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匯聚亞洲力量,中國引領共同發展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于4月6至8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此次年會的主題是“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並於7日發表主旨講話。汶萊、哈薩克、緬甸、秘魯、尚比亞、芬蘭、墨西哥、柬埔寨、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將應邀來華出席年會。論壇期間,中外首腦會晤密集舉行,中國新領導人的開局與“春季外交”繼出訪俄羅斯與非洲三國之後,再創新高。

李向陽:亞洲經濟長期存在兩難,一體化早已落後全球

李向陽

    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和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慢,並不存在太大的關係。進入21世紀,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真正開始突破。但長期以來,亞洲經濟一體化滯後於全球其他地區,甚至比非洲和拉丁美洲都要落後的多。

    在金融危機前的8至9年,亞洲經濟一體化主要以東盟“10+1”為核心和主導而發展。金融危機後,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亞洲經濟體朝著一體化的市場方向發展,是理論發展趨勢。

    但是,問題就出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和其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2010年,美國宣佈重返亞太之後,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被打亂,並且造成了衝擊。本來東盟在“10+1”基礎上,打算做“10+3”甚至更廣的亞洲市場一體化努力。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後,至少在東亞國家中出現了“分化”趨勢。

    亞洲面臨的問題和歐洲面臨的問題不一致。亞洲金融危機過後,曾經討論過建立類似的預警機制,但很難做到。亞洲國家目前面臨經濟過熱,且是一種“內熱外冷”的兩難困境。金融危機後,亞洲國家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經濟泡沫並未得到有效的釋放,這一點和歐洲國家並不一致。[全文]

 

白明:十條搭配,定位2013博鰲亞洲論壇方向

白明

    博鰲亞洲論壇儘管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然而,從亞洲博鰲論壇成立至今,論壇的角色定位越來越向寬大方向發展。具體來看,博鰲亞洲論壇的寬大定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不僅”與“而且”的固定搭配上。

    一是博鰲亞洲論壇的設立宗旨不僅包括亞洲國家共同關注的相互合作問題,而且也包括在國際舞臺共同打造亞洲的整體形象;二是博鰲亞洲論壇的與會嘉賓不僅包括亞洲領導人,而且也有亞洲之外國家的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論壇的開放性;三是博鰲亞洲論壇從所討論的話題上看不僅有站得高、看得遠的大話題,而且也包括許多專業性話題,説明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四是博鰲亞洲論壇不僅關注與所有亞洲國家有關係的話題,而且也關注到某些與一部分亞洲國家有關係的話題;五是博鰲亞洲論壇不僅國家層面的非官方對話平臺,而且從國家架構之下的地方層面看,博鰲亞洲論壇也在積極滲透進來。

    六是博鰲亞洲論壇不僅單獨舉辦各種交流性活動,而且也致力於借助各種外力,在適當領域上與其他組織合作舉辦適當交流活動;七是博鰲亞洲論壇不僅為處於退下來的政界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務虛平臺,而且也為迫切需要拓展業務的商界人士提供了高效率的務實平臺;八是博鰲亞洲論壇的會址不進在海南省博鰲當地舉辦活動,而且博鰲亞洲論壇的活動蹤跡分佈越來越廣闊;九是博鰲亞洲論壇不僅是亞洲的論壇,而且也談論許多事關這個世界的大事;十是博鰲亞洲論壇不僅僅是坐而論道之壇,也是謀劃幹實事之壇,而博鰲亞洲論壇就是研究工作。[全文]

 

陳向陽:中國外交隨博鰲前行,夢想進入奮鬥新時期

陳向陽

    論壇期間,中外首腦會晤密集舉行,中國新領導人的開局與“春季外交”繼出訪俄羅斯與非洲三國之後,再創新高。   

    通過習主席訪問俄羅斯與出席“金磚五國”峰會,順勢調整“關鍵”的“大國外交”,更加注重與新興大國的戰略協調;通過習主席訪問非洲三國,鞏固“基礎”的“發展中國家外交”,強化彼此經濟合作與政治團結;通過習主席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為“首要”的“周邊外交”及其重點與難點“把脈”,進而對症下藥、辯證施治。正是基於此,中國外交新局已開,中國的戰略主動權增強,中國的國際形象得以改善。

