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到市民,城鎮化如何以人為本
熱詞解讀
聚焦兩會城鎮化
#聚焦兩會城鎮化#
    溫家寶在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説:“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我們要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
更多>>兩會觀察
政府工作報告:做好管家,過好日子
政府工作報告:做好管家,過好日子
中國發言人,成長在新聞開放年代
中國發言人,成長在新聞開放年代
我們需要怎樣一個“好代表”
我們需要怎樣一個“好代表”
中國夢,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中國夢,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城鎮化總要來,這是國力發展的必然走向
    城鎮化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農業國向現代化工業國轉變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城鎮化步伐也明顯加快。2000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由36.2%提高至51.3%。

    我國城鎮化的水準到底是高還是低,社會一直有不同意見。在英國、法國、美國,他們的城鎮化水準由25%提高到70%,大概花了80年、90年甚至120年的時間。而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化率是17%,30多年後提高到了現在的52.6%,但這只是一個寬口徑的統計。[詳細]
將城鎮化潛力和改革紅利結合,中國經濟會有持續動力
    去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會議上對這方面的工作總結説,城鎮化水準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然而,和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這些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是:城鎮化品質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推進我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必須抓好以下四個著力點。一是要在促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推進城鎮化,我們黨早在十六大上就提出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二是要在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推進城鎮化。三是要在優化城鄉土地利用格局中推進城鎮化。四是要在提升國民素質中推進城鎮化。[詳細]
成就值得肯定,三大問題仍需認真面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的成就顯著。從80年代初期城鎮人口不足2億人,到現在突破了7億人。另外,在中央提出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要求下,城市經濟的發展為農村的變化、為農業的發展、為農民的富裕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從以往城鎮化過程中,應該説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從以往城鎮化過程中的三個比較突出問題,在今後的城鎮化中應當認真加以解決。

    第一,城市的規劃粗放、建設粗放、管理粗放,導致大量資源能源的損耗;第二,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後,農民工進城以後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務都沒有能夠享受;第三,城市和城市之間、城市和城鎮之間,它們的體系和功能都不夠明確,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補,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詳細]
離開前,先把農民的財産權利厘清
    如何解決這三個問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農村土地制度關乎農村的根本穩定,也關乎中國的長遠發展,其核心是要保障農民的財産權益,底線是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始終注重保護法律賦予農民的財産權利,調動農民積極性。”

    農民財産權利的模糊主要體現在房屋産權與土地産權兩方面,而房屋産權和土地産權之所以模糊,其根源在於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在法律上土地集體所有的表述不清,集體和農戶之間的權利邊界一直都處於含混狀態。這種不清晰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地的流轉,更使得農民在拆遷和徵地過程中的合法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詳細]
進城後,要把戶口與福利綁定才有意義
    社會保障方面,進城農民工有很長的路要走。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農民工只有16.4%加入了城鎮養老保障,18.6%加入了城鎮醫療保障,27%加入了工傷保障,9.4%加入了失業保障,平均水準不到20%。[詳細]

    城鎮化的本質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它的前提是工業化。要把這些已經在城市裏穩定就業的人群,儘快變成城市居民,讓他不僅進城,而且讓他落戶。要根據農民進城務工的時間、納稅記錄等,讓他們在保障房、子女上學、醫療保障等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其實戶口本身沒那麼重要。只是現有情況下,戶籍制度捆綁著各種城市福利,如果農民能夠享有市民待遇了,戶口就是一張紙而已。[詳細]
設計時,離不開戶籍改革,更需頂層規劃
    城鎮的主人是市民,建設城鎮的目的是要讓人的生活更美好。為了這樣的目標,新型城鎮化應當有更多新的理念和制度設計。不能説,對農民多一點徵地拆遷補償就可以了,相比一次性的金錢補償,他們更需要永續的未來。相比住房等的享有,他們更需要全面的分享。相比物質方面的給予,他們還需要精神方面的同步富足。一言以蔽之,城鎮化的過程,處處都應以人為本。顯然,這是一個比造城更複雜卻更需要提前直面的課題。[詳細]

    未來有幾億人口進城,一來了就什麼都有,這個誰也做不到。但是通過什麼過程、多長時間才能讓人落下戶口來,這要有一個制度設計。目前,我國這方面的制度還沒有,有的地方推出了等準入標準,但這是鳳毛麟角,解決不了太大問題,最終還要依靠一個制度性的東西。[詳細]
城鎮化不是試驗田,決策要合情合理、擲地有聲
    對於城鎮化的態度,各個階層都應該是認真的。城鎮化不能是低價徵地、高價賣地的“土地財政”模式,應當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不能是房地産化,讓高企的房價吞噬了市民的未來幸福;不能把農民排斥在城鎮之外,應當讓他們在城鎮裏有工作、有住房、有社會保障。

    這些認識都是從深刻的教訓中汲取的,對我們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警示價值。中國的現代化,最重要最核心的乃是人的現代化。一些地方城鎮化“跑偏”,關鍵就是見物見利不見人。正因為如此,人的城鎮化才被確立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而從人的現代化角度看,凸顯人的主體地位乃是城鎮化的精義。[詳細]

    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在城鎮化這條路上都沒有試驗田。既然城鎮化最終都落到人的城市化上,那每一個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將切實影響著一個個具體的人的生活。政府部門一定要以人為本,以讓人可以舒適生活為目標,把福利真正地送到百姓身邊,讓更多人可以詩意地棲居在城市中。
結束語
    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不斷進行深入改革的過程。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品質。中國未來應該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實現産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