠把市場需求拓展得更大,能為雙方的企業帶來更多回報,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而且,通過推進全方位的合作,兩國企業還可以聯手開拓第三方市場。[詳細]

     

    (編輯:楊公振)

結束語

此次李克強作為總理的首次出訪,不僅要看四個目的地國家與中國的互動情況,更應該看到這四個國家所代表的世界體系不同部分。從未來長遠的目標來看,中國的外交不僅要提升中印、中巴、中瑞、中德等雙邊政治、經貿、文化和社會的交往,更應當以一種自信的姿態打造自己在世界舞臺上的身段。這身段中有中國持續而穩定的外交理念,也有中國逐漸發展壯大的實力,這些內容都對中國的全方位外交有了更加精準的闡釋,這種闡釋也能夠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發展的意圖。

調查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