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做好“管家” 過好“日子”
熱詞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對2013年工作進行了部署,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更多>>兩會觀察
中國發言人
中國發言人,成長在新聞開放的年代
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好代表
我們需要怎樣一個“好代表”
中國夢
中國夢,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完善中的中國
完善中的中國,迎來承上啟下新時代
五年守職不廢,處義不回
    過去五年不尋常,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數據時代,用數字説話:國內生産總值從五年前的26.6萬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萬億元,躍升到世界第二位。五年間,公共財政收入從5.1萬億元增加到11.7萬億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870萬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9.9%;糧食産量實現“九連增”等。[詳細]

    在過去的五年中,年年挑戰年年過,總體發展還不錯。一方面,近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充滿著各種艱辛。正如溫總理所指出的那樣,最明顯的挑戰就是國際金融危機,以至溫總理用“來勢之猛、擴散之快、影響之深、百年罕見”這十六個字來形容。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溫總理強調,過去五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3%,顯著高於同期全球和新興經濟體的增速,通貨膨脹率遠低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事實上,中國這個大家庭要想過上好日子,更需要像老百姓過日子一樣遇事多盤算。[詳細]
過好日子的大前提是“倉稟實”
    中國要過上好日子,大前提還是要家底豐厚,倉中有糧。但糧食要是新糧好糧,而不是陳芝麻爛穀子。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投入鉅資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自主創新等方面建設和災後恢復重建,而這種內需並不是錦上添花的內需,更多是帶有雪中送炭性質的內需。事實上,在上述建設項目中,許多項目與老百姓的過日子關係很大,只不過這種關係更多體現在為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提供便利化的公共産品與公共服務方面。以往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相對粗放,在注重保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對於經濟結構的改善相對滯後,許多短板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構成制約。[詳細]

    一個國家能否成為世界強國,有太多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但簡潔方法至少有兩條:一是能否把最優秀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二是把錢花到刀刃上——也即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中國傳統金融大廈搖晃中,終將倒塌。這是優化金融資源必然的結果,否則,現代金融生態無法在中國建立。中國決策層最應摒棄傳統“婦人之仁”——任何技術不能解決制度(破産法)問題,準備更多的棺材(破産和重組)把那些僵屍企業裝進去,如此才能守住金融風險的底線和優化金融資源兩個重要目標。[詳細]
城鎮化是目前可見的最大潛力股
    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所長周天勇預測,實際上未來10年或者20年內,城市化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估計對整個GDP的貢獻要達到四分之一左右。城鎮化是目前可見的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股。

    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不斷進行深入改革的過程。推進我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必須抓好以下四個著力點。一是要在促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推進城鎮化;二是要在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推進城鎮化;三是要在優化城鄉土地利用格局中推進城鎮化;四是要在提升國民素質中推進城鎮化。[詳細]

    同時該注意到,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自由遷徙”這個詞,這是城鎮化的衍生産物。 “遷徙自由”,要有制度實施作保障,否則,縱然自由來去,亦是匆匆過客,“四海為家”依舊是夢。而落實到地方上,必須明確一點,任何以城市承載能力、資源限度的藉口來拖延人們自由遷徙的,都是退步行徑。從長遠來看,人為製造樊籬,造成社會對立,都是製造不安定的因素,加劇社會風險。[詳細]
從經濟到民生,目的是活得舒心有尊嚴
    經濟快速發展,物質生活的提高,只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中國人追求“中國夢”的實現,從長遠來看,有更高的要求,這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追求經濟騰飛,物資豐富,生活富裕,生態環境更好;第二是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教育進步,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思想更自由;第三是追求富國強兵,民族尊嚴,主權完整,國家統一,世界和平。[詳細]

    政府工作報告中,“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社會治安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少,部分群眾生活困難”,這些民生問題解決得好不好,關乎民眾的生活福祉。因此,必須持續不斷地釋放“民生紅利”,並切實推動社會福利轉型,讓民眾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幸福感。[詳細]

    更為廣泛的民生概念和追求,既是民眾的冀望,也是民生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要求。有了這個新起點,民生就可以發展到一個更高的緯度,而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也將從中獲得無盡資源。[詳細]
大管家終極職責: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應
    溫家寶在總結過去五年來政府的主要工作時指出,五年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負責任的政府要做到“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應”,在不斷暴露問題的同時解決問題。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轉變政府的思維,盡到“大管家”的職責,是必然趨勢。[詳細]

    如果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腳步,更會忘記當初為何出發。教育不公平、食品安全、環境污染、貧富差距大,這些問題提醒政府,“公平”、“健康”、“發展”已經從兼顧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經濟放緩將為提高經濟增長品質提供良好的契機。在此期間,我們應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擴內需、調結構、促民生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堅決放棄“唯GDP”論的發展觀,更加關注經濟結構的優化、市場競爭的有序和效率效益的提高,將人民是否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生活水準是否有了實質性提高、社會是否公平正義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標準。[詳細]
結束語
    要讓中國這個大家庭的日子過得美滿並不容易,有千頭萬緒的事情要做,且一定要去做。政府作為一個社會的管理者,有其天然職能,做好一個“大管家”,過好百姓的“大日子”,是初衷也是歸宿。