    此次年會“看點”主要有三:一是中國新領導人關於中國周邊與亞洲外交的新思想,習主席在開幕式的主旨演説值得期待;二是各方圍繞“亞洲共同發展”的主題獻計獻策,為推動亞洲經濟一體化與可持續增長出謀劃策;三是有關方面共同會診亞太安全環境“多動症”,針對朝鮮半島持續吃緊、東亞海洋爭端、中日關係僵局、中美亞太共處等“戰略議題”,共同拓展論壇內涵與外延。 [全文][樹立共同體意識,推進“大周邊”外交]

 

章玉貴:要打造亞洲新坐標,首先消除非合作博弈

章玉貴

    在“以鄰為壑”盛行,促進“共同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的今天,尋求共同發展對身處國際經濟秩序變遷中的亞洲來説尤為重要。

    在全球經濟秩序處於斷裂與重構摩擦性對接的微妙時間窗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亞洲,若要獲得與自身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話語權,既有賴於絕對經濟實力的增強與經濟一體化機制的搭建,也取決於亞洲主要經濟體之間非合作性博弈,更離不開基於區域發展範式與大國共性的亞洲新角色的確立。

    在當今世界的三大經濟圈中,亞洲是唯一沒有真正搭建經濟一體化機制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尤其是外部勢力的嚴重干擾,使得亞洲要構建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那樣的經濟一體化融合機制異常艱難;過去一向優越感十足但戒心嚴重的日本,面對經濟規模中國超越的事實,如今借力新亞太貿易協定(TPP)來鉗制中國,恰恰反映一衣帶水的日本不願看到中國快速崛起的島國心態。日本有意為之展開與中國之間的非合作性博弈,是亞洲經濟走向一體化的最大障礙,也是提升亞洲經濟話語權的重要掣肘。[全文]

 

曉岸:隨中國帶領,亞洲經濟一體化前景並不虛幻

曉岸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前夕,論壇研究院發佈了《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3年度報告》。報告認為,亞洲的貿易依存度已處於較高水準,域內經濟體間的相互直接投資水準也在提升,為地區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基礎。正在進行的幾個重要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將使亞洲經濟一體化明顯加速。

    這是一份高品質的報告,將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來對亞洲經濟一體化問題的不懈探索向前推進了一步。報告在世界經濟仍苦苦摸索復蘇之道時出臺,不失時機地提醒我們將目光重新對準亞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那才是亞洲興旺繁榮的真正不竭之源。

    亞洲經濟一體化不是新話題。冷戰結束後,受經濟騰飛和政治緩和激勵,以急於做大做強自己的東盟為主要領軍者,瀰漫著樂觀情緒的東亞掀起經濟整合熱潮。連現在看來希望渺茫的囊括中國東北、朝鮮、南韓、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北亞經濟圈”都一度籌備起來。[全文][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周邊外交][用好博鰲亞洲論壇這塊寶]

 
相關閱讀
2013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將於4月6日至8日在中國海南省博鰲召開,主題為“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展”。
博鰲論壇你看哪?
2013年在海南博鰲舉辦的,主題為“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展”論壇,你最關注哪方面內容?
往期回顧
打好資訊戰,就能贏得防疫戰
打好資訊戰,就能贏得防疫戰
地方國五條,要避免再次抱薪救火
地方國五條,避免再次抱薪救火
與豬一起漂流到下游的還有什麼
與豬一起漂流到下游的還有什麼
    展望未來,博鰲亞洲論壇的影響力將隨著亞洲與中國不斷崛起而水漲船高、行情看漲,論壇也將成為中國推進“大周邊”外交的重要平臺,論壇自身也需與時俱進,更好地直面正視影響亞洲和平發展的問題、矛盾與挑戰,逐步實現從經濟主導到經濟為主、兼顧地區安全的轉型,從而更好地促進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和平